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1.一带一路背后的政治含义:“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结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2.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学将国家与市场结合起来,认为国际关系发展的动力是国家与市场的相互作用。
决定国家兴衰和体系变迁的不仅是国家间权力分配,还要看他们能否适应世界市场的发展变迁。
3.国际经济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国际经济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或决定作用首先,国际经济格局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的前提条件其次,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方向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方向基本一致第三,国际政治力量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国力,国际经济实力是构成一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国际经济决定国际政治的途径和机制第一,经济利益是国家对外目标的核心(经济外交);第二,经济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最核心的内容;第三,国际经济关系体现了权力的不对称。
4.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的反作用第一,国际政治体系中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对世界经济体系的类型具有重要影第三,国际政治体系一经形成,对主要力量、及其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强大的制约力量。
国际政治反作用于国际经济的途径和机制其一,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活动只不过是国际对外政治目标的手段;其二,意识形态对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有制约作用;其三,军事因素也影响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其四,国内政治因素会影响一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5.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再度融合•自由主义: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现实主义:强调霸权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第二讲:6.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两国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即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高(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或有绝对劣势)。
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去交换绝对劣势商品。
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
比较优势:两国的贸易基于比较优势。
一国相对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优势(绝对优势),另一国则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劣势(绝对劣势),但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比率存在差异;那么一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势中相对小的产品(比较优势)去交换另一国绝对优势中相对大的商品(比较优势)。
即,“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
”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
•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告诉我们:不管是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都说明:各国应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保证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所能得到的利益。
通过自由贸易的市场运作,经济相互依赖越深,世界经济可以繁荣,世界可以共享和平。
(战争成本太大)。
7.经济相互依存中的权利因素:•不对称性相互依赖对权力的影响:经济中的不对称性相互依赖是权力的重要来源,依赖越深,劣势越明显,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大。
相互依赖与国际制度的联系:不对称性相互依赖并不能减少对抗的发生,因为处于弱势的一方倾向于通过对抗改善自己的地位,要减少对抗不能仅靠国家的自觉行为,还要有外部力量的约束,这就是国际制度。
8.国际制度的含义:含义:是由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制定的对相互依存关系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具有控制性的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类型: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国际惯例9.博弈与国际制度的产生:博弈与决策:有区别么?区别1:博弈看重的是过程,决策体现的是结果区别2:如果决策之前需要考虑其他主体的因素,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博弈。
如果只考虑决策者自身的因素,就不是博弈。
联系:大多数决策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博弈的过程。
博弈模型三要素:参与人,行为(策略),支付(收益)。
既然理性合作是困难的,就需要促进合作的手段:国际制度国际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参与方(国家及其代表)进行政治博弈的过程(寻求利益最大化)国际制度的功能是为了对冲不对称依赖导致的交易成本;10.国际制度功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明确法律义务与责任,降低交易成本。
第三讲:1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特点:非排他性思考:为什么会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边际消费成本几乎为零非分割性eg:搭便车(free ride)12.国际公共产品:哪些国际公共产品。
能为绝大多数国家共同消费和享用的产品或服务。
贸易体制金融体制政治军事体制国际公共产品由霸权国提供13.霸权稳定论的基本思想:霸权的存在是稳定的前提条件霸权的运转机制:霸权的兴衰趋势:霸权必衰(支付维持霸权的成本,新崛起国的挑战,由于白搭车者)霸权衰弱的对策:责任承担第4讲:14.新马克思主义视角:依附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社会生活诸领域的深刻的变革过程,这一过程以某些既定特征的出现作为完结的标志,表明社会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不是贫困导致了依附,而是依附导致了贫困•激进的依附论:弗兰克阿明•正统的依附论:也称新依附论。
多斯桑托斯认为不发达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流通领域而在于生产流域•改良的依附论:卡尔多索15.经济发展模式:•进口替代发展模式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其经济增长,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实践:拉美国家•出口导向发展模式是指通过加工业产品出口以替代原来的初级产品出口,以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外汇收入,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战略。
实践:日本、东南亚第五讲16.世界处于怎样的贸易体系下:1英国霸权下的国际贸易体系2 美国霸权下的国际贸易体系3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WTO)4 多边与区域贸易体系并存(一)英国霸权下的国际贸易体制:自由贸易体制的兴起与衰落1 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从贸易保护到贸易自由羊毛法案航海条例谷物法2 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1854年,航海条例完全取消英国从一个贸易保护主义国家转向开放的自由贸易国家,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种自由的贸易体制。
(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体制:1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原有的自由贸易体制2 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3 贸易保护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三)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确立:美国霸权下的国际贸易体制1 二战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2 战后美国国际经济秩序的构想与实践美国设想的国际贸易组织未能如愿3 关贸总协定下美国主导的贸易谈判:减免关税的贸易谈判(四)冷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变革1 从关贸总协定(GATT )到世贸组织(WTO)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正式成立2 多哈回合谈判的进展:2001年至今农产品、服务贸易、技术保护等3 区域性贸易协定的兴起17.国际贸易的新现象:•北北贸易量超过了南北贸易量•发达国家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发起者•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大量出现•产业内贸易成为主流贸易形式•产业转移成为常态18.战略性贸易政策条件和措施:哪些产业具有战略性地位:垄断利润/外部经济效应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措施:奖出限入跨国公司成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对象经济外交:确定赶超目标对象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TPP、TTIP);进行外交谈判,国家运用权力为贸易发展保驾护航。
实质和实践:实质:国家对贸易行为的权力干预战略贸易政策的实践拉美:进口替代东亚:出口导向中国的自贸区战略19.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发达国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发起者贸易保护体现了国家权力对贸易行为的干预国内政治模型:利益集团的政治游说利益集团的联盟:相互捧场一.社会倾销与社会条款:劳工标准1 背景:三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劳工利益集团人权组织:国际劳工组织(ILO)血汗工厂消费者道德运动思考:发达国家消费者为何会对他国的劳工问题如此关注?2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围绕“社会条款”的斗争二.环境倾销:环境保护标准1 背景(1)环境的恶化(2)环保组织的推动(3)利益集团的利用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3 环境条款2001年多哈议程TPP协议三.国际贸易出口管制:定义:限制本国产品出口的行为和措施目的:贸易的出口管制成为实现对外政治/军事/经济目的的手段出口管制的对象:战略物资和技术、稀缺资源、历史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中国的稀土政策美国的对华出口控制贸易制裁:1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为了影响被制裁国的政策而采取的强制性经济措施2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性目的最为明显3 制裁(多边制裁)的有效性为何大多数贸易制裁都失败了?4 被制裁的国家:中国、伊拉克、朝鲜、缅甸、津巴布韦、俄罗斯第六讲.20.国际金融中的政治问题(1).国际金融中的政治问题即有效地帮助与促进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的国家通过各种措施进行调节,使其在国际范围能公平地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和义务。
(2)国际金融体系的定义与功能:1定义: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国际间交易结算时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一套规定、做法、制度和习惯。
也称为国际金融制度,国际公共产品的一种形式。
2 内容:国际储备资金的确定/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国际间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管理3 功能:国际清偿能力/信心/调节国际收支失衡21.牙买加体系的框架结构1黄金去货币化2浮动汇率合法化3 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22.美元霸权1.美元是政治货币美元是美国维护世界霸权的工具:石油美元+货币战争2.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美元——美国3.美元的溢出效益经济政策的自由性铸币税转移危机4.以美元为中心的游戏规则17%投票权23.美元霸权和金融危机的联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了一个国际金融资金链。
美元的发行失去了制约,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流动性过剩必然会产生投机;一旦某国的金融系统出现了问题,马上会传输给其他国家,产生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
这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机制。
它反映的是资本的全球化与货币主权的矛盾。
24.牙买加体系下的金融动荡(1)全球金融流动性过剩:套利/套汇如:1美金可以买到0.7英镑,1英镑可以买到9.5法郎,1法郎则可以买到0.16美金。
(2)浮动汇率制度的高风险(3)国家外汇政策的不当过早全面金融自由化25.国际金融合作1加强国内金融监管2 加强外汇储备的流动性。
货币互换协议、东亚外汇储备库、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3 国际金融合作。
国际金融监管、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新兴经济体的作用(G20)。
26.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和霸权地位。
美元的主权化与资本的国际化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现行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权力与各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匹配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存在严重缺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方向一:是通过创建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Super-Sovereign Reserve Currency)来一劳永逸地解决特里芬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