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中考专题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生物中考专题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九年级生物专题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选择题1.下列的哪一项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A.一片树林 B.树林中的动物 C.树林中的植物 D.树林中的生物2.图l表示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A.①→④→①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3.图1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 B.竞争C.台作D。

互不影响4.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B.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C.图中甲代表的生物腐生细菌和真菌等D.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丁丙乙5.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6.图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7.具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淡水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湿地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8.假设某生态系统中只有甲、乙、丙三种生物,他们的捕食关系如图2所示。

那么该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A.甲 B。

乙 C。

丙 D。

乙和丙9.水误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A。

水草 B。

虾 C。

鱼 D。

鱼鹰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破坏B.环境污染口趋严重C.青蛙之问的牛存斗争加剧D.人类的大量捕杀11.文成县铜铃山森林公园是温州现有26个森林公园之一,其中有大鲵(俗称娃娃鱼)、黄腹角雉、五步蛇和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资源。

铜铃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大鲵可看作一个A.生物圈 B.生态系统C.群落 D.种群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13.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

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A. 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C. 退耕还林、还草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14.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15.“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16.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鱼体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B.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 D.昆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17.去年我市出现了严重旱灾,春节期间温家宝总理亲临曲阜视察灾情,并做出重要部署——严防因干旱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从中可以看出A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B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C阳光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D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18.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1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大雁南飞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鱼儿离不开水 D.秋风扫落叶20.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21.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2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湘江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有细胞结构 B.呈球形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23.在沙漠地区,生存的生物种类非常少,影响生物在此生存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24.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阳光、空气、还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A、生活环境B、非生物因素C、生态系统D、生物因素2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据报道,我国现在有二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农村地下水资源50%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③日本福岛核电站将处理受损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④D、①②③④26.小红同学在学习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时,列举了以下实例。

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7.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出洞穴。

此现象与蚯蚓的生理功能有关的一项是A.呼吸 B.营养 c排出体内废物 D.生长和繁殖2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描述了同种植物在不同环境开花的时间不一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29.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A.能够运动 B。

需要呼吸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产生反射30.“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二、识图分析题5.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开始。

(2)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鸡和玉米之间是关系。

(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4)此生态系统一共有条食物链,写出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5)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及日常积累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各种生物的取食关系形成了多条食物链.这些链彼此交错构成了。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部分在图中未显现的是。

(3)仔细观察该图,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4)你认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4.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B是指,D是指。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作用由生物进入无机环境。

(3)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于。

三、实验探究题1.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

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1)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2)作出假设: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食盐水(4)实验步骤: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中。

均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与B。

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

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其中实验组是组,对照组是组。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