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课件课件ppt
最新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课件课件ppt
∴ 又称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
其他病因——先天性动静脉畸形 或 动脉瘤破裂、
脑动脉炎血管壁坏死、脑瘤出血、
血液病并发脑内出血、抗凝药诱发。
通常 : 一次出血在30分钟内停止, 致命性出血 : 可直接导致死亡。 有20~40%病后 24小时内血肿仍继续扩大,为活动性出 血或早期再出血。
(二)脑叶出血: =皮质下白质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5%
二、鉴别诊断 1、全身性疾病 发病突然,迅速昏迷,局灶体 征不明显的 患者,应与可引起昏迷的 疾病鉴别。 如糖尿病、肝性昏迷、尿毒症、急性酒精中毒、 低血糖、药物中毒、CO中毒等鉴别。 2、外伤性颅内血肿 特别是硬膜下血肿,有外伤史。
【治疗】
原则 把三关:出血关(1~2天)水肿关(3~10天)合并症关; 掌握四大关键:安静、降颅压、调整血压、防合并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课件
【概述】
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脑出血=脑溢血 占中风的20~30% 脑出血 多数(80%) 发生在大脑半球
少数(20%) 原发于脑干和小脑 (如桥脑、小脑半球)
脑出血是病பைடு நூலகம்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病因】
主要病因——高血压与脑动脉粥样硬化 ( 占85%) 两者往往同时存在,互相促进。
或weber综合征(N3 的交叉性麻痹)
重者 四肢软瘫,昏迷,迅速死亡。
(四)小脑出血 : 约占脑出血的10%
发病突然,眩晕明显,频繁呕吐,枕部疼痛, 共济失调,眼球震颤, 颈项强直;
(易误诊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情若继续加重,颅内压增高明显,昏迷加深,
极易发生枕骨大孔疝而死亡!
(五)脑室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3%~5%
〖中医辨证要点〗 (2)
1、中经络:同脑血栓形成。
2、中脏腑
(1)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 红目赤,肢体强直,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 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2)痰火闭窍: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 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 脉滑数有力。
1、一般治疗:保持安静,卧床3~4周,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 氧/鼻饲(病后三日仍不能进食)。
2、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迅速使用脱水剂,常用 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病情较平稳时)、 地塞米松(最初几天)、速尿、人血白蛋白等。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肾功能。)
3 、管理血压和防止再出血:
∵血压高→脑出血→颅内压增高
原发性—— 指脉络丛血管出血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 脑室。
( 继发性: 指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者。) 出血量较少(占55%):头痛、呕吐、项强、kernig征(+)、
意识清楚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脑脊液血性,预后良好; 出血量大 : 发病即昏迷、呕吐、瞳孔极度缩小, 四肢弛缓瘫,呼吸深,鼾声大,体温高, 面部多汗,常迅速死亡。
脑叶出血多数预后良好,约10%死亡。
(三)脑桥出血:占脑出血的10%左右。
少量出血 意识可清楚,出现 交叉瘫 ,预后较好。 大量出血(>5ml) 病情严重,昏迷出现早且重, 四肢瘫
痪(多呈弛缓性),少数可出现去脑强直,双侧瞳孔 呈针尖样(∵交感神经),中枢性高热(∵破坏联系 丘脑下部调节体温的纤维),同时呼吸不规则,多于 24~48小时内死亡。 中脑出血 轻者 一侧或两侧动眼神经不全瘫,
(3)痰湿蒙窍: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面色 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4)元气衰败: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
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肢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 微。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1、头部CT 病后即出现高密度影(可决定治 疗方针)。 2、MRI检查 对脑干出血有价值。 3、腰穿 脑压增高,CSF多呈血性。(慎重!) 4、血及尿常规、血糖、血尿素氮 5、脑血管造影 适用于寻找出血原因,如脑血管 畸形、脑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等。
脑 出 血
(右基底节)
多 发 性 血 肿
脑 出 血
(基底节区、丘脑)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多为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 2、情绪激动及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进展迅速; 3、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 增高症状,有偏瘫、失语等脑局灶体征; ∵少量脑出血与脑梗塞相似,而重症脑梗塞可出现 明显高颅压症状甚至脑疝,又与脑出血难以鉴别, ∴需靠头部CT以助诊断。 少量脑出血时做腰穿查脑脊液也有所帮助。
而颅内压高→血压高。
∴经降颅内压后→血压可下降。 一般不应使用降血压药物,尤其是强有力降压剂。应维持 BP在150~160/90~100mmHg,如血压超过过多, 可适当给予
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物: 速尿及硫酸镁等。 急性期血压急骤下降: 表示病情严重,应予升压。 止血剂及凝血剂对脑出血无效!(但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 血障碍时仍可使用)。
4、 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补钾,液体量控制在2000 ml左右/日; 不能进食者,可鼻饲各种营养品/10%脂肪乳500 ml静滴。
5、营养脑组织: 胞二磷胆碱、脑复康、脑活素、大脑组织液、 醒脑静等
6、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合并感染使用抗生素; 头部低温(带电冰帽)等。
〖中医辨证要点〗 (1)
1、辨病位浅深和病情深重: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不同 2、辨标本虚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本虚 为肝虚亏损,气血不足; 标实 为风、火、痰、瘀,横窜经络,蒙蔽清窍; 上实 为气血逆乱于脑, 下虚 为肝肾亏虚,
更为重要是: 应辨清标本缓急,在急性期,除元气衰败外, 标实之证大多为急、为重 。
年龄11~80岁,40岁以下占30%。 年轻人—— 血管畸形(包括隐匿性血管畸形)、 moyamoya病(烟雾病); 老年人—— 高血压动脉硬化,类淀粉样血管病等; 部位—— 顶叶>颞>枕>额叶,40%为跨叶出血。
临床症状:①无瘫痪及躯体感觉障碍者 约占25%; ②有瘫痪和/或躯体感觉障碍者 约占65%,虽有偏 侧征,但上下肢瘫痪程度或运动与感觉程度明显 不等; ③发病即昏迷者:约占10% ,属出血量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