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气隙的击穿特性(一)

第一章气隙的击穿特性(一)

式中 d 间隙距离,(cm)
空气相对密度
当d不过于小时(d > 1cm),均匀电场中空气 的电气强度(峰值)大致等于30kV/cm
二、持续作用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1. 不能形成稳定的电晕放电 2. 电场不对称时,极性效应不很明显 3. 直流、工频下的击穿电压(幅值)以及50%冲 击击穿电压都相同,击穿电压的分散性也不大 4. 击穿电压和电场均匀程度关系极大,电场越 均匀,同样间隙距离下的击穿电压就越高 球—球间隙,球—板间隙,同轴圆柱间隙
高电压技术
第7讲 气隙的击穿特性(一)
主要内容
气隙的击穿时间 持续作用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及伏秒特性 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影响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因素主要: 电场情况:均匀、稍不均匀、极不均匀 电压形式:直流电压、交流电压、雷电冲击电压
3.波形的影响
在一定的波前时间范围 内,U50 甚至会比工频击 穿电压低 ,呈现出 “U 形曲线”
对应于极小值的波前时 间随着间隙距离加大而 增 加 , 对 7m 以 下 的 间 隙 ,大致在50200s之间
放电时延和空间电荷(形 成及迁移)这两类不同因 素的影响所造成的
分散性大
板间隙的约为4.8kV/cm(幅值) “饱和现象” :距离加大,平均击穿场强明显降低,棒
—板间隙尤为严重 d=1m, 5 kV/cm d=l0m,2 kV/cm
三、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及伏秒特性
1. 雷电流是冲击波形的,故由雷闪放电引起 的高电压也具有冲击波形
2. 雷电冲击电压标准波形
衰减振荡电压 第一个半波的持续时间在2000一3000微秒之间 ,反极 性的第二个半波的幅值达到第一个半波幅值80%
2. 操作冲击50%击穿电压
均匀电场和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气体间隙的操作冲击50%击穿电压和雷电冲击50% 击穿电压以及工频击穿电压(幅值)相同
击穿电压的分散性也较小,击穿同样发生在幅值
伏秒特性的用途
1. 间隙伏秒特性的形状决定于电极间电场分布 2. 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具有
重要意义
S2对S1 起保护作用
在高幅值冲击电压作用下, S2不起保护作用
四、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1. 操作冲击电压推荐波形
非周期性指数衰减波 推荐操作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为250/2500微秒
棒—板间隙:棒具有正 极性时,平均击穿场强 约 为 4.5kV/cm ; 棒 具 有 负极性时约为l0kV/cm
棒—棒间隙的平均击穿 场强约为4.8~5.0kV/cm
2. 工频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击穿在棒的极性为正、电压达到幅值时发生 除了起始部分外,击穿电压和距离近似直线关系 棒—棒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约为5.36kV/cm(幅值),棒—
50%击穿电压极小值的经验公式
U 50 min

3.4 1 8
MV
d
式中 d — 间隙距离,m 上式对于1 20m的长间隙和试验结果很好地符名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持续时间极短(以微秒计),放电发展速度不能忽略 不计,间隙的击穿特性具有新的特点
二、持续作用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1. 直流、工频击穿电压(峰值)以及50%冲击 击穿电压都相同。击穿电压的分散性较小
2. 均匀电场中空气的击穿电压(峰值),相应的经 验公式为
Ub 24.22d 6.08 d kV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操作击穿有许多特点
特点
1. 极性效应
极不均匀电场中同样有极性效应。正极性下50%击穿电压 比负极性下低,所以也更危险
2. 电场分布的影响
“邻近效应” :接地物体靠近放电间隙会显著降低其正 极性击穿电压,但能多少提高一些负极性击穿电压
电极形状对间隙的击穿电压也有很大影响
= tl,在此时间内电压
上升 U u / t
击穿完成时间隙上的电压
应为U0+U
伏秒特性的制订方法
工程上用间隙上出现的电压 最大值和放电时间的关系 来表征间隙在冲击电压下 的击穿特性
伏秒特性用实验方法求取
放电时间具有分散性,实际 上伏秒特性是以上、下包 线为界的一个带状区域
影响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是间隙距离 选择电场极不均匀的极端情况典型电极来研究
棒(尖)—板 :电场分布不对称 棒(尖)—棒(尖) :电场分布对称 根据典型电极的击穿电压数据来估计绝缘距离 直流、工频及冲击击穿电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 ,分散性较大,且极性效应显著
1. 直流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极性效应:尖—尖电极 间的击穿电压介于极性 不同的尖—板电极之间
对于波前时间在数十到数百微秒的操作冲击电压,极不 均匀电场间隙50%击穿电压的标准偏差约为5%;波 前时间超过1000s以后,可达8%左右(工频及雷电冲 击电压下均约为3%)
“饱和”现象
和工频电压下类似,极不均匀电场中操作冲击50%击穿 电压和间隙距离的关系具有明显的“饱和”特征(雷 电冲击50%击穿电压和距离大致呈线性关系 )
、操作冲击电压 大气条件:气压、温度、湿度 电压形式对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影响
一、气隙的击穿时间
最低静态击穿电压U0 击穿时间tb
升压时间t0 、统计时延ts 、放
电发展时间tf 、放电时延 tl
短间隙(1厘米以下) tf<<ts ,平均统计时延
较长的间隙中 tl主要决定于tf
间隙上外施电压增加,放电 发展时间也会减小
tb t0 ts t f
tl ts t f
持续作用电压
直流电压、工频电压
与电压的变化速度相比,放电发展所需时间可以忽略 不计 。当气体状态不变时,一定距离的间隙的击穿电 压具有确定的数值,当间隙上的电压升高达到击穿电 压时,间隙击穿
非持续作用电压 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
根据起始场强经验公式估算击穿电压 U Emaxd / f
d :极间距离;f:不均匀系数,决定于电极布置,可
根据静电场计算或电解槽等实验方法求得
Emax达到临界值E0=30kV/cm (幅值) ,间隙击穿
U b E0d / f 30d / f kV E0 实际上和电极布置有关
二、持续作用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由于放电时延较长,通常冲击系数大于l,击穿电压的 分散性也大一些,其标准偏差可取为3%
棒—板间隙有明显的极性效应,棒—棒间隙也有不大 的极性效应
在图所示范 围内击穿电压 和间隙距离呈 直线关系
4. 伏秒特性
以斜角波电压为例来说明考虑放电时延的必要性 在间隙上缓慢地施加直流电压,达到静态击穿电压U0 后,间隙中开始发展起击穿过程。但击穿需一定时间
Tl=1.2s(30%) T2=50s(20%)
3. 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
在多次施加电压时,其中半数导致击穿的电压,工程 上以此来反映间隙的耐受冲击电压的特性 多级法、升降法
均匀电场和稍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电压
击穿电压分散性小,其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和 静态 击穿电压(即持续作用电压下的击穿电压)相 差很小 冲击系数=1
球—球间隙
当d<D/4,电场相当均匀,直 流电压、工频电压及冲击电 压作用下,击穿电压都相同
当d>D/4,强的电极为负极性时的 击穿电压略低于正极性时的 数值
同一间隙距离下,球电极直径 越大,由于电场均匀程度增 加,击穿电压也越高
击穿电压的估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