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

【精品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

正式形成 皇帝决定 地位提高
任 免
皇帝及大臣商议参与机密
票拟权 首辅专权
③明宣宗: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 ④明神宗:内阁总揽大权,位于六部之上。
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强化皇权的产物
1.(2014· 全国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 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 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2.“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 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 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 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制衡
行省制
科举制
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废中书省、丞相 内阁制
南书房 军机处
三司
改土归流
科举制
科举制
票拟权 首辅专权
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二、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军事)、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清朝
一、中央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南书房 3.雍正:军机处
①设立背景:处理西北军务 ②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明朝
一、中央
1.裁撤中书省、废丞相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2.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
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 ②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 侍从顾问 参与机密
雏形
正式形成 地位提高
③明宣宗: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 ④明神宗:内阁总揽大权,位于六部之上。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
一、中央
1.裁撤中书省、废丞相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材料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 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 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 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1.依据材料,概括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 2.你觉得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学思之窗】 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利:彻底解决了君相矛盾,防止权臣专权; 弊:皇帝集君权和相权于一身,政务繁多,若皇帝昏庸则大权旁落。
明朝
一、中央
1.裁撤中书省、废丞相
宰相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2.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 权力大小
权力来源
国家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内阁 皇帝赋予 侍从顾问
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 ②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
侍从顾问
雏形
皇权受到限制
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加强皇权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③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二、地方
“改土归流”
①元:土司制度(西南地区) ②清:废土司,设流官。
加强了中央集权
【本课测评】 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内阁:帮助皇帝处理繁杂政务的内侍机构,虽拥有票拟权,但是否采纳由皇帝的批红决定; 军机处: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但只能“跪授笔录”,下达诏令,不能参与决策。 前者是君主专制强进一步强化的产物,有利于加强君权; 后者将军国大权集于皇帝一身,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学习延伸】 分析上表,体会“统一安定”、“文明延续”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发展演变的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保证了社会安定,促进了经济 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
【课后作业】
用图表法列举出历代王朝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采取的政策。
朝代 西周 秦 汉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中央 地方 分封制 郡县制 各项统一政策 选官 世袭制 军功 才干政绩


元 明 清
【课后作业】
用图表法列举出历代王朝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采取的政策。
朝代 西周 秦 汉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 中央 地方 分封制 郡县制 各项统一政策 推恩令 刺史制度(地方监察) 选官 世袭制 军功 才干政绩 察举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二府三司 “杯酒释兵权”
宣政院
“收精兵” “制钱谷” “夺政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