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体解剖生理——牙髓腔解剖

牙体解剖生理——牙髓腔解剖


❖ 9上颌第一、二磨牙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较高,补牙备洞时 应避免穿髓。
❖ 10上颌第二磨牙有时颊侧二根融合为一粗大的根和根管,治 疗时应加注意。
❖ 11下颌第一、二磨牙因髓室顶与髓室底相距较近,开髓时应 防止穿通髓室底。
❖ 12下颌第一、二磨牙因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近中髓角高 于远中髓角,牙体预备时应应的牙体外形相似 髓室与根管无明显界限; 根管多为单根管。
❖ 下颌尖牙髓腔形态 根管为双管者占4%。
(三)上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 上颌前磨牙的髓室类似长立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 髓室顶形凹,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
❖ 上颌前磨牙的根管可分为下列4种类型: (1)单根单管型:从髓室延伸至根尖孔为单一根管。 (2)单根双管型:髓室较深,多在根中1/3分为颊舌两管,至
第二章 牙体解剖生理
第六节 牙髓腔解剖
一、牙髓腔各部分的名称
(一)髓腔(pulp cavity) ❖ 髓室(pulp chamber)
髓室顶(roof of pulp) 与髓室底(floor of chamber) 髓室壁 髓角(pulp horn) ❖ 根管口(root canal orifice)
❖ 双管型或单双管混合型者约占17%。
(五)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 上颌磨牙的髓室似立方形, 主要位于根柱内;
❖ 髓室顶上有4个髓角; ❖ 髓室底上可见3或4个根管口,
与相应的根管相通。
1、上颌第一磨牙髓腔形态 ❖ 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 ❖ 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二者均接近牙冠中1/3。远颊髓角和
三、乳牙髓腔形态
(一)乳牙髓腔形态
❖ 乳前牙多为单根管,偶见下颌乳切牙根管分为唇、舌向 二根管。
❖ 乳磨牙通常都有三个根管:上颌乳磨牙有两个颊侧根管, 一个舌侧根管;下颌乳磨牙有两个近中根管,一个远中 根管。下颌第二乳磨牙有时可出现四个根管,其分布为 近中两个根管,远中两个根管。
(二)乳牙髓腔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解剖
5.副根管
❖ 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的通道。副孔。
二、恒牙髓腔形态
(一)切牙的髓腔形态
❖ 切牙的髓腔形态 相应的牙体外形相似; 髓室与根管无明显界限; 其特点是根管多为单根管。
❖ 下颌切牙髓腔体积最小; 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根管多为窄而扁的单根管; 分为唇舌两管者约占10%; 根尖孔多位于根尖顶。
(二)尖牙的髓腔形态
❖ 根管横断面呈“U”字形者约占10%
(七)恒牙髓腔临床应用解剖
❖ 1上颌前牙根管的特点是粗大而直的单根管,作根管治疗时 操作方便,效果较好。
❖ 2上颌前牙的髓腔的唇舌径在牙颈部最大,开髓时应从舌面 窝中央,向牙颈方向钻入。
❖ 3下颌切牙双根管x光片改变投射角度。 ❖ 4切牙治疗时注意避免穿髓和侧穿。
牙的近、远中根。
2.管间侧支
❖ 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根中1/3多于根尖1/3,根颈 1/3最少。
3.根管侧枝
❖ 常与根管成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 周膜,其开口称侧孔。根尖1/3最多。
4.根尖分歧与根尖分叉
❖ 根尖分歧: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根管仍存在。多 见于前磨牙和磨牙。
❖ 根尖分叉: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根管不复存在。 二者通向牙周膜的孔称为侧孔。
根尖由2个根尖孔或合并成一根尖孔通出牙体外。 (3)双根双管型:颊舌二根内各有一个根管,从髓室内延伸
到根尖。 (4)单根单双管混合型:一个根管离开髓室,再分为2个根管;
或2个根管离开髓室,再合成一根管,亦可再分而复合,合 而复分,形成复杂的根管型态。
(四)下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 下颌前磨牙髓室的颊舌径与近远中径相近 ❖ 下颌第一前磨牙颊侧髓角特别长
远舌髓角较低,均位于牙冠颈部处。 ❖ 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混合型者共约占63%,远颊侧根
管分为两管者约占9%,舌侧根管较宽大。
❖ 2、上颌第二磨牙的髓腔形态 ❖ 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混合型者共占30%,远颊
根管和舌根管均为单根管。
(六)下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1、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形态
❖ 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约2mm);
(二)根管系统(root canal system) 1.根管(root canal)
❖ 单管型:最多见,例如上颌中切牙根;多为一个根尖孔。 ❖ 双管型:例上颌第一前磨牙;有两个或合成一个根尖孔。 ❖ 单双混合型:例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的近中颊根;有一
个或两个根尖孔。 ❖ 三管型: 罕见于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和下颌第一、二磨
❖ 5上颌前磨牙近远中径在牙合面宽而近颈部窄,开髓时应注 意窝洞的形态和位置,防止从近中面或远中面穿孔。
❖ 6上颌前磨牙颊侧髓角较高,补牙备洞时应避免穿通颊侧髓 角。
❖ 7上颌前磨牙因髓室底较深,开髓时勿将暴露的髓角误认为 是根管口。
❖ 8下颌第一前磨牙因牙冠向舌侧倾斜度大,故颊尖位于牙冠 中份,髓角又高,牙体预备时应避免穿髓;作根管治时,器 械应顺着牙体长轴的方向进入,以免穿通根管侧壁。
❖ 近舌髓角与远舌髓角高度相近,二者均接近牙冠中1/3。近 颊髓角、远颊髓角和远中髓角较低,位于牙冠颈部或颈缘附 近;
❖ 近中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混合型者共约占87%;远中根管 为双管型或单双管混合型者约占40%。
2、下颌第二磨牙的髓腔形态
❖ 近中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混合型者共约占64%;远中根管 为双管型或单双管混合型者共约占18%。
❖ 13下颌第二磨牙有时近、远中根在颊侧融合,根管亦在颊侧 连通,根管横断面呈“U”字形,开髓时勿将根管在颊侧的连 通误认为是被穿通的髓室底。
❖ 14下颌磨牙牙冠向舌侧倾斜,牙冠颊面近颈部突出,牙冠舌 面近牙合缘较突出,其髓腔亦偏向颊侧,故开髓部位应在牙 合面偏向颊尖处;其在牙合面正中央处开髓,尤其是偏向舌 偏,常致舌侧薄弱而折断。
❖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乳牙的外形相似;
❖ 按牙体比例而言,乳牙髓腔较恒牙者为大,表现为髓室大、 髓壁薄、髓角高、根管粗、根尖孔亦大,故在制备洞型时, 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
❖ 由于乳牙根尖孔大,药液可经较大的根尖孔流至根尖周组织, 若腐蚀性较大的药液,可损害根尖周组织,引起药物性根尖 炎或根尖周组织坏死,故乳牙牙髓炎一般不采用塑化治疗而 采取干尸术进行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