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项目风险管理作业
题答案附后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作业题:
简述下列概念并理解:
1. 风险因素
答:风险因素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潜在原因。
在具备一定的条件时,风险因素才有可能发生风险事件,这一定的条件称为转化条件(主要原因)。
即使具备转化条件,还必须具备另外的条件时,风险事件才会真的发生,这种条件称为触发条件(直接原因)。
2. 风险损失
答:损失在风险管理中系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来衡量。
它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指财产损毁和人员伤亡的价值。
间接损失指直接损失以外的额外物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
3. 纯粹风险
答:纯粹风险指仅造成损失而无收益可能的风险。
例如自然灾害、火灾、安全事故等突发性风险。
这类风险一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前兆,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并采取预防策略。
纯粹风险的后果有损失和无损失两种可能。
4. 风险辨识之风险核查表
项目风险管理作业题[答案附后]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答:风险核查表法就是以往类似项目中经常出现的风险汇总表。
该方法将本项目与以往历史项目中的风险清单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本项目存在的风险。
5.风险辨识之德尔菲法
答:用德尔菲方法进行风险项目预测和辨识的过程是由项目风险小组选定与该项目有关的专家,并与这些适当数量的专家建立直接的函询联系,通过函询收集专家意见,然后加以综合整理,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
这样反复经过四至五轮,逐步使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作为最后预测和识别的根据。
6.风险辨识之流程图法
答:流程图法是一种根据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或是根据工程项目某一部分管理过程,或某一部分结构的实施过程,或某一施工过程,进行罗列,再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识别本工程存在哪些风险的方法。
风险识别的流程图方法可应用于识别非技术风险,也可应用于识别技术风险。
7.风险估计之正态分布
答:正态分布
(1)密度函数:
(2 – 17)
式中:参数和分别成为均值和方差。
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曲线如图2 – 7。
图 2 – 7 正态分布密度曲线8.风险估计之泊松分布
答:泊松分布
(1)分布律:
(2 – 49)泊松分布的分布律见图 2 – 12。
(2)分布函数:
(2 – 50)
图 2 – 12 泊松分布密度函数(3)均值:
(2 – 51)
(4)方差:
(2 – 52)
可以证明,当很大时,二项分布可以近似地看做是以为参数的泊松分布。
因此,当很大,且较小时,可用泊松分布来近似代替二项分布进行计算。
因泊松分布函数较简单,故这一结论在工程项目质量风险分析中经常使用。
9. 风险估计之指数分布
答:指数分布
(1)密度函数:
式中:比例参数。
(2)分布函数:
(3)均值:
(4)方差:
10.风险评价之层次分析法
答: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在项目风险评价中运用灵活、易于理解,而又具有一定的精度。
其评价的基本思路是:评价者将复杂的风险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并在同一层次的各要素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得到不同方案风险的水平,从而为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该方法既可用于评价工程项目标段划分、工程投标风险、报价风险等单项风险水平,又可用于评价工程项目不同方案等综合风险水平。
该方法的特点是:可细化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因素体系和权重体系,使其更为合理;对方案评价,采用两两比较法,可提高评价的准确程度;对结果的分析处理,可以对评判结果的逻辑性、合理性进行辨别和筛选。
12.风险评价之蒙特卡罗模拟
答:在可得到有关历史数据的情况下,它也可以同样用于其它方面的预测和估算。
例如人们通常利用对各项工作及其时间的模拟来预测建造周期
13.风险自留
答:工程风险减轻自留是指工程风险保留在风险主体内部,通过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控制风险的聚集和扩散的速度)等来化解风险或对这些保留下来的风险不采取任何措施。
1.被动自留(无法回避或转移);
2.主动自留(对工程整体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3.无法准确把握的风险。
14.风险规避
答:风险规避是指中断风险源,遏制风险事件的发生。
通过主动放弃、终止承担某一任务。
主要应用于项目的初始阶段和中间的施工环节机会成本较大,规避了风险也失去了收益的可能性。
15.风险转移
答:工程风险转移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保险工程风险转移:是指业主和承包商投保与工程项目有关的险种,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非保险工程风险转移:是指风险承担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将风险转嫁其他承担者。
1.的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2.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
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3.第二,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任何一种具体
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
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
4.第三,风险的可变性。
这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
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将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5.第四,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
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1. 识别全部风险
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这一步的目的是要尽可能的挖掘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
2.风险分析
在前一步中,您已尽量发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你会发现可能有太多无法成功进行管理的潜在风险。
事实上,由于许多风险的发生率很低,只会对项目产生很小的影响,所以无需进行管理。
在这一步中,将潜在风险按风险程度的高、中和低进行分组。
对于大部分项目来说这样的分类是以主观的个人估计为基础的。
在有些项目中,另外一些项目则以严格的风险模式、仿真和定量技术进行分析。
3. 对高风险的响应为所发现的每个高风险隐患创建一个响应预案以确保能够进行成功管理。
这个预案应该包括管理风险的活动,以及指定的人员,完成日期以及监控程序的进行周期。
对风险主要有五种处理方法:保留,监控,避免,移至第三方或者降低风险。
另外你还要对中等程度风险进行评估以判断其影响是否也需要风险响应计划来进行管理。
4. 创建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用来描述风险预案失败而且风险已经发生的情况。
换句话说,就是要确定当风险成为现实时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这能够帮助您确认与风险预案相关的工作与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是相称的。
例如,如果发生潜在风险的紧急情况是项目不得不中断,就意味着风险预案必须是要足够全面和强硬能够确保风险可以被妥善管理。
5. 监控风险
您需要监控风险以确保能够完成执行。
如果风险看起来好象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那么就应该在风险预案中加入新的活动。
您还应该定期按照当时的情况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
当项目铺开进行时可能发生新的风险,有些早期
风险一开始没有被发现,又可能在后来显现出来。
您应该定期对正在进行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比如每月一次,或者每当项目完成一个里程时进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