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及其化合物【归纳总结】1.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题型过关】例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B.石英、水晶、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C.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跟酸或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D.自然界中二氧化硅都存在于石英中例题2制备硅单质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①SiO2(石英砂)+2C(焦炭) 高温Si(粗硅)+2CO↑;②Si(粗硅)+2Cl2高温SiCl4;③SiCl4+2H2高温Si(纯硅)+4HCl,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③为置换反应 B.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②为化合反应 D.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还原22232Na2CO3溶液。

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A.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B.酸性:H2SiO3>H2CO3C.硅胶吸水后可重复再生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二、氯气的性质【归纳总结】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2例题5新制备的氯水,显________色,说明氯水中有________分子存在。

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立即有________生成,说明氯水中有________存在。

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水经光照后,颜色逐渐消失,并放出无色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HCl实验,请你帮助完成:(1)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HCl和O2。

请设计实验证明有O2生成____________。

(2)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对于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同学们的看法不一致,认为氯水中存在的几种粒子都有可能。

请你设计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1) 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 某学习小组利用此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氯气。

①在该实验中,制取氯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②C 装置中盛放饱和氯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 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氯气,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④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氯气,并进行氯气的性质和用途的验证。

试回答下列问题:(1)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丁中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的气体压强p 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 2的关系为________(填“>”“<”或“=”),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硫及其化合物 【归纳总结】1.二氧化硫的性质:例题9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品红试纸、沾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D.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1)瓶内的溶液Y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

(2)若打开活塞K品红溶液褪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液体Y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

24滤液加水稀释到100 mL ,所得溶液中SO 2-4的浓度为3.18 mol/L ,则此时溶液中Cu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50 mol/LB .0.75 mol/LC .1.00 mol/LD .3.18 mol/L请回答:(1)装置A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装置B 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

当D 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 ,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 中现象是______,B 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___。

a .水b .酸性KMnO 4 溶液c .NaOH 溶液d .饱和NaHSO 3溶液 (4)装置C 和D 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但原因却不同。

C 中是由于SO 2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而D 中则是由于SO 2具有______。

(5)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50mL18mol?L -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生成SO 2共0.25mol ,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假设溶液体积还是50mL ,则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 。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填字母)。

a .铁粉 b .BaCl 2溶液 c .银粉 d .Na 2CO 3溶液四、氮及其化合物 【归纳总结】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NO 为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NO 2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NO 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 2+O 2 ========高温或放电2NO ,生成的NO 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NO 2,NO 2与水反应生成HNO 3: 2NO +O 2 == 2NO 2,3NO 2+H 2O =2HNO 3 +NO2.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3稀HNO3的氧化性。

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H2,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与稀HNO3生成NO,常温下浓HNO3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钝化(浓H2SO4也有此性质),因此可用铁、铝容器盛放浓H2SO4、HNO3。

4HNO3(浓)+Cu=Cu(NO3)2+2NO2↑+2H2O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题型过关】例题13室温时,在容积为a mL的试管中充满NO2气体,然后倒置在水中到管内水面不再上升时为止;再通入b mL O2,则管内液面又继续上升,测得试管内最后剩余气体为c mL,且该气体不支持燃烧。

则a、b、c的关系是 ( )A.a=4b+3c B.a=4b+c C.a∶b=4∶1 D.a∶b=4∶3例题14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H2SO4 D.NH4HCO3与稀盐酸(3)在图3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把锥形瓶放入水槽中,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

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_______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

图3是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

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_______原理相似。

324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前者基本没有改变、后者变棕黄色 B.前者变棕黄色、后者也变棕黄色C.前者变棕黄色,后者基本没有改变 D.前者、后者都基本没有改变(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

实验时先关闭止水夹____,再打开止水夹__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B试管;当气体充满B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

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B试管,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过关演练】一、选择题(本小题共7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6分,共42分)1.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2.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C.Cl2和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溴水褪色3.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

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C.以NH4HCO3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H2、NO等气体5.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6. 有a、b、c、d、e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a、b、c、d、e依次可能是 ( )A.O2、32232C.NO、O2、NH3、HCl、SO2 D.HCl、CO2、NH3、H2S、CH47.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 B.1∶5 C.2∶3 D.2∶5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4小题,共58分)8.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欲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Cl2,同时进行与氯气有关的某些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