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策略研究讲义
(2)北京——徘徊于大规模更新与有机更新的岔路口
• 今天北京在城市更新中对四合院的野蛮拆除、对更新地区的高强度开发和既无特色 又不协调的火柴盒式建筑的“群起”,与房地产商的逐利、政府的趋利行为相关。已经 有专家在大声疾呼“如此无限制的开发下去,古都的城市历史沿革将无存”。北京正面 临着和建国初期拆除旧城墙一样严重的城市更新问题。
• (4)苏州——以“疏”为主的古城保护典型
•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和园林城市,是极富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 经济高速发展的压力下,苏州古城遇到了房屋破旧、交通拥挤、人口饱和、水系 污染和用地布局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以“疏”为核心的城市更新手段, 苏州有效解决了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 规划项目在规划项目的前期调研中广泛采用问卷等方式征询业主和居民的意见经规 划委员会审议前,需将内容公开展示三十天,征询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意见;已批准的规 划需向公众公布,使市民方便的了解规划内容;在规划宣传手法上,将成果内容编成图 片丰富生动、语言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并发放到相关居民的手中,除此之外,报纸、电 视、网络等都成为对规划进行宣传的重要方式;设立多层次规划展示系统,包括区级规 划展览厅、街道规划展览室等,由专业人士负责讲解,并对参观者的留言定期进行整理 ,主动进行沟通,使展览厅和展览室不仅是城市规划宣传的窗口,更是其交流的渠道。
• 为了满足城市快速扩张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苏州采用了“跳出古城建新城”的 发展模式,在古城西侧开辟新区,并将政治、经济中心外迁至新区;1994年,又 在古城东侧开辟了新加坡工业园区,形成一体两翼的空间结构。极富前瞻性的城 市发展模式,使城市建设重点转移到了古城东西两侧,新城不仅承载了新的城市 功能,还有效的分担了老城功能冗杂所产生的负担,减轻了古城保护所面临的压 力。
D.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旧城区采用成片开发的模式,给水、排水、煤气、供热、电缆、 有线电视、电信等管线在统一规划下一次性敷设,有效提高了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
E.城市更新注重城市设计,创造了宜人的城市景观;同时注重对城市传统空间格局进行 保护和继承,使得合肥经过长期形成的城市机理得以延续。
F.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对城隍庙地区的整治,全面恢复 了城隍庙地区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群,保护了城市的传统景观特色。
城市更新策略
目标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为完成既定的更新目标,依据具体的主、客观条件,
对更新对象、更新模式、更新方向、更新机制、更新组织形式与保障机制等方面
的的内容所进行的总体考虑和安排,并根据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及难易程度,对
更新对象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协调。
理论篇 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借鉴
理论篇 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借鉴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现状评述
国内现阶段城市更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质性老化、结构性衰退和功能性衰退并存 ➢更新手段单一,城市更新规模大、速度快 ➢政府用于城市更新的资金匮乏,房地产开发“绑架”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内容和目标过于“面窄” ➢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 ➢城市更新缺乏专设机构 ➢城市更新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水平不高 ➢城市更新缺乏从区域整体角度进行通盘考虑
• (3)深圳——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楷模
• 深圳作为新兴城市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建设特区的成 功之道。针对市场经济发育较为成熟、城市化进程快、市民素质高和民主意识强等特点 ,成功的将公众参与纳入到城市规划中,为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实践 提供了宝贵经验。
• 《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1998)是深圳市成立以来第一部有关城市规划的系统的 法律文件,有关“公众参与”的内容被写进了该条例,这是“公众参与”首次在国内出 现于城市规划的法律文件中;深圳市设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并赋予其规划决策权,委 员会的成员不仅包括一定比例的非政府官员,而且还包括专业团体、民间组织的代表等 ,所有成员不论职务高低均享有平等的表决权。
B.积极改善交通条件。以旧城原有的路网骨架为基础,新建了多条道路,形成了中心放 射加环状的主干路网;通过大力兴建步行街,完善了旧城的步行系统,基本实现了人车分 流。
C.通过住宅建设,显著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水平。通过10年的旧城更新,合肥市拆迁危旧 房100万㎡,旧城内安置20%,其余80%疏散至旧城以外安置。
3.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借鉴
西方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香港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现状评述
理论篇 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借鉴
西方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1960年代中期-1970年代,政府主导、福利主义色彩的单维城市更新 ➢1980年代,市场主导、基于公私伙伴关系的单维城市更新 ➢1990年代以来,以公、私、社区三向伙伴关系为导向的多维城市更新
香港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1960年代的实验计划阶段 ➢1970年代的环境改善阶段 ➢1970年代末-1988年的综合更新改造阶段 ➢1998年-2001年的LDC模式阶段 ➢2001年以后的URA模式阶段:政府责任、以人为本、4R原则
理论篇 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借鉴
• (5)中山歧江公园——成功而富有创意的工业废弃地更新案例
• 旧工业用地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之一,工业企业搬迁之后腾挪出的土地如何进 行再利用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中山市在国内首先做出了突破性的尝试。 伴随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山市老城区的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空 间结构也因此急需调整,歧江公园项目应运而生,其目标是在一块废弃的工业用地上 打造一个极富特色的城市公园。歧江公园的建设充分保留了原造船厂的部分遗留设施 和设备(如铁轨、吊车等),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饰性改造,让人们永远记住中山 市造船业的那一段辉煌历史。该设计最终获得了2002年度全美景观设计荣誉大奖。
➢城中村改造工作已全面展开;
➢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城市化进入加速期、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青藏 铁路开通、《物权法》正式颁布实施、城市经济结构亟待升级等其他时代背 景。
研究意义
➢理论:填补策略层面理论研究的空白; ➢实践:解决城关区城市更新问题,指导城市更新实践。
理论篇 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2.核心概念解析 更新与改造 城市更新 策略 城市更新策略
基于社会和经济双重思考的城市更新——
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理论篇 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城关区的城市建设, 城市更新面临良好机遇;
➢城关区的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不断膨胀,城区所承担的功能趋于冗杂,物质 性老化、结构性衰退、功能性衰退并存;
(1)合肥——物质、功能、结构的综合更新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其城市更新走的是一条综合更新的道路,其中有 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其内容包括旧城功能的提高与改善、旧城格局的保护与完善、城市 基础设施的更新与现代化、城市文化传统的保留与延续等多方面内容。
A.合肥的旧城更新提出要为中心城区“正名”。通过大力搬迁工业仓库和积极发展第三 产业,全面提高了旧城作为全市中心商务和行政经济中心的职能,恢复了其作为城市“心 脏”的作用。
核心概念解析
理论篇 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核心概念解析
城市更新
对象
手段
城市更新是针对城市中已经或即将面临衰落的区域、与周围地区在用地 功能上产生明显冲突的区域,以及对整个城市结构的完善、功能的有效发挥 和提升有较大影响的区域,通过综合运用保护、修缮、整治、拆除重建等多 种物质更新手段以及其它有关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非物质更新手段,促使其本 身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重新恢复活力,同时保障与周围地区及城市整体 功能的有效发挥和合理提升相协调,与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的完善相适应,以 实现城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现状评述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解放初期至70年:城市以生产性建设为主,大量生产性项目布置于城市新区; 旧城历史遗留问题多、政府能力有限,只能“充分利用,逐步改造”。 ➢70年代后期:开始重视修建住宅,建设用地仍大多选择于城市新区,旧城区 主要实行填空补实,城市“外新内旧”。 ➢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城市特别是老城出现了功能性衰退、结构性衰退和更 加严重的物质性老化等问题。多数城市在老城区和新区分别建设了一批多层盒 型布局“兵营状”住宅区,破坏了城市的肌理,城市丧失特色。 ➢90年代以来:土地有偿使用制和住房商品化改革,更促进了我国城市建设和 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开发成为城市更新的主导力量。
• 四合院是北京旧城居住的基本单位,是独特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的产 物,它们构成了老北京独特的城市肌理,是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 活方式的转变,一些旧四合院已逐步演变成了大杂院。合院体系的住宅具有良好的社区 邻里环境,这是当今居住小区式的居住体系所缺失的。
• 北京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城市更新方面的有益经验,著名的菊儿胡同改建工程 便是一例。菊儿胡同工程从传统的四合院出发,从寻求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居住模 式的契合着手,探索出以单元住宅为基础的“类四合院”这一新的居住细胞。其实 质是以传统四合院的“院落”原型进行重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拓展,构成以 共用院落为核心的多住户居住体系,实现新旧体系的有机融合。在菊儿胡同工程中 提出的“有机更新”模式深刻体现了“城市更新是一个伴随着城市发展全过程的连 续不断的行为”这一基本原理和客观事实,提出城市更新应采取一种小规模、渐进 式的更新模式,不可一蹴而就;同时,“有机更新”还注重对社会网络及地区传统 文化的保护和延续。其对我国城市更新的理论研究,使我国城市走上一条理性的更 新之路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 (6)西安的城中村改造——决策过程中尊重民意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