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7.3 人类文明的引擎同步测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7.3 人类文明的引擎同步测试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辽宁省朝阳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如果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

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B.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C.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D.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涉及到是德国经济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工业生产,没有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复苏问题,A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信息技术革命,在德国工业4.0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B正确;工业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所起到的连接作用,不涉及到挖掘经济潜能的特征,C错误;德国已经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材料不涉及到这方面,D错误。

故选B.点睛: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2.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它说明了A.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B.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D【解析】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能够直接证明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工业革命还涉及到第二次工业第1页/共6页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也不能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选项B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意在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A.英国女王通过电话得知鸦片战争爆发B.1939年,上海市民观看获奖电影《渔光曲》C.1949年,纽约居民晚上收看彩色有声电影D.小明通过网络观看60周年国庆阅兵【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1840年6月28日爆发的。

1875年6月2日,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因此英国女王不可能通过电话得知鸦片战争爆发。

4.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18世纪中期的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B.19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处于世界工厂地位C.19世纪末德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英国D.18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制造业起点高,发展快【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图表内容展现的是四国工业的生产历程两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其中在18世纪中期中国是当时最大的制造业国家,A项正确;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逐渐衰落,排除B项;在19世纪末美国制造业产值超过了英国,排除C项;18世纪中期以后发展快的的是英国,不是美国,排除D项。

5.(题文)下表中1876年、2019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答案】C【解析】【详解】1876 年、2019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可以得出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体现的是中国科技进步,但是并不意味着传统手工业的凋零,故B项错误;2019年世博会中国展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美国展出“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这说明两国都重视环境保护,故C项正确;2019年虽然同时出现环保的技术,但是中国还有航天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故D项错误。

6.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B.史蒂芬逊的机车——水上交通的发展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交通工具D.内燃机的发明——煤炭的开采和利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运用B项史蒂芬逊的机车对应陆上交通的发展,C项内燃机使汽车成为交通工具,D项内燃机的发明对应石油的开采和利用。

瓦特改良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它带来了工厂的出现。

考点:三次科技革命点评:三次科技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不同的时代。

它们在推动分类历史的进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从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去把握三次科技革命。

7.下列科学技术发生在19世纪的有①《物种起源》的首次出版②瓦特的蒸汽机③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④第一部电影的出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④【答案】D第3页/共6页【解析】略8.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

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

上述现象说明A.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B.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C.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答案】C【解析】“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说明蒸汽机的发明不单单是英国的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故C项正确;人文主义者翻译著作,并不是重视科学技术,A错误;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并不能说明存在缺陷,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的发明,故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9.近代以来,一大批中外杰出的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请回答:(1)指出牛顿的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2)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谁?其发现有何意义?(3)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其成就有助于解决什么问题?【答案】(1)成就;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

(2)科学家:法拉第。

意义: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3)成就: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或南优2号)。

问题: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或世界性粮食问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解析】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详解】(1)本题考查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有:于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等。

(2)本题考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于后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本题考查袁隆平的科技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最突出的科学成就是: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0.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第5页/共6页材料一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继丹麦的奥斯特和英国的法拉第揭示电、磁之间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奥秘之后,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物质的电子学说、电磁辐射等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

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发电机、电动机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的基础之上。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及其思想价值。

(2)材料二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一特点?这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有何影响?【答案】(1)贡献: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思想价值: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使科学进一步摆脱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给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