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标分析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分析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分析优秀案例————————————————————————————————作者:————————————————————————————————日期:教学目标分析优秀案例语文【来源】《自己去吧》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兰海燕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概述】《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

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2)会写“自、己、东、西”4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3)认识偏旁学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学字头的字;(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5)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6)能够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能够完成一篇语句通顺的、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小儿歌或小故事。

英语【来源】《Shapes》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三小学崔凤云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概述】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起点英语一年级下册Unit 15 shapes中的第二课时,新单词有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twenty,主要句型是How many ……can you see?I can see……。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5个新单词和2个新句型,做到发音准确、清晰;(2)熟练运用新句型与同桌进行相互问答;(3)能够借助key points进行看图问答或综合说话;(4)能够根据多媒体课件和油印材料自主听读英语短文材料。

2、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师生说、两两说和自主听读体验交际式英语教学的一般过程,掌握英语说听的基本方法;(2)能够通过两两说和综合说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能够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有语言表达和同学交流的愿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实现“趣能”两得;(2)在学生两两交流和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相互配合完成一段通顺流畅的说话训练。

数学【来源】《日历中的方程》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任佩宇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概述】《日历中的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起始课,它既是第三章第六节探索规律和本章前两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继续,又是学习本章后几个实际问题的开端,更是今后学习函数等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验证方程解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思想;(3)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对数学中方程的相关知识感兴趣,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日编出一道隐含方程知识的数学题。

物理【来源】《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广西柳州铁路一中全国中小学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概述】《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必修Ⅰ(第一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七小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下的内容。

是学完了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后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点力的概念,能够分别举例说明共点力和非共点力的情形;(2)能够解释平衡状态的含义,并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否平衡;(3)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能够写出平衡条件的公式;(4)可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4)对物体进行分析的能力和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运用现代技术设备收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并验证共点力下物体的平衡条件;(2)能够通过实验和练习归纳出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3)能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4)体验科学理论得出的过程与方法;(5)掌握由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6)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一些不平衡状态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2)意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3)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增强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与人交流的意识;(4)在用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正确的认识观;(5)通过平衡条件的实践应用,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化学【来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佛山市第十二中学化学科莫志强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概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为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的课题3。

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本课题的重点是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难点是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煤燃烧形成酸雨的过程,并举例说明酸雨的危害;(2)知道汽车燃料及其燃烧后尾气的化学成份,列举两种以上减少汽车尾气的处理方法;(3)列举日常生活中以酒精作为燃料的例子,能够说出使用酒精作为燃料的优点;(4)列举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能够描绘氢气燃料使用的前景;(5)比较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6)阐述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7)通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学会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在该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2)在讨论交流中提高与他人交际的技能,能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学会用心倾听他人意见,并能够针对他人观点进行批判性的采纳或反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亲自探究来树立保护环境、合理使用燃料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生物【来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北京石景山区杨庄中学董会荣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概述】本节课为初中《生物学》北京版第一册第四章“生物的营养”中的第一节的一个实验。

本册教材第二章介绍了实验法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本节课是对实验法实验设计的运用和巩固,为以后进行实验设计打下基础;本实验的结果为下一节“根为什么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打下知识基础。

本节内容的学习会对学生以后运用实验法设计实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液是有一定浓度的;(2)每一组都能运用实验法设计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实验方案;2、过程与方法(1)参与设计,养成勇于参与、大胆设想的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体验“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分析试验结果——协商讨论”的探究活动过程;(3)体会到科学实验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现象探究的欲望和兴趣;(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完成一份描述准确、过程科学的实验方案。

历史【来源】《走进“纸”世界》石景山杨庄中学王巧兰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概述】《走进“纸”世界》是一堂关于纸的世界的主题课,本主题源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下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把“造纸术”定为主题是基于以下2点原因:一是造纸术不仅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且代表着秦汉科技发展水平。

而教材对造纸术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学了之后,难以对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影响等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

二是纸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在人类滥用自然资源、地球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从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回顾纸的发展,学生体会到的不仅是造纸术的过去;还可以从中反思现代人对待纸和自然资源的态度等。

本节课重在借助计算机网络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超越历史时空,多角度地探究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在探究中认识体会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能归纳出古人发明纸的原因;(2)阐述说明蔡伦的贡献及蔡侯纸的优点;(3)学生能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4)分析归纳出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5)通过谈学习这节课的感受,锻炼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和创新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及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从而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2)通过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3)通过课堂分组探究,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丰富的历史史料阅读,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习造纸术的发展历程,能认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清楚中国古代中国的文明已成为历史,要再创辉煌,就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