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大学2002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行政决策
2.政府职能
3.三权分力
4.绩效
二.简答
1.行政管理的学科特点有那些
2.简述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及途径
3.考任制的基本原则
4.西蒙的决策理论及其贡献
5.现代法治的行政特征
三.论述题
1.传统行政权力与现代行政权力相比二者有何不同
2.试述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管理课程试卷(第四套)
一、简释题
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
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
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二、简答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原则是什么?
2.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有何意义?
3.简述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述人事行政的功能和环节。
2.试论述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中共XX县委向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提交了19个乡、镇长职务任免建议名单。
第二天,县人民政府便将这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发至
县直属单位和有关区、乡、镇,县人大常委会收到以上任免通知后,认为县政府的任免通知违背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但未能引起县政府的重视。
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又向县委反映这一问题,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
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就此问题举行了常委会议。
在常委会上,委员们一致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撤销县人民政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乡、镇长任免通知的决定》,指出县政府对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不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撤销。
【案例分析】请用行政学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行政管理课程试卷(第四套)答案要点
一、简释题
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
行政干预手段是指通过行政系统,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计划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它具有垂直性、强制性的特点;经济手段是指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要求,通过贯彻物质利益的原则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它具有间接性、诱导性的特点。
两种手段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手段。
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
行政效益则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结果即行政产出的评价;行政效率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符合预定目的,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率。
评价行政效率要以对效益的肯定为前提。
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对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常规可循的问题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对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的,没有现成规范和原则可循的问题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一般更为复杂,领导者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非程序化决策上。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⑴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⑵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
2.答案要点:⑴对行政组织建设和科学化有重要意义;⑵对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3. 答案要点:⑴集体领导指对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作出决策和决定的制度。
个人分工负责是领导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制度。
⑶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统一的,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⑴人事行政的基本功能是: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
⑵人事行政的主要环节是:职位分类、选拔、培训、考核等。
2.答案要点: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时间与动作的研究;
②对工人的挑选和培养;③工人与资方的合作;④实行职能管理制。
⑵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促进了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⑴上述案例中县政府的做法不正确,乡镇长必须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
生;⑵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正确,按照宪法规定,它有权“撤消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行政管理课程试卷(第一套)
一、简释题
1.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2.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3.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
二、简答题
1.简述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2.简述行政信息的涵义及其意义。
3.简述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1.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改革。
2.试述行政领导者职位、职权、职责三者的统一及其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正文】为改变林业生产中长期形成的林木品种单一、林业生产率低的局面,B县人民政府专门发文,要求全县人民大搞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
为贯彻县政府的指示,该县林业局立即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专门讨论建设丰产林基地的问题,与会的三位局长经过简单讨论,一致决定在该县某区沿江村建设一块面积达200亩的“泡桐”速生林基地。
沿江村有一片200亩的荒滩,这片滩地由于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土壤的碱性重,根本不适合泡桐树的生长。
针对这种情况,在局长办公会议的决策形成后,林业局的林业助理工程师曾专门向局长进谏,要求局长取消这个决定。
可是局长却无视劝告,一意孤行,坚持实施原决策。
于是,林业局便利用省里下拨的林业扶助款,一方面从邻省购树苗,另方面从沿江村召集劳动力,从而正式开始了基地建设。
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作为“样板林”的泡桐速生林基地建成。
然而,至第二年春天,该基地的泡桐树苗却发芽慢、长势弱。
一到夏天,由于基地的地下水位迅速增高,树苗开始大面积枯黄,至年底,树苗已死亡了40%,而到第二年年底,该基地的树苗已全部死亡。
【案例分析】某县林业局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决策为什么导致失败?该局领导对此是否要负责任?
课程试卷(第一套)答案要点
一、简释题
1.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管理。
行政管理学则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行政管理是实践活
动,行政管理学则是对行政管理实践及其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一门学问。
2.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职位分类以“事”作为分类评价的基本标准。
品位分类则以品(官阶、•等级)和位(职位)作为分类评价的基本要素,着眼点是人的官阶、等级;两种分类各有利弊,相对来说,职位分类制较为科学。
3.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
行政效率指在保证政府活动符合预定目的,给社会带来有效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率。
行政效能是指行政组织实现预期目的的适应性和能力,是对行政组织功能的评价。
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这种演变大致分三个时期,形成三大学派: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2.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3.现代组织理论。
2. 答案要点:(1)含义:行政信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
行政信息具有广泛性、无限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开发性的特征。
(2)意义:是国家实施管理、推行行政事务的基础;是科学决策的依据与有效组织的手段;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资源。
3.答案要点:(1)行政文化现代化:一是行政价值观的现代化,二是行政道德的现代化。
(2)行政职能现代化。
(3)行政组织结构现代化。
(4)行政人事体制现代化。
(5)行政决策科学化:建立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设计科学的行政决策程序、培养和选拔合格的决策人才。
(6)行政法规的现代化:一是行政机构内部的法制化、程序化,二是行政机构外部法制监督的健全与发展。
(7)行政技术手段现代化。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改革经历了由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的历程,此过程大体分四阶段。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⑴转变政府职能;⑵调整政府权力结构;⑶机构改革;⑷人事制度改革;⑸建立健全行政法制和行政监督等。
我国行政改革的经验是:⑴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⑷坚持对外开放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⑸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
2.答案要点:(1)职位是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或规定,按程序选举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
职权是行政领导者担任一定职位而获得的有法律效力的权力。
责任是行政领导者基于职权在行政上应负有之责任。
它包括政治、工作、法律三方面的责任。
(2)职位、职权和责任三者是紧密联系、互相统一的。
职位是行政领导者获得权、责的依据;职权由职位派出出来,职权必须与职位相称。
职位、职权与责任又是密切联系的,职位越高,职权越大,责任越重。
(3)强调职位、职权、责任三者统一的重要意义,可更好地履行职权,负起责任。
四、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失败的原因在于B县林业局的决策既不民主,又不科学,违背了科学的决策程序。
2.该局领导对此事件必须负决策失误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