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理健康及其内在影响因素[摘要]心理健康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要有效率、有满足之感、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且需要三者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职业心态;人际适应
1心理健康的标准
1.1保持开朗心境
自己有能力排除心理困扰,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自信。
热爱生活、积极上进、充满生命活力,尽最大努力发挥才智,靠勤奋和智慧取得成熟,并不断激励自己向新目标攀登。
1.2具有自知之明
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不妄自尊大、妄自菲薄、放弃进取机遇,能面对现实正确地认识事物。
1.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和别人交往,以尊重、信任、宽容、谅解的积极态度与别人相处,给予并接受友谊,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牺牲个人利益为集体和他人提供方便。
1.4保持统一人格
在正确人生观和信仰支配下,形成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不会为私欲而背弃信仰,个人的需要愿望、理想、目标可受完整人格所制约。
2护士心理健康的现状
2.1长期以来,我国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持续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各种调查报告均所见略同地发出了“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的呼声。
2.2随着人们身心健康需求的与日俱增,理应为之提供心理支持的护士自身却被普遍认为职业心理压力骤增,似乎“护士心理健康的危机或隐忧”无时无处不在,有些护士甚至因“高强度职业疲溃”不堪负荷。
如此状况,护士如何履行其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神圣使命?如何胜任其帮助病患伤残者达成最适宜身心状态的份内职
责?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并非仅仅事关从业者自身,每个从事护士职业的个体都应该对此有更深入的思考。
3护士心理健康的内在影响因素
3.1压力过大、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以及自我评价过低的人群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中护士行业被认为是职业倦怠高发的行业。
3.2护士职业人群如何达成前述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发挥其作用,对护士这个特殊职业群体有着重要意义。
3.3谈及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人们很容易聚焦其外在压力,诸如职业风险、世俗偏见等。
“外部归因”对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近乎于事无补。
这就提示我们,能否换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着眼于“内部归因”,开发自身潜能,将心理健康之匙把握在自己手中。
3.4正如有学者所指出:“人们身陷困境时,容易把注意力集中
在一些无法控制或己所不欲的因素上。
倘若能转而注意一些本人可控的因素,则可使困境得以改观,自己的处境会越来越好。
”“这份心态,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突破困境,还可以更多地把握成功机会。
”
3.5某些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正是因为其陷入了归因的困境,如一味地抱怨社会或他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评价“有失公允”或对之“关注不足”,结果却在“职业困境”中越陷越深。
4职业心态
4.1无论个体从事什么职业,均可视为其实现自我价值、寻求他人与社会尊重的重要活动。
“职业生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个人职业生涯与其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当人们妥善处理职场的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完成职业的规定任务,便会产生胜任角色的愉悦。
许多心理健康的个体热爱其职业,创造性地应对其所面临的挑战,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工作不仅不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疲溃,反而成为其生活乐趣的源泉。
4.2职业心态偏差所致的“职业倦怠”,并非某个职业所特有,而是涉及多个职业领域的普遍现象。
个体一旦加入职业群体,就意味着被卷入激烈的社会竞争。
有人说,职业也像是“围城”,里面的人们想出来,外面的人们想进去。
4.3职业心态有三种境界:
①谋生的手段,即劳作;②尽责的渠道,即职业;③人生的乐趣,即事业。
如果人们都视所司职岗位为自己的事业,或许职业倦怠就不那么盛行了
5人际适应
5.1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任何心理的病态,都是由人际关系不适应所致。
各类职业群体中,人们对上司、对同事、对工作对象是否满意,各种人际关系是否融洽,能否与他人协调合作,都可能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效率,继而关联其心理健康水平。
5.2人际适应良好的个体,通常朋友多,人际关系和谐;经常与他人的充分交流,可以帮助其应对激烈竞争的职场压力,有益心理健康;人际适应不良的个体,易与他人产生人际冲突,自身遭遇职场压力时常不得不独自应对,很容易积蓄和放大心理问题,有时不仅问题得不到有效化解,还容易诱发严重的心理障碍。
5.3护士职业要求护士个体具有良好人际沟通的主导性,不掺杂个人好恶、无条件地适应职业。
当今人们普遍关注心理健康的背景下,作为他人健康维护者的职业人群之心理健康水平尤应得到更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