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25张PPT)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25张PPT)
(1)图中现象被称为___城__市__热__岛__效__应____,该现象对城市大气质量的影响是 _有__利__于__低__空__污__染__空__气__的__扩__散__________。 (2)城市上空多云和多雾的原因是 _空__气__对__流__上__升__运__动__强__烈__,__凝__结__核__多__,__水__汽__容__易__凝__结____。
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甲 处,理
由是_河__流__下__游__;__盛__行__风__向__垂__直__方__向__的__郊__外__;__水__陆__交_通_.便利
城市布局形式
集中紧凑式
特点(优缺点)
优:用地比较集中 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 节省投资
缺:环境污染较严重
分散疏松式
优:有发展余地,利于保护环境 缺:受地形、矿产、交通干道阻隔
自然资源
资源优势
交通
沿海、沿江、沿铁路 干线等,交通便捷
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我国攀 枝花等
古代的邯郸、扬州,现在的郑州、 石家庄、株洲等
政治宗教
地区的政治中心、宗 教中心
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如美国的 华盛顿;以宗教职能为主的城市, 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城市区位 因素的发
展变化
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交通、资源和政治的影响增强;出 现了科技、旅游等新的区位因素,如日本筑波、中国桂林
自然
地形
平原地区 热带地区的高原 山区的沿河谷地
一 条件 气候 气温适中,降水适中
城 市 区 位
用水 河流 运输
水运起点或终点 两条河的汇合处 河口位置
因
军事防御 河流弯曲较大处、河心岛
素 社会 自然资源
经济 交通
条件 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
分析城市区位因素一般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进行, 具体如下:
_便_与__行__政__领__导__和__管__理__,__节__省__建__筑__投__资__;__城__市__环__境__污__染___
在M、P、Q中, P 处是高级住宅区。
例5(08年江苏卷)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
发达 国家
城市化水平___高_____.
城市发展较___合__理____.
起步___晚_____,发展速度__快___
发展 中国
城市化水平____低_____.
家 城市发展____不__合__理____.
例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 环境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图中A、B、C、D可能 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读图回答(1)~(2)题。
主导 因素 地形
气候
河流
优势条件
举例
平便河越原于谷地农和区耕开地和阔势交低平通地坦联 ,,系 自土; 然壤山 条肥区 件沃的 优,我 上 分国 ; 布大 汾城 河市 谷多地分和布渭在河第平三原级的阶城梯市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
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 海地区
供水和运输功能
我国南方多沿河设城;位于河口 处,如上海、广州;位于河流交 汇处,如武汉、重庆;位于水运 起点或终点,如赣州
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2.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1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2示意地租变 化。读图回答(1)~(2)题。
答案:(1)A (2)D
(1)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西风 自西向东
B.西北风 自东向西
C.东南风 自东向西
D.东风 自西向东
(2) 图 2 中 最 能 反 映 图 1 中 甲 乙 一 线 地 租 变 化 的 曲 线 是
用地布局分散,市政投资高 联系不太方便
(2)交通通达性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 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具体分析如下:
①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 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②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 一般为住宅用地。 ③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 峰,多为商业用地。
城乡规划
①城乡规划对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②城乡规划中土地利 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③城乡规 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 局原则
专题四 人口与城市
第2讲 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下面为我国四城市图,读图回答。
答案:C
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依次是 ( ) A.交通、政治、河流、旅游 B.地形、交通、宗教、河流 C.矿产、交通、政治、宗教 D.政治、矿产、河流、宗教
A.①
B.②
C.③
D.④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地 租 水 平
商业
住宅
工业
距的市距中离心工 住
商宅业 区 区
业
区距的市距中离心
行政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基本规律 是: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地价随距离市中心距离 的变化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 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较大,地租成本比
又方便购物
例高,该区域内工
业付租最高
例5(08年江苏卷)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集中式
。
其优缺点是_集__中__设__置__完__善__的__生__活__服__务__设__施__,__方__便__居__民_ 生活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4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使城市中心与郊 10 区之间的污染物迁移,
分析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8
城市化的特点及城市化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城市化的发展对耕地的 影响
2 城市化过程的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城市化过程的特点 5 城市化过程
图表呈现方式
某城市气温时空分布 图
考查的基本能力 abc
某城市中心与郊区下 午4时气温差统计表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评价的基本思路 城市的区位因素可分为形成因素和发展(促进或限制)因素,在不 同背 景下需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 (1)城市兴起的最主要因素,即形成因素,既可能是自然地理因 素(如武汉——长江干支流汇合处、广州——河口处),也可能是 社会经济因素(如攀枝花——矿产、麦加和拉萨——宗教)。 (2)城市区位评价时,需对城市的形成条件、促进和限制发展的 区位条件进行全面评价。
9
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 城市与大型商贸中
素,功能区的分布及城 心不同距离段的用
市的空间结构形态
地构成示意图
9:ab 10、11:abc
⑤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卷类别及题号 全国I:8 四川:39(2) 北京:10~11 山东:2 江苏:16 广东:10~11 广东:41(2)
A (2)图中区域要建设一卫星城,最合适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城市化问题有: 城市热岛效应
解决城市化问题的 措施有:
建卫星城
环境污染
开发新区
交通拥挤
治理污染
住房困难,居住条件差 增加绿化
失业人口增多
合理规划
社会秩序混乱等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图甲是某城市及郊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功能区
付租能力
区位 区位选择
原因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商业用地付租能 力随距离递减最 大,距离市中心 远近对商业影响 最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
力随距离递减较小,力随距离递减最小,
距离市中心远近对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住宅影响较小
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处
最大程度接近消 费人群,商业付 租最高
8
分析城市的自然区位特 征和原因
南美洲部分区域图
abc
天津:10
4
由于人口变化引起的城 市功能区的变化
东北某重工业城市 在10年间人口增长 变化图
ab
江苏:13~14
4
城市功能结构的分布变 化及成因
城市工业、商业、 居住用地比例时空 变化示意图
abc
上海地理:1~2
4
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职 能
无
ab
海南:11~13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消耗大量矿物燃料, 释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在 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热岛环流。在城市规划中, 要注意研究城区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的距离,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和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
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B (1)A、B、C、D中最有可能是郊区的是
A.A
B.B
C.C
D.D
例2、(04天津文综)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 平与人均GDP(按购买 力平价法计算得出) 水平统计图,完成 ⑴~⑵题。
(2)与其他三个国家相
B 比,中国的城市化
A.发展水平较高 C.发展速度最快
B.应加快发展 D.应限制发展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较:
城市化特点
起步__早______,逆城市化
【典例1】 读图,A、B、C为三个城市,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___A_____城市,最后形成的应 是____C____城市。 (2)城市A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__位__于__黄__河__和__洛__河__交__汇__处___,该城市 处在我国两条铁路干线__陇__海____线与__焦__柳____线的交会处,附近又 有_龙__门__石__窟__(_其__他__答__案__合__理__亦__可__)__等名胜古迹(例举一处即可),旅游 业发达。 (3)城市B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__煤__铁__资__源___丰富,有利于发展工业。 (4)城市C是在发展__石__油____工业的基础上形成的,促使该城市发展的有 利条件是__石__油____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如__石__油__管__道__运输及河运和海运 非常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