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第4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Jul,2010No.4语义分析法: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汪凤炎,郑红摘要:语义分析法,指先分析某一字的字形特点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尤其是心理学含义);接着从历史演化的角度剖析此字的原始含义及其后的变化义,从而澄清此术语的本来面目;然后再用心理学的眼光进行观照,界定此术语在心理学上所讲的准确内涵或揭示其内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的一种研究方法。
鉴于汉字本身是一种充满心理学意蕴的文字,是记载中国人心理与行为方式及其特点与规律的“活化石”之一,因此,语义分析法就成为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语义分析法;中国文化心理学;方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10)04-0113-06收稿日期:2010-01-1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07JJD880241);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DEA070061)作者简介:汪凤炎,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红,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210097冯特说:“科学的进展是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密切相关联的。
近年来,整个自然科学的起源都来自方法学上的革命。
”[1]1-2为了提高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深度,我们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逐渐提炼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语义分析法。
我们曾运用此法研究“我”[2]67-74、“耻”和“恥”[3]11-14、“德”和“悳”[4]11-20、“智”[5]104-110等字,所获研究成果已证明,语义分析法是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运用“语义分析法”之内在缘由语义分析法之所以特别适合用来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其内在缘由主要有二:1.揭示汉字的丰富心理内涵是准确把握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个有效途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而不是表音文字;并且,“象形”是汉字最基本的一种造字方法,是许多汉字形成的基础。
同时,中国先人多相信:“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6]160于是,他们在创造汉字时往往有意无意地遵循或折射一定的心理规律。
再加上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向有重心、神的传统[7]46-51,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充满心理学意蕴的文化,相应地,使得承载这一文化的汉字的心理学意蕴变得非常浓厚。
这三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每个汉字本身几乎均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也包含丰富的心理学内涵,进而导致汉字本身成为一种充满心理学意蕴的文字。
通过语义分析法揭示汉字的丰富文化心理内涵,往往是准确把握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在试图揭密殷商时的心理学思想乃至中国心理学思想的起源时更是如此。
因为,除甲骨文外,至今人们仍未发现由殷商人及其祖先亲自书写的、明确记载当时人们心理与行为方式及其特点与规律的文字资料。
在这种背景下,甲骨文作为殷商时期人们亲手创造的“唯一”一种重要文字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记载当时乃至于之前中国先民心理与行为方式及其特点与规律的“活化石”之一,这样,通过语义分析法来解读蕴含在甲骨文及稍后出现的金文里的心理学思想,是揭密殷商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乃至中国心理学思想起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与窗口。
2.准确理解汉字本身的含义是用汉字来准—311—确表达心理学术语及心理学思想的前提现行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
在漫长的汉字演化史上,汉字不但在字形上发生了诸多变化: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绝大多数是形声字;[8]635更重要的是,很多汉字的古今含义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根据字形辨析文字的本义,进而说明其引申义和假借义,是准确把握汉字内涵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9]1而中国人在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时,一般都用汉字来表达相应的心理学思想,如果在用某一汉字来表达心理学术语或心理学思想,尤其是在表达从国外引进的心理学术语或心理学思想时,不能准确理解汉字本身的含义,就容易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语义分析法:重在揭示术语所蕴涵的心理学思想所谓语义分析法,指先分析某一字的字形特点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尤其是心理学含义);接着从历史演化的角度剖析此字的原始含义及其后的变化义,以便澄清此术语的本来面目;再用心理学的眼光进行观照,界定此术语在心理学上所讲的准确内涵或揭示其内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的一种研究方法。
其具体做法一般是:第一步,将某一字或术语(如“我”)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各种名称(如吾、己、余、俺等)尽可能全面地罗列出来;如果有足够证据确信某一字或术语在中国文化里只有一种写法,那么,这一步可以省略,而直接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通过查找《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将这些名称(如“我”)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字形与字义(用法)尽可能全面地罗列出来。
第三步,根据某一汉字在汉字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诸种字形,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字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从字形上揭示出该字的原始含义,由此就能更好地看出其诸种引申义。
在判断某一字(如“学”字)最具代表性的字形时,一般是参照下述第一个标准(当某一个汉字古老的写法只有一种时)或综合考虑下述两个标准(当某一个汉字古老的写法存在多种时)来选择的:一是,时间上的早晚。
由于汉字一向是朝着实用、简化和规范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汉隶”(即“今隶”)字体产生后,汉字在字形上都已定型,其字形较之相应的古字体,一般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为隶书字体的主要特点是:改曲为直,取消逆笔,简化偏旁,混同偏旁,省略篆文中的一部分[10]5。
所以,从时间上看,一般是选择那些在中国汉字史上出现时间尽可能早的汉字字形作为最佳代表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地说,这个“早”一般至少是指“秦隶”(即“古隶”)及其以前的字形;若能找到相应的甲骨文的字形更佳;由于有些汉字至今只能找到其金文字形,却没有发现其甲骨文的写法,所以,退而求其次,对于那些暂时找不到甲骨文字形的,找到相应的金文字形也可。
依此类推。
如果是以“汉隶”或其后出现的某一字形进行分析,由于这些字形出现的时间太晚了,往往很难再看出其最初的样子,也就很难从中得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二是,字形的完整度。
由于一些越古老的汉字,其写法往往越简单,从一些太过简单的字形里往往难以看出更多的信息。
所以,从字形的完整度上看,如果一个字既有非常简单的古老字形,也有相对更加复杂、完整的古老字形,那么,一般要选择那些最完整的古老字形用作进一步分析的字体。
如,“学”字起初写作“”,显得太简单,因此,就选择“学”字更完整的古老写法———“”———作进一步分析。
第四步,由于目前中国文化心理学在做比较研究时,主要是进行中外尤其是中西对比,为实现这一研究目的,根据某一字的含义,将其中带有封建色彩的用法(如:寡人和朕)、在今天较少使用的用法(如贱民)①、带有方言色彩的用法(如俺)②和名异实同的用法(如余)一一剔除掉,然后综合考虑下述三个标准,从其中选出一个在历史上使用时间长且至今仍广泛使用、内涵最具代表性、能较好地与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相关术语进行匹配的概念或用语(如我)作进一步分析使用:①在中国汉字史上出现时间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一般而言,出现时间越早,持续使用时间越长,—411—①②若是想寻求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变迁规律,一些明显带时代烙印的用语不可以随意去掉,因为它们恰恰可能是打开生活在此特定时期的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扇窗口。
若是研究中国境内两个地方文化内的人(如晋商和徽商)的心理与行为差异,一些明显带方言色彩的用语不可以随意去掉,因为它们恰恰可能是打开生活在此种地方文化下的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扇窗口。
往往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②使用人数的多寡:使用人数越多越具有代表性;③今天的中国人是否仍在广泛使用它:如果今天的中国人仍在广泛使用,说明其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在中国汉字史上,指称“我”的字和词有多种,不过,其中只有“我”字完全符合上述三个标准:即“我”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显得时间非常的早;“我”字自出现后,到今日为止,仍为中国人所经常使用,不但使用人数最多,而且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剖析中国人的自我观时,可以将“我”作进一步的分析,其他指称“我”的称谓则作参考。
第五步,仔细分析这一概念或用语的诸种含义。
先考察出这一概念或用语的“原始含义”,然后再理清其后的“变化义”。
在做这一步的研究时,较为常用的做法是,先查一些经典的工具书如《说文解字》等,然后看这一用语的最古写法,继而通过交替使用第三、四步的功夫,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其诸种含义。
第六步,用心理学眼光去谨慎审视这一用语(如“我”)的所有含义,将其中确有把握与心理学没有关系的含义剔除掉(如作为姓氏的“我”肯定与心理学没有关系,就先将其剔除掉)。
第七步,将余下的诸种含义与外国心理学尤其是西方心理学的相关术语(如self)的含义进行比较,看看其在哪些方面与外国心理学尤其是西方心理学相应的术语的含义相通,在哪些方面与外国心理学尤其是西方心理学相应的术语的含义有所不同。
第八步,最后作一心理学上的界定,指明此术语在心理学上的确切含义,或者,揭示出内其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2]37-39、67-74。
综上所论,本文所讲的语义分析法虽与奥斯古德(C.E.Osgood)及其同事所倡用的语义分析法(method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称谓相同,但二者的内涵与操作过程却不一样。
奥斯古德等人所倡用的语义分析法实际上是控制联想与计量的组合,用之研究事物的“意义”的一种方法。
在实施时,被试在一些意义对立的成对形容词所构成的量尺上,来对一种事物或概念进行评量,以了解该项事物或概念在各方面所具有的意义及其“分量”。
[11]578同时,语义分析法中的“分析”虽然与作为思维的心智操作的一个方面的“分析”在字面上是相同的,在含义上却有本质差异:前者包括了思维的心智操作中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建构等多种过程;后者仅指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简单的要素,逐一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12]439三、运用语义分析法的一个实例如前文所论,我们运用语义分析法来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已取得了一些为学界同仁所认可的研究成果。
2009年12月1至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首届东亚与中国本土心理学高层论坛”上,我们也曾作题为“语义分析法: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的学术报告,引起德国心理学同行的浓厚兴趣。
限于篇幅,下面仅再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运用语义分析法。
何谓“学习”?现代教育心理学一般认为,“学习”是指个体经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在心理(主要指知识、品德、态度、情绪或个性心理特征等)、行为(含品行)或行为潜能上发生了相对持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