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回顾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回顾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回顾1945年,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日本经济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在工业方面,由于空袭、原料不足和疏散工厂等造成日本的钢铁、炼铝、石油、飞机、化学武器等生产急剧下降,已不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

粮食严重不足,海上供应线路断绝,粮荒问题加剧,鱼类供应锐减。

绝大多数城市的居民皆因房屋毁于空袭而无家可归,被动员和征调到军需工厂劳动的工人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

物资匮乏和大量的战费开支,又加重了通货膨胀。

战争末期与侵华初期相比,日本中央银行券的流通额增加了24倍以上,零售物价平均上涨一倍半,黑市物价平均上涨约29倍人民生活遭到了全国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于1945年8月14日接受了《波茨坦宣言》,向联合国表示投降。

于是战争经济宣告结束,战后经济从此开始。

纵观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图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的变动1.战后恢复时期(1945~1955)。

在这个时期的十年里,日本经济不仅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而且为下一阶段的高速增长做了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

2.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0)。

这个阶段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10%。

3.稳定增长过渡时期(1971年以后)。

这一阶段平均增长率为4.9%。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除农业增长了1倍多外,其他各项均是跳跃式地发展(见下表)。

工业生产单位或基期(1)工业统计(2)生产指数工厂企业数从业人员制造品出厂交货额等产业综合制造业综合1000人百万日元1960年平均基准1934~1936年平均基准1960年平均基准1934~1936年平均基准1934~1936年平均1945年1946年1947年1948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8480557980843931083401002861087311561731663471680591725641844321871011955662150152127252625221033213583367733953860423343054658473749585506604261121089743966842662881088250721442329229410940279094616107570823560539896561887847391010226878988092829.020.59.111.814.719.023.031.433.740.744.147.458.467.967.0100.070.731.440.750.765.579.3108.3116.2140.2152.1163.5201.4234.1231.028.619.67.49.212.316.320.428.831.138.542.243.756.466.965.7100.068.525.932.243.057.071.3100.7108.7134.6147.6159.8197.2233.9229.7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216417238320*244648不详67507602*8193不详1188878515293704*18732923不详80.3100.0119.3129.1270.9344.8411.4445.279.6100.0119.9130.1278.3349.7419.2454.9农业生产(1)大米仅算实收量(2)纯农业生产指数(3)农业总户数单位或基期千户1950~1952年平均1933~1935年平均千户1933~1935年平均1945年1946年1947年1948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6004239149613865865266439625536433960278661525494260756————————————94.797.5107.893.4102.9100.059.777.374.786.092.598.999.2112.297.6——5603583056985909——624761766099——61426105(1)大米仅算实收量(2)纯农业生产指数(3)农业总户数单位或基期千户1950~1952年平均1933~1935年平均千户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8256572658764188246183340857208277485727124.5117.4122.1127.2130.6133.3134.6137.2————————————————6043————————6057——(5785)对外贸易单位或基期(1)对外贸易额(2)贸易数量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百万美元百万美元1934~1936年平均1934~1936年平均1933~1935年平均1945年71591710224100.0——100.0——1946年1947年1948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03174258510820135512731275127520112501285828773456405542364916306526684905974199520282410239924713230428430333599449158105637————7.516.132.135.838.041.254.971.685.695.398.7117.2133.4143.4170.6————17.828.037.055.360.982.785.790.1114.4142.6117.3148.0186.4243.5240.6上列图表资源来源:大藏省关税局“对外贸易概况”。

因此日本国民收入在世界各国国民收入的总计中所占比率,在20年内由3%上升到10%,美国约30%。

从1968年以来,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跃居第二位。

二、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剖析是什么原因使二战后的日本经济有了如此快的增长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点:1.美国方面的援助美在战后对日本经济起了决定性作用(见下表)美国占日时对日援助的进口实绩单位:百万美元年月援助性的进口(%)一般商业性的进口(%)进口总额(%)1945年9月~1946年12月192.9 63.1 112.7 36.9 305.6 100.0 1947年404.4 77.2 119.1 32.8 523.5 100.0 1948年461.0 67.4 223.2 32.6 684.2 100.0 1949年534.8 59.1 370.1 40.9 904.9 100.0 1950年360.8 37.2 609.2 62.8 970.0 100.0 1951年156.7 7.7 1890.1 92.3 2046.8 100.0 1952年1~6月5.4 0.6 987.4 99.4 992.8 100.0 1952年7~12月0 0 1035.4 100.0 1035.4 100.0 合计2116.0 28.4 5347.2 71.6 7463.2 100.0 在美国占领日本的初期,采取的是“削弱政策”,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以拆迁设备作为战争赔偿。

如:钢铁生产量限制在250万吨以内,其差额部分——1100万吨的设备,要作为战争赔偿予以折迁。

全国工作母机生产设备的1/2、火力发电厂设备的1/2以及其他优良设备,都要作为赔偿加以拆迁。

资料表明,日本用作赔偿的工厂将达1100个,等于平时工业生产能力的30%左右。

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日本的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运动不断高涨,特别是工人和市民的反美情绪不断加强。

美国惟恐日本变成非美国家。

加之美、苏之间以及东西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美国终于在1946年3月实施鲁门主义,即对共产主义实行封锁政策。

于是改变了那种削弱日本资本主义的方针,一方面大幅度地修改与此方针有抵触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路线,另一方面,开始加强扶植日本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为将来的军事生产打基础。

从此美国开始向日提供大量的援助物资,如:重油、铁砂、原料某、粮食等。

日结合这种政策采取“重点生产”方针,使经济在短短的3年内恢复到接近于战前的水平,并走上扩大再生产的轨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更使美国陷入日益加剧的不安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认为必须促进并支持日本经济的稳定和独立。

为此,在1949年2月,另一位对日本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约瑟夫道奇作为麦克阿瑟的财政经济顾问抵达东京,立即以他为中心执行了一系列具体方案,简称“道奇路线”。

此路线实施后,很快取得了明显效果(见下表),为日本在这一时期内的经济政策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租税及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战后“道奇路线”时期和战前的对比(单位:亿日元)年度国税地方税合计国民收入1934~1936年度12(8.5)6(4.5)17(13.0)144(100.0)1946年度375(10.4)37(1.0)412(11.4)3609(110.0)1947年度1892(19.5)202(2.1)2093(21.6)9680(100.0)1948年度4460(22.7)777(4.0)5237(26.7)19616(100.0)1949年度6361(23.2)1424(5.2)7785(28.5)27373(100.0)1950年度5702(17.0)1883(5.6)7585(22.6)33610(100.0)2.出台了合理的经济政策。

当美国刚刚“改变占领政策之时”,日本很快顺应趋势,制定了一个“重点生产”计划。

所谓重点生产,就是要求占领军为钢铁生产部门提供重油,然后以增产的钢铁供应煤炭部门,使煤炭增加生产,再以增产的煤炭来促进钢铁增产,最后将这两个部门结合起来,使钢铁和煤炭同时增加产量。

从根本上说,就是将比较少量的美援物资如重油等投入生产。

然后以其所增加的生产为“杠杆”,利用通货膨胀,扩大再生产。

“重点计划”实施的第二年,煤炭产量迅速上升,大大突破了当初3000万吨的目标,其他工业也随之发展。

从生产指数上看,工矿业生产约为1930~1934年的2/3,除纺织品外都恢复到接近于战前的水平。

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在后期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经济政策,这就是贸易、外汇自由化政策。

起初,在外经贸方面日本实行的是国家控制政策,这在当时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本国落后的经济和垄断资本。

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固有的经济政策已渐渐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