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分

通分

学前准备
投影
学习时间
20分钟
学习
过程
学习
过程
作业
设计
模块一:预习自探
1、自学教材94页,2/5和1/4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2、像这样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3、小组讨论:
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根据是什么?
4、思考: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模块二:合作探究模块三:质疑点拨
① 和 ② 和 ③ 和
3、教材95页的3、4、5题。
4、教材96页的6、7题。
备注
板书设计
通分(二)
分数的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来自→同分母分数与原分数相等
课后反思
2、芳芳、珊珊和兰兰做同样的作业题,芳芳用了4∕15小时,珊珊用了2∕11小时,兰兰用了
3∕13小时,他们谁做得最快?谁做得最快?
3、教材94页做一做。
模块六:自结强化
1、我掌握了通分的方法。
2、我学会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1、在括号里填上“>”、“<”或“=”符号:
① ( ) ② ( )
2、把下列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
预设的问题一:
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根据是什么?
解决的办法:
先让学生求出2/5和1/4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0,再用20作公分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把2/5的分母变成20,就要乘4,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2也要乘4,要把1/4的分母变成20,就要乘5,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5。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通过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
学法指导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比较哪一种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学习“通分”的必要性,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模块四:反馈提升
学生集中反馈:
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是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其变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
教师精讲归纳:
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几,分子也乘相同的数。
模块五:达标测试
1、先通分,再比较每组中分数的大小.
课题
通分(二)(P 94~P96)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预设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难点预设
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
(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