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专题
根据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填空:图中A是 水利枢纽。B区域的油料作物主要是 、 、 。 。 影响C所在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 (2)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
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 劳动力丰富,种植棉花历史悠久;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
A河流量冬春季节较小,夏秋季,流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原因是冬春季节降水稀少,河流补给量小,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河流补给量大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图8)和A河流量月变化柱状图(图9) 临近海盐产地,原料丰富(2分); 制碱历史较早,技术工艺先进(2分); 环渤海地 区人口众多、工业发达,对碱的需求量大(2分); 铁路运输、海运等便利,便于产品出口 (2分). 原因: 人口和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地下水过度开采(2分); 地表水下渗量减少 (2分); 气候变暧,海平面上升(2分)。 材料二:碱,不仅是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是冶金、石油、机械、纺织、 影响: 造纸、玻璃等多 种工业都离不开的原材料。中国创建最早的制碱厂是天津塘 地下水质恶化,水资源进一步紧缺 (2分); 沽的永利制碱厂。抗日战争期 间,侯德榜带领技术人员创立的“侯氏制碱法 土壤盐碱化加剧,地表植被受到影响,农业减产 (2分)。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法。现在,天津 碱厂纯碱年产量达70多万 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以上,畅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天津目前制碱工业发达的区位条件。( 8分) (4)海水入侵是指海水渗人沿海地区地下含水层的现象。近十几年来,图中 B地 区海水入侵现象日益严重,试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和影响。(10分)
下图为华北地区局地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图。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拔越高地下水位越浅 B. 地下水位线起伏只与地形相关 CD C. 滨海区地下水位过低可能造成海水入侵 D. 京津地下水位比其他地区都高 2.暴雨时,甲、乙、丙、丁四地,最易发生农田渍涝灾害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流量
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1: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km2,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mm/年。历 史上的辽金时期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 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表 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此河段为“地上河”; 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支流少; 河水下渗量大; 雨季短,蒸发量大等。
地势西高东低(1分) 依据: 据等髙钱数值;(1分) 据水系分布特点(河流自西向东流)。(1分) (1)图中黄河河段流域面积狭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简要分析图中黄
河河段越往下游流量越小的原因。
断流 断流 径流量 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多年无径流现象。 时段 (亿立米) 年数 天数 原因:降水量的减少、蒸发量的增加( 2分); 1991~1995 1 61 9.62 上游水库的拦蓄(2分); 1996~2000 5 817 4.43 上游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2分)。 2001~2007 7 2 555 0
由水分因素造成的。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多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月份), 冬、春、秋三季干燥,雨热同期。
(1)指出导致图甲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2分) (2)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8分) (3)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12分)
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灾(或干旱),尤其是春季 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生春旱。 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防霜冻。
莱州湾是渤海三大海湾之一。位于渤海南部,西起黄河口,东至龙口的屺姆角。 读莱州湾示意图(左图)和莱州湾南部海岸带景观图(右图),完成以下各题。 (1)莱州湾冬季大雪后海面容易封冻,请分析原因。并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 析海面封冻对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14分) (2)请描述莱州湾南部的海岸带特点以及利用价值。(10分) (3)龙口港开辟有到韩国的非集装的杂货班轮,请分析此航线的区位优势。 (6分)
读北京某区葡萄酒庄分布及某酒庄生产示意图和材料。 西北高,东南低(1分); 西北部地势起伏大,东南部地势起伏较小(2分)。
葡萄种植、加工(酿造)和观光等产业为一体; (庄园化)大规模经营(1分); 地势较低,热量充足; 生态农业(有机生产)(1分); 远离山地多雨区,光照充足; 技术水平高(1分); 商品化生产(自主销售)(1分)。 沙质土壤,昼夜温差大; 地形起伏小(平坦),便于耕作; 临近河流,水源充足。 材料:该区酒庄分布区被法国专家誉为最适宜葡萄酒生产的地区。多数酒庄 分布在沙土地带,采用人工除草和生物防虫,许多产品达到国际“有机认 证”。酒庄聘请中国农科院专家和国外著名酿酒师指导。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区的地势特征。(3分) (2)概括该区葡萄酒庄产业的生产特点。(5分) (3)结合材料,简析该酒庄分布区成为最适宜葡萄酒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 (6分)
练 习
(1)海水较浅(2分);有众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下雪又使盐度降低。(2分); 下雪和雪后,天气寒冷,气温低(2分); 海湾封闭性好,海水流动性差,也易结冰。 (2分) 海面封冻会对气候、生物等产生影响:增大了海面的反射率,使得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 减少,引起气候变冷(2分);阻断了海面的水汽蒸发,使得气候变得干燥(2分);封 冻海面由于缺乏氧气和太阳辐射,生物生产率将会大幅度降低,影响海底生物,并影响 水产养殖业(2分) (2)海岸比较平直(2分); 滩涂水浅,滩涂面积广阔(2分)。 利于各种水产养殖(2分); 利于晒盐(2分); 利于开展海滨旅游度假活动(2分); (3)与韩国距离近,运输成本低(2分);山东半岛经济发达,腹地广,物产丰富,市 场大(2分);杂货班轮,灵活机动能吸引更多的外贸伙伴(2分)。
3.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还安慰沙质海岸。 读图,回答问题。 (1) 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 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 题。
(1) 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 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 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 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
AAD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 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1.图中信息表明( )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2.该水库可能位于( )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紧张,影响工农业及人民生活(2分); 加剧土地沙化(2分); 水利设施的功能丧失(2分); 生态环境恶化(2分)。 (1)据表简要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 因。(7分) (2) 简要说明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产生的主要问题。(8分)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 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 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 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 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 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利:调节径流,减少下游洪水危害。 不利:径流量减小; 净化能力下降,水质下降; 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1) 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 原因。(6分) (2) 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3)分析“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对松花江下游地区的影响。(8分)
1.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夏季风 2.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最有可能是指 A.植树种草 B.持续除草 C.修筑防浪堤
DA
D.冬季风 D.从外地运沙
甲图表示我国某地主要地形区中某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乙图是该地形区 中某城市一年中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甲图和乙图,并根据所学知识。
CC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部是华北平原,地势较平坦; 中部是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西部是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9分) (2)陕西洛川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分析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并说出该区发展 苹果种植业的环境效益。(10分) 气候优势: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基地,近年来在传统化工的基础上逐渐向低能耗、 洛川产区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 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距海较远,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3) 指出天津化工产业结构的变化,并简述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 (9分) 地处暖温带 (中纬度),适合苹果生长。 环境效益: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产业基础雄厚、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 优惠的政策支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图8)和A河流量月变化柱状图(图9)
⑴描述图8中积温等值线的走向,并指出其影响因素。(8分)
⑵简述A河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 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 西半段呈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受地形(太行山)因素影响。
(2)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地区地势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 (3)图示河段出产一种刀鱼,这种刀鱼近年几乎绝迹,试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