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4课练习
1.(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06高考)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
为解决这一烦恼,明永乐帝设立了什么机构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A.宣政院
B.刺史
C.参知政事
D.内阁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2007山东文综)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6.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 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进行裁决
C. 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D. 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7.(08高考)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8.君主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一般体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以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沿革的史实中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汉武帝组建内外朝
B. 隋唐三省的形成
C.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
D.明清分别设置内阁和军机处
9、下列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皇帝
┌─╂─┐
太丞御
尉相史
皇帝
┌─────╂─────┐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
工刑兵礼户吏
部部部部部部
10、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11、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在:
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D、实行资本主义的工业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明太祖)曰:“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3)你如何评价唐明两朝相权的存废与君权的关系?
参考答案:
CDDCC BACBB C
(1)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3)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只是,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而明太祖则把君权与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此保证君主的绝对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