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技术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技术


中度:1、尿失禁: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或者走路就发生尿失禁;
2、盆腔脏器脱垂:(子宫、膀胱、直肠等);会阴部有下坠感, 阴道发胀不适,伴有小腹疼痛,腰背酸痛; 3、泌尿生殖修补术后辅助治疗;
重度:1、尿失禁:站立就发生漏尿;
2、盆腔脏器脱至阴道口外,走路时经常会摩擦到,引起溃疡、化 脓或子宫肥大等问题;
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技术
基本内容
• • • • 盆底解剖结构及基础知识 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 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
盆底解剖结构类型
• 支撑盆底正常功能的结构类型
– 肌肉 – 盆腔筋膜、韧带
女性盆腔脏器、会阴中央矢状面解剖图 ----------------------输卵管
经历了,剖宫产也不能避免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的损伤。
分 娩
-------------阴道直切口
妊娠1-10个月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轻度:1、阴道松弛;(产后42天妇女,已婚妇女)
2、反复性阴道炎、尿路感染; 3、性生活不满意(性交疼痛、性欲下降、无性高潮,影响婚姻生 活质量) 4、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
--------------------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 ------------------耻骨尾骨肌 -----------------髂骨尾骨肌 -----------------坐骨尾骨肌
女性会阴和尿生殖膈
球海绵体肌--------------------会阴深横肌--------------------
患者收缩盆底肌的曲线达到80%为I类和II类肌纤维共同收缩。
盆底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 尿失禁的流行病学 –女性尿失禁主要类型有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 (UUI)和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 MUI)。尿失禁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 来沉重负担。 –我国各地报道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1% ~57.5%,绝经 后的女性高达50%。多数研究者的调查在30%-50%,说明在 中国约有1/3的女性人口受UI的影响。UI患病率随年龄增长 而增加,从20~29岁的7.6%,到90岁的64.8%。
病人来源
1、产后42天回访妇女(产前、产后宣教);
2、妇科门诊病人:常规筛查
(阴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反复性阴道炎,慢性盆腔 疼痛,下腹坠,、性生活不满意等);
3、泌尿生殖手术(术前、术后)治疗;
4、体检:常规筛查。
以上患者筛查结果:80%以上的妇女都会有 不同程度的盆功能障碍疾病。
盆底肌康复训练的要点:
A3反射 肌力和生物反射共同维护盆底力学功能,如果生物反射异常,维持盆底力学功能就以损失 盆底肌力为代价,A3反射是控尿12个反射中非常重要的反射,它是当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压力 增加,身体反射性收缩盆底肌肉2类肌纤维,可以反射性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让膀胱可以容纳更 多的尿液,从而身体有反射性放松盆底2类肌纤维,避免2类肌纤维疲劳和1类肌纤维承担更大的压 力,这样的反射就是A3反射。 根据Mahony et coil的分类,充盈和排尿阶段具有12个反射:①膀胱储存和充盈阶段:四个反射A1 、A2、A3、A4。②排尿启动阶段:两个反射B1、B2。③膀胱排尿阶段:五个反射C1、C2、C3 、C4、C5。④排尿停止阶段:一个反射D1,既是结束收缩阶段,又是返回充盈阶段。Manhony 描述的A3反射,指的是盆底肌肉收缩,可引起膀胱再次充盈。
腹压增加的生物场景反射 生物场景反射是控尿反射中非常重要的反射。咳嗽场景反 射:咳嗽时,腹压突然增加时,膀胱压力也随之增加,膀胱逼尿肌并没有收缩,身 体反射性同步收缩盆底尿道括约肌2类肌纤维收缩,可以增加尿道动态压力大于膀胱 压力,以抵抗因腹压增加造成的膀胱压力的突然增加而可能的尿液流出,这样的反 射弧就是咳嗽增加下的生物场景反射。波幅40%为I类肌纤维模块基础上,从90%到 60%为不断下降的IIA类和IIB类肌纤维模拟模块。
--------------------坐骨海绵体肌
---------------尿生殖膈上筋膜 ----------------------------会阴中心腱 -------------------------肛提肌 ------------------臀大肌
肛门括约肌----------------------
• 学习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 • 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免腹肌收缩); • 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纤维受损的程度 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 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
红线::代表女性的尿失禁,在20 岁时几乎为0,在20岁后患病率就
开始上升。
绿线:代表男性的尿失禁,男性
50岁前不会尿失禁,患病率随年 龄上升。
临床表现:女性尿失禁是女性一种常见的症状、女性尿失禁病人,50%偶尔 有漏尿发生,10%有不断的尿液流出(尿失禁)。
因不好意思就医,该症状通常被病人隐瞒, 仅有3%的 患者因此症状去寻医。 切记:早发现,早治疗
盆底支持组织生理功能
• • • • 维持盆腔器官正常的解剖位置 参与尿控 参与便控 维持阴道紧缩度
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
内因:先天因素遗传、种族、发育、体型等;
外因:(后天):营养、肥胖、其他内科疾病(便秘、慢支)、 不良生活习惯、职业(剧烈运动),衰老,绝经;
损伤:
产科因素:产伤、助产、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产程延长等; 妇科因素:盆腔手术、雌激素缺乏。 可以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理解为慢性损伤过程。
到90%~100%为IIB类纤维在收缩。
特点:阶段性收缩,快速短暂,易疲劳
– Ⅱa类纤维和Ⅱb类纤维:浅层肌
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组标准
肌力 肌力4级以下为异常,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脏器脱 垂、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肌力越低,疗 程越长。 • 检测患者I类和II类肌纤维的肌力。模块有效内宽度为6秒, 患者收缩盆底肌肉I类肌纤维,曲线达到模块40%的高度, 持续OS,肌力为0级;持续1S,肌力为I级;持续2S, 肌力为II级;持续3S,肌力为III级;持续4S肌力,为IV 级;持续5S或大于5S,肌力为V级。正常肌力者可维持 5秒 • 患者盆底肌肉II类肌纤维收缩曲线到达模块70%-90%的 高度,持续0次,肌力为0级;持续1次,肌力为I级;持 续2次,肌力为II级;持续3次,肌力为III级;持续4次, 肌力为IV级;持续5次或大于5次,肌力为V级。
盆腔器官脱垂的流行病学
•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指由 于盆底支持组织缺损或松弛而引起的盆腔脏器脱离正常的 解剖位置,包括生殖道脱垂、膀胱、直肠和小肠脱入阴道, 是老年妇女常见疾病。 • 国内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已婚妇女子宫脱垂的发病率 为0.04%~0.14%,51~60岁的妇女发病率为0.33%,60岁 以上为 0.71%,有研究发现,在子宫脱垂的年龄分段中, 50~59 岁占 12.5%,≥60岁以上者为 76.7%。
盆底功能障碍的并发症
阴道前壁脱垂 (膀胱膨出)
Grade IV
直肠膨出
阴道穹隆膨出
子宫脱垂
女人的尴尬……
盆底肌力测试方法
• 生物反馈图线分析:
生物反馈
定义:
借助现代仪器,将患者某些生理功能加以描记;
同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息,使患者根据反馈
信号学习调整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它躯体功能,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卵巢
-------------------子宫圆韧带 ------------------------子宫
直肠-------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
妊娠
虚线 显示正常体位时, 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使 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 重力轴指向骶骨; 实线 显示妊娠时,腰 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 鼓起,向下突出,使重 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 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 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 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 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 中,而逐渐松弛。
------正常体位重力轴向 ---------妊娠体位重力轴向
电刺激作用
• • • • •
唤醒本体感受器 肌肉被动锻炼 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 镇痛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适应症
• 产后妇女:可作为常规盆底肌肉康复; • 各种尿失禁; • 轻、中度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阴道前 后壁膨出; • 阴道松驰、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 • 反复性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炎症期); • 慢性盆腔疼痛(非炎症期); • 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等。
腹压增加时的训练:当患者盆底肌肉的肌力恢复到4级以上时,可练习不同腹部压力 增加情况下(如咳嗽、大笑、跳跃、按压腹部肌肉等),患者腹部肌肉和盆底肌肉 是否可以协调收缩。当达到患者腹部增压前和增压中盆底肌均良好收缩时,即可获 得肌肉收缩的条件反射。
性生活场景训练
膀胱生物反射 任何原因造成的腹压突然增加时,膀胱压力也随之增加, 膀胱逼尿肌并没有收缩,身体反射性收缩盆底尿道括约肌1类肌纤维收缩, 可以增加尿道动态压力大于膀胱压力,以抵抗因腹压增加造成的膀胱压力 的突然增加而可能的尿液流出,这样的反射弧就是膀胱生物反射。
禁忌症
• 产后恶露未干净或月经期; • 术后瘢痕裂开; • 恶性肿瘤区;
盆底肌纤维类型
• Ⅰ类纤维:患者收缩盆底肌的曲线达到40%为I类肌纤维在收缩
特点:强直收缩,长而持久,不易疲劳
– 耻骨-阴道肌和耻骨-直肠肌70% – 耻骨-尾骨肌90% – 髂骨-尾骨肌68%
• Ⅱ类纤维:收缩曲线达到60%~70%为IIA类纤维在收缩。曲线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