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国酒文化看民族性格
袁旭阳 201500302046
国民性是一个国家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即在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性格特征,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
而一个国家的酒文化是反映国民性的重要途径。
酒文化作为人类生活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酒俗,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甚至性格特色。
纵观世界酒文化,就可使我们领略到世界各国家民族鲜明的民族性格和特征。
在东方,日本是拥有丰富酒文化的一个国家。
在日本,人们主要喝的酒的种类包括烧酒,啤酒,日本清酒,餐酒,威士忌,葡萄酒等。
其中,日文清酒是典型的日本文化。
每年的成人节(元月15日),日本的满二十岁的男男女女穿上华丽庄重的服饰,与好友共赴神社祭拜,然后饮上一杯淡淡的清酒(据日本法律规定不到成年不能饮酒),并在神社留一张饮酒合影以此象征成年。
(林开福中图TS971)
同时,日本的女酒客也多达 50%以上。
在东京银座酒吧, 生意相当火。
酒吧中服务小姐除了接待客人之外, 还有一个推销酒的业务, 当然提成是不可少的。
日本的酒客一直有增无减, 从上世纪 50 年代至现在, 大约增加了一倍多。
在日本, 酒和个人事业密切结合。
日本的男人如果拒绝上司的饮酒之邀, 则他的饭碗便恐有不测, 甚至可能永远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王春华中图分类号:TS262.;TS971)由此可见日本社会的等级秩序的严格。
而日本人爱喝酒到仿佛把喝酒也当成了工作,每天下班必到酒吧报到。
他们做出重大决定往往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酒吧里。
部分日本人下班后泡吧,然后拖着醉态的步子回家,以这样方式饮酒的人往往是为了从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新青年(珍情) , New Youth(Love),2015年12期)。
由此可见,日本社会中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忙碌的生活状态,从而也反映了日本国民的集团主义特征。
在东方另一个对酒偏爱有加的国家就是韩国。
尤其是韩国成年男子,他们将饮酒作为日常交际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工作之余无酒不聚的程度。
韩国成年男子平均一个月喝12次酒,女子平均喝6次酒。
韩国某集团公司做过一次调查,公司职员一个月花在喝酒上的钱是花在买书上的钱的10倍。
这些数字充分显示出韩国的确是赫赫有名的喝酒大国,以至于有韩国人戏称自己的国家是
“酒共和国”。
(当代韩国 , Contemporary Korea, 2009年03期)
韩国人喝酒具有以下几种特点:1.社会性特点,饮酒一般在公共场合进行,很少喝闷酒 2.对酌文化(也叫酬酌文化),认为跟上对方的步调与其一起畅饮方为符合礼节 3.你我不分的杯来盏往,韩国人喜欢喝“转杯酒”。
自己先喝光杯中酒,然后把自己的酒杯递给别人,让别人拿着杯,给他斟上酒。
4.追求刺激的速醉文化,韩国人喜欢喝“炮弹酒”,所谓“炮弹酒”就
是将盛满啤酒的大啤酒杯排成整齐的一排,在啤酒杯和啤酒杯之间放上盛满洋酒的小酒杯,也形成一排,然后用手一拨,一个个小洋酒杯便会依次落到一个个啤酒杯里。
在众人一片欢呼后,共同举杯,一饮而尽。
5.全国人民同饮一酒,韩国的酒度数较低,多为20度左右。
酒的种类
并不丰富,男女老少,贵者贫者,喝的酒几乎千篇一律都是“white”烧酒。
(当代韩国 , Contemporary Korea, 2009年03期)
对于韩国以上酒文化的分析,可以看出韩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比较强,韩国的社会结构是竖直式的,这从韩国语中大量存在的敬语和非敬语上可知一斑。
而喝酒就是等级观念下的片刻放松,醉酒之言将不再受到责难。
同时喝酒既可交友又可解忧,加之媒体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韩国酒文化更加盛行。
与东方相比,西方的许多国家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甚至欧洲的部分国家酗酒成瘾,酒文化也五花八门。
法国人可称得上是世界饮酒量的冠军。
其人口虽仅占世界人口的 1.3 %, 而喝掉的酒精饮料却占世界的 30 %。
他们视酒为一般饮料, 不分昼夜想喝就喝。
你到法国作客, 只要主人把酒取出来就得喝。
法国酒店遍布城乡, 标志鲜明, 陈设华丽, 营业时间也长。
英国酒店也很多, 数发万计, 在高峰时酒店会爆满, 后来的人没有座位,只能买酒随便站着喝, 如果连站的地方也没有了, 就干脆到酒店门前的广场上席地而饮, 英俊的服务员穿梭其间, 为你服务。
但英国人从不劝酒, 更不灌酒, 宾主喝多喝少全凭自己。
(王春华中图分类号:TS262.;TS971)
法国人爱好社交,善于交际。
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而饮酒就是法国人生活中重要的交际方式。
此外,法国人诙谐幽默天性浪漫。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
渴求自由,纪律较
差。
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这从其喝酒的场所方式等可见一斑。
法国是世界产酒大国,也是酒的消费大国。
在法国,葡萄酒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极其丰富内内涵的文化。
已有两千多年的法国葡萄酒文化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凝聚着凝聚着法兰西岁月的厚重和沧桑。
法国人普遍自尊心强,偏爱“国货”。
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而其对于葡萄酒的偏爱,更体现出法国人的浪漫与热情。
如果说红酒让人想到的是法国,那么啤酒让人们想到的就是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啤酒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在德国啤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说和各种酿制方法,甚至还有为之而设的著名的啤酒节。
(王晶. 法国葡萄酒文化与德国啤酒文化浅谈. 大家. 2011)
德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啤酒产量居世界前列。
作为平民饮品的啤酒,现如今是德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之一。
如果说葡萄酒是法国人的“国酒”,那么啤酒则当之无愧是德国人的“国酿”。
在德国形成了特殊的啤酒文化,而且为了发扬啤酒文化,德国人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在德国有为啤酒创办的慕尼黑啤酒节,还有著名的“桶匠之舞”。
(王晶. 法国葡萄酒文化与德国啤酒文化浅谈. 大家. 2011)
法国人以其追求浪漫、品质的性格闻名于世,而法国的葡萄酒正体现了法国人的这种性格,葡萄酒以自己悠久的文化为法国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也更好的体现了法国人的浪漫情节。
精美的法国大餐和上等的葡萄酒,这是法国人向世界展示的最好的文化盛宴。
而与葡萄酒同样魅力四射的德国啤酒也是德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啤酒使人们看到了德国人热情爽朗的另一面,它是日耳曼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伴随日耳曼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它也体现了日耳曼民族的民族个性。
(王晶. 法国葡萄酒文化与德国啤酒文化浅谈. 大家. 2011)
俄罗斯虽然只有一少部分的国土囊括在欧洲版图之内,但是俄国人对烈性酒精饮料的偏爱,却远远胜过了居住在瑞典、奥地利等北部风格起源地的人们。
其实,早在基督教传入之前的古代罗斯,酒精饮料的酿造方法就已经非常普及。
(李霁轩中图分类号:H35)
俄罗斯人喜欢饮不掺水的烈性酒伏特加, 喝时还要“不醉非好汉” , 常常醉得狂欢乱舞。
据新闻周刊报道, 现在每名俄罗斯成年男子平均年消耗烈性酒21.25 加仑。
俄罗斯人喝酒习惯拍喉咙, 据说这是彼得大帝时留下来的一个传统。
彼得大帝曾给一个有功之臣颁布过“终身免费饮酒奖章”。
这枚奖章不是金属制作的, 而是在此人的颚下烙一个印记, 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 只要昂首轻拍喉咙, 喝酒就是免费的。
不过现在的人拍喉咙不是要求免费, 而是显示自己的海量豪饮。
(王春华中图分类号:TS262.;TS971)
俄罗斯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特定的自然环境使俄罗斯人养成了温顺、豁达的性格,也导致了喝酒驱寒的习惯。
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共同作用,导致俄罗斯人双重性格的产生。
此外,生活的压力及社会现实的影响,使俄罗斯人沉迷于酒精之中。
此外,俄罗斯酒文化的形成还有以下原因:1. 对大自然的敬畏,俄罗斯幅员辽阔,使俄罗斯人产生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同时俄罗斯政治经济局势紧张,生活在极度贫困,过度紧张状态下的俄罗斯人为了寻求精神的解脱,逃避现实的残忍,俄罗斯人选择借酒抒情,他们在酒中寻求精神的自由,在酒中卸去肩上的重负。
2.民族性格的矛盾性和双重性,俄罗斯地跨欧洲和亚洲,东西方交汇导致其性格上的双重性和矛盾性。
双重性与矛盾性使其具有非此即彼,忽左忽右的摇摆性。
面对文化的冲突,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无奈,不得不寻求一个纾解的渠道,于是造就了俄罗斯人对酒精的依赖。
3. 爱走极端的性格,俄罗斯人民族性格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走极端,而这种极端主义将会导致冒险的几率增加,所以俄罗斯人容易过度酗酒甚至酗酒成瘾也得到了解释。
(李霁轩中图分类号:H35)
由以上分析可见,世界各国酒文化已广泛地影响着国家人民的经济与生活,了解各地不同的酒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各个民族及其各自的文化,从而能够对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