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一、选择题精准练考点精准练1 生物的特征1.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A. 海马B.向日葵C. 香菇D.烟草花叶病毒2.生物都有其相应特征。
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是()A.钟乳石和含羞草B.生石花和珊瑚虫C.珊瑚礁和病毒D.克隆羊多莉和机器人3.2017年10月,“女性”类人机器人Sophia被授予沙特国籍,下列有关Sophia的描述正确的是()A.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将具有沙特国籍B.Sophia是生物,因为她是女性C.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是类人机器人D.Sophia 不是生物,因为她不能生长和繁殖4.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5.“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③④6.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A.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生活需要营养 C.能进行呼吸 D.能生长和繁殖考点精准练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7.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8.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9.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0.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11.如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A.干旱地区 B.温润地区 C.寒冷地区 D.温暖地区12.“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C.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 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考点精准练3 生态系统的各部分组成和作用以及类型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龙河湾公园 B.一个湖泊 C.草原的羊群 D.一块草地14.生态系统的成分一般包括( )A.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物和非生物成分15.蚯蚓被人们称为“生物犁”,它可以把动、植物遗体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请问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16.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A.青蛙捕食昆虫 B.螳螂捕蝉 C.蛇捕食青蛙 D.兔子吃青菜17.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里的“青山”主要是指良好的()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18.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考点精准练4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碳循环及自动调节能力1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A.青草←野兔→狼 B.青草→野兔→狼C.阳光→青草→野兔→狼 D.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20.在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2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B.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22.有一条食物链植物→鼠→蛇→鹰。
如果蛇全部被杀,其它三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曲线a和b分别表示哪两种生物()A.鹰、植物 B.鹰、鼠 C.鼠、植物 D.植物、鼠23.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复杂的、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24.下表是生物体内农药的含量,它们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A. A→B→C→D→E B. E→D→C→B→A C. C→E→B→A→D D. D→A→B→C→E2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鹰的数量最多C.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26.下列关于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说法错误的是()A.草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属于消费者C.保护食虫鸟对人类有利 D.多条食物链就可以构成生态系统考点精准练5 生物圈2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圈的是()A.岩石圈的上层 B.整个水圈 C.大气圈的下层 D.地壳的内部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B.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C.蛇类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D.在美洲大量使用的DDT与我没有关系,因为我住在亚洲29.DDT是一种不易被分解的有机农药,人们并没有到南极大陆去喷洒DDT,而从来未离开南极的企鹅体内也积累了DDT,这个实例说明( )A. DDT挥发性强 B.考察队员把DDT带到了南极C.从施药地区迁去的动物将DDT带到了南极 D. DDT在生物圈中流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二、综合题热身练31.(读图理解题)如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组成上看,生态系统都包含 ______ 部分和 _ _____ 部分。
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还有 ______ ,它们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2)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 ______ ,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__________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 能力。
(4)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少的生物会是______,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______。
(5)为维持这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做为中学生的你,能够做些什么?(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实验探究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将20只黄粉虫幼虫放入纸盒中央,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处和明亮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次,并得到以下的数据,试分析回答。
(1)你提出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8个小组分组实验,老师只取了其中3组的数值进行平均,可以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只有一个小组进行实验,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通过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海阳市的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苍鹰、金雕、狼、花面狐等野生鸟兽168种,水杉、紫锻、赤松、山杜鹃(映山红)等植物600余种,还有近千亩江北最大的淡竹和毛竹林。
每5月杜鹃花开时,众多游人前来踏青赏花。
(1)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栋树和赤松,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
(2)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招虎山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2%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释放O2、固定C02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明绿色植物对 ________________ 起重要作用。
周边环境气候温和、空气优良,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山雀是山中常见的食虫性益鸟。
同学们调查发现,大山食的食物主要有叶蝉、松毛虫、蝗虫等,天敌主要是蛇和苍鹰,请写山雀的一条完整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山雀哺食昆虫时,食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沿着食物链流动。
(4)招虎山常年雨水充沛、温度适宜,利于淡竹和毛竹成片成林地生长。
竹的地下茎(俗称竹鞭)在地下横生,节上的芽雨后钻出地面长成新竹,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
(5)“招虎”已成传说,目前招虎山已成为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____________ 最为有效的措施。
34.(综合应用题)如图是淡水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A 微小的水生植物→B 剑水蚤→C 蜻蜓的幼虫→D 小鱼→E大鱼。
图中的黑点表示的是排入水体中的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的,无法排出的。
黑点的多少表示有毒物质的多少。
请分析回答问题:(1)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2)从这个资料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身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