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三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结果却是
_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③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 ___________。

A. 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
B. 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
C. 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
D. 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自食其果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
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
而使自己受困。

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
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

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
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
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B. 《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C. 《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D. 《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项是借代,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A项,“王宝强”这三个字,是借代指“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宣传这件事”。

B项,把老百姓身边的小贪官比作“苍蝇”。

C项,把法治的“钢牙”比作法治的具体执行措施等。

D项,“唐僧肉”比作人人都想分得一份的好处。

所以选A项。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
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拯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
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
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
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
A. ⑤②③①④
B. ④①③⑤②
C. ⑤①④②③
D. ①③④②⑤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既要认真体会横线前后的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又要认真分析题中六句话在内容
上的逻辑关联,注意它们之中的关联词语和指代性词语。

题中,横线上文讲的是昆曲衰落有原因,下文有
一个“但”字表转折。

题中五句话都与“雅文化”有关联,只有④排在首位适宜,其他各项都不合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欣闻你和小李喜结良缘,恭祝二位椿萱并茂,兰桂齐芳!
B. 我并无昆玉,一想到年事已高的父母,就觉得应该努力工作了。

C. 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

D. 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

A项,“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兰桂齐芳”,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

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与“欣闻你和小
李喜结良缘”语境不合,词语使用不得体。

B项,“昆玉”,称人兄弟的敬词。

不用于称自己兄弟。

C项,“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使用得体。

D项,“笑纳”,敬辞,请别人收下礼物。

不用于自己收别人的礼物。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轼
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

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
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

既见公,姿度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

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
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

”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子无党。


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不治。

”帝太息曰:
“天下名言也。

”遂以右正言知制告谏院、开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且大用矣。

而公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
疏,辄以问公。

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

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
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

帝虽不疑,然亦出公于外。

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移定与青,留守南都,
徙齐、邓二州,用公之意盖未衰也。

而公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公,必欲杀之。

帝知
其无罪,落职,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

既罢,入朝,未对。

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
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
湖州。

方且复用,而帝升遐。

公读遗诏,僵仆顿绝。

久之乃苏,曰:“已矣,吾无所自尽矣。

”今上即位,
徙公为苏、扬二州,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复以为郓州,徙真定、河东。

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

而宦官为走马者,诬公病不任职,诏徙许州。

御史论公守边奇伟之状,诏复留河东,而公已老,盖年七十
有一矣。

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薨。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节)5.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