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2)
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与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比) 改善使用阶段的性能(图)
(延缓受拉和受弯构件中出现裂缝并降低裂缝宽度;降低甚至消除使用荷 载下的挠度)
❖ 提高受剪承载力 (纵向预应力可延缓混凝土构件中斜裂缝的形成,提高其受剪承载力;曲 线预应力筋承受剪力)
改善卸载后的恢复能力 (卸载后,预应力会使裂缝闭合,提高其弹性恢复力)
1938年德国的霍友(E.Hoyer)研制成功依靠高强钢丝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传递 预应力 先张法
1939年弗莱西奈特研制成功弗氏锥形锚具;
1940年比利时的麦尼尔(G.Magnel)研制成功了麦式锲形锚具 后张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预应力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
1950年8月成立了国际预应力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1980年参加国际预应力 协会,成为会员组织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Précontrainte, FIP )。
第一章 绪 论
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
1866年,美国工程师杰克逊(P.H.Jackson)首次提出预应力技术应用于混凝土 结构(但由于低强预应力筋中的有效预应力损失几乎殆尽,使最初尝试不成功)
预应力混凝土的现代发展归功于法国工程师弗莱西奈特(E.Freyssinet),1928 年E.Freyssinet提出:预应力混凝土必须采用高强度钢材和高强度混凝土。
地上 28 层,有 5 层裙楼,裙楼为现浇混凝土芯筒框架结构,6 层以上的 2 幢塔楼 为小开间的现浇剪力墙结构。6 层楼板为厚 2m 的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板,每块板为
22.4m 27.4m,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沿板顶和板底配置双向双层有粘结预应力 钢绞线,其中短边方向 40 束,每束为4 j15 ,全部为直线束,采用一端张拉, 张拉端交错布置(图)。对板施加的预应力度为1.0Mpa 。
《特殊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唐兴荣编著)中第十九章 预应力混凝土梁式转换层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预应力钢骨混
凝土转换梁 、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转换梁 )
剪力墙 1
翼缘穿孔
剪力墙
直束道
弯束道 1
8000
1-1
预应力钢骨混凝土转换梁
箍筋 焊接工字钢 普通变形钢
❖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桁架设计
逐步增加的外荷载
我国预应力结构是在20世纪50年代,1954年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首次进行了预应 力混凝土的试制。
主要应用:工业建筑、桥梁和轨枕、电杆、水池等结构、构件
现代预应力结构采用高效预应力混凝土(高强钢材和高强度混凝土)
(近二三十年)已渗透到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
逐步扩大到居住建筑、大跨度和大空间公共建筑、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地下结 构、海洋结构、压力容器、大吨位囤船结构及跑道路面结构等领域
(a)
Np
(b) q
(c) q
Np
ct (拉)
Np c
c
(压) (压)
ct (拉)
(压或拉)
Np ctc - (拉)
(a)预压力作用下 ;(b)外荷载作用下;(c)预压力与外荷载共同作用下
三、预应力结构基本形式 1、房屋建筑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我国最早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上海色织四厂六层双跨框架结构(跨
度20m,梁高1.64m) ❖ 珠海拱北海关大楼:双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纵、横向均为18m,纵向
7跨,横向5跨) 深圳车港工程为我国柱网尺寸最大的预应力框架结构,标准柱网16m 25m,
标准层平面尺寸159m 103.5m,横向框架梁截面1200mm 1200mm, 纵向框架梁及次梁截面1000mm1000mm) 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无粘结预应力筋) 广州国际大厦主楼(筒中筒结构,63层,从7层~63层均为无粘结预应力混 凝土平板结构,板厚200mm,内、外筒间跨度7.0m~9.4m) ❖ 上海福源商厦(7层,剪力墙-平板结构,所有楼层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平板,横向跨度10.0m+9.32m+6.78m+5.9m+7.2m,纵向跨度11 8m,板厚230mm)
N
P
P
N
487.5 75.0
487.5
650.0
加载装置图
Np2
Np2
Np1
Np1
512.5
512.5
512.5
512.5
3075
加载示意图
512.5
512.5
75.0
上海裕年国际商务大厦效果图
上海裕年国际商务大厦1:25振动台试验模型
预应力混凝土厚板转换层
南京市娄子巷小区四期(高层住宅D7 07 、D7 08 )工程,地下 1 层,
N荷载 N 预应力
△N
水平推力 自平衡
N荷载 N 预应力
△N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桁架设计
裕年国际商务大厦预应力混凝土巨型转换桁架 跨度24.6m、高度7.8m——国内跨度最大的转换桁架 承受集中荷载1700多吨——承受荷载巨大
下弦配置 12-7Us15.2 无粘结预应力筋(总张拉力 53×187.7kN=9948.1kN) 中弦配置 4-6Us15.2 无粘结预应力筋(总张拉力 24×187.7kN=4504.8kN)
75.0
487.5
M2
1
M1
M1
10
M3
预应钢筋 2-Us12.5
M4
预应钢筋 2-Us12.5
10
1
8
7
5
5
7
6
6
8
2
7
75
5
2
八字筋26
8
9
7
8
7
9
4
3
4
3
M2 M3 M4
487.5
650.02.5
512.5
512.5
512.5
512.5
512.5
3075
1:8静力试验模型
提高耐疲劳强度 (预应力作用降低钢筋中应力循环幅度)
充分利用高强度钢材,减轻结构自重 可调整结构的内力
(利用预应力筋对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平衡全部或部分外荷载) 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比普通混凝土结构节约混凝土20%~30%、钢材30%~60%;比钢结构 节省一半以上的造价)
预应力结构所用材料单价较高,相应设计、施工等比较复杂,且预应力结 构的研究工作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门架结构(梁柱合一) (P2、图1-1) 珠海玻纤厂主厂房(连续四跨预应力门架,跨度 31.5m+33m+31.5m+14m)
上海闵行影剧院工程PC交叉梁板结构
预应力转换层结构(Transfer Story Structure)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唐兴荣编著)中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