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维修的精神学说
一、精神的定义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etius) 是法国启蒙时期的著名哲学家。1759 年他的《论精神》一书被教会邪恶地裁判为“含有最骄傲恶毒的欲望信息,是对唯物主义和一切非议宗教势力的偏护”。无疑,教会看到了这部伟大著作所包含着的充满希望和光明,具有生机的启蒙思想,他们以为用陈腐的封建礼教式的思想就可以压抑它的萌动。历史证明,他们的观念是行不通的。在《论精神》一书中,精神的概念远远比现代心理学的精神概念要大,涵盖面要广,爱尔维修的“精神”主要代表启蒙的精神,同时,由于启蒙在道德风尚、政治诉求等方面的先进倡导,爱尔维修以精神为线索将启蒙的利益观、道德观、教育观以及政治观等等充实于精神哲学,形成了启蒙运动中影响深远的思想之一。
力学的成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将关注的对象从彼岸的神秘世界转向了现
实的物质世界。加之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一场启蒙运动激发了反对封建
专制和宗教迷信思想,宣扬自由、平等,提倡理性和科学的浪潮。
启蒙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希望在思想中找到出路,从理论上彻底推翻当时的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以建立一个合理政府。后人的思想总是在总结、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十七世纪的理性主义和英国的经验论就成为十八世纪哲学思想的主要来源。
在自爱本性的支配下,人们总是对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事物表示赞成,称之为好的和美的,对那些不利于自己的事物表示厌恶,称之为坏的和卑鄙丑陋的,利益支配着人们的一切行为和判断。在感觉的作用下,人们永远不会违背自己的本性,永远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所以爱尔维修说:“利益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人们好像在牺牲,但是从来不为别人的幸稿牺牲自己的幸福。河水是不向河源倒流的,人们也不会违抗他们的利益的激流。”人们之间出现不同的观念和行为,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他们的利益不同:“如果说自然界是服从运动的规律的,那么精神界就是不折不扣地服从利益的规律的。利益在世界上是一个强有力的巫师,
确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基于感觉经验的。
爱尔维修哲学的目的是建立一门像物理学那样科学的伦理学,这门伦理学是以研究人为主题,同时采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切要符合客观事实,因此,他以唯物主义感觉论作为其哲学理论的基础。
2.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爱尔维修关于精神定义的一个方面,即当精神作为思维能力来说时,精神只是感觉,不是其他任何的东西。感觉是前提基础,一切事物都是基于感觉而存在的。
爱尔维修的精神哲学是在时代浪潮的激发下应运而生,十八世纪法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思想环境,使得爱尔维修必须以彻底的无神论者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身份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点亮一盏启蒙的明灯,宣传新的、自由的启蒙思想,在思想上解放人们。同时,在十八世纪这个特殊的历史年代,
即思想家们以改变当下的社会政治环境为主要目的,一切哲学思想都是为现实服务的,加之当时自然科学领域的有限发展,使得十八世纪的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性和唯心史观的特点。但是,部分缺憾不能掩盖思想整体的伟大,爱尔维修带有唯心史观气息的启蒙哲学对后世的乃至今天的影响依然存在,无论是批判继承,还是发扬光大,它都可被称为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
由于十八世纪主要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希望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因此,他们关于理性的观念与十七世纪的相比有所变化。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建立的是彻底的无神论和机械唯物主义思想学说。
爱尔维修就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法国,他的哲学思想带有典型的法因唯物主义的精神特征,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作为激进的启蒙者,爱尔维修认为只有建立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才能有力的驳斥宗教迷信思想,不给唯心主义和唯灵论留下任何反驳的余地,才能彻底的与经院哲学划清界限。因此,他在继承洛克的感觉论的同时,否认其中带有神学性质的部分,即否认认识来源于内在的自我反省,认为认识只有一个来源,即感觉经验。他将感觉论绝对化,认为人身上的一切都是以感觉经验为前提基础的。不承认人的意识、思维的任何形式。他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那种所谓的人与人之间天生的不平等以及人为造成的天生等级不平等的现象,将人设定在天生完全平等的基础上。他相信,所有人都生来平等,都被构造得同样好,都拥有正
的观念的形成以及对其他事情或观点的评判,都是以个人利益为评价准则,因为
感觉基础上的自爱本性要求人们以利益为原则,任何行为的发生和任何观念的产
生,都是以满足利益为最终月标。所以,当涉及到他人、与社会相联系时,精神永远与利益相关,利益是评价标准。
爱尔维修对精神的定义就是如此,但他并不是仅仅到此为止,他构建精神哲
爱尔维修构建感觉论,是希望在此基础上建立一门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学,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以期找到使人得到幸福的方法。
他认为只有感觉经验是最真实可靠的,人们行为的动机也必定是以自己的感觉经验为准,只有在感觉的基础上,才能发现人们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才有可能实现人们幸福的愿望。感觉论基础上的利己主义伦理学是他哲学的全部主题和最终目的。
与以往所说的感觉不同,爱尔维修认为的感觉不仅包括传统哲学所说的认为感觉是指肉体对外在事物刺激的一种反映,是一种生物性的技能,它还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是真理的获得途径。
爱尔维修对精神哲学的构建
爱尔维修作为十八世纪的启蒙者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代表,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哲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现实中的人的幸福问题,因此要建立一门与以往不同的伦理学,这门伦理学“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研究之上,建立在与健全理智完全一致的经验之上的。”“要建立这样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学,必须首先要研究、考察人本身,研究人的本性、思维、精神,只有充分地了解人,了解人的需要、利益以及人行为和思想的动机,才能合理的改善外部条件,例如完善法律和社会教育制度,建立起完普的道德体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又因为人的所有行为和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精神的作用,所以,爱尔维修构建精神哲学,阐述精神的内涵及作用,充分挖掘精神的特质,找到使精神完善的方法,以此来实现使人获得幸福的最终目的。
二、精神哲学视角下的伦理学
1.利益原则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和判断
爱尔维修认为人身上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感觉,人的所有思想、观念以及行为的动力都是来自于感觉,自爱的本性正是这种感觉的体现,人们通过肉体感受性感受到了自然给与我们的温暖、寒冷、饥饿和千渴,因而我们最初的欲望和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舒服自在,感到快乐,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煎熬、痛苦,体会到快乐和痛苦的这感觉,是我们天生就有的,所以我们总是本能地去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趋乐避苦是我们的本性,这种本性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地使我们自己感到满足、快乐,我们自己永远不会违背这种本性,而且做任何事都是在想尽一切办法维护自己的利益。
爱尔维修的精神学说
爱尔维修精神学说的内涵
ه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关于“精神”的概念受十七世纪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很深,但又有所变化,十八世纪更注重理性的特殊性而非绝对一般性,
注重从实际中、从经验中发现真理,强调真理的功用。爱尔维修作为十八世纪杰出的哲学思想家,他的精神学说体现了十八世纪关于理性的典型特征,并对十八世纪的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学的目的是搞清人的本性和本质,批判并推翻不合理的宗教迷信和封建制度,在
理性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伦理学体系,寻求解决人如何获得幸福的办法。
二、精神概念的特点
爱尔维修从两方面定义精神,一是作为思维能力本身,二是作为思维能力的结果,而思维能力在爱尔维修那里其实是感觉,他认为我们的一切认识都源于感觉,是感觉产生出我们的思想。所以说精神的核心概念是感觉,可以说它一方面被看作是感觉本身,另一方面则是感觉的结果,即感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体现在他的伦理思想中。理解了感觉的内涵,也就理解了爱尔维修所说的精神的概念。
一、精神是思维能力本身
爱尔维修从两个方面定义精神,其一就是可以把精神看作思维能力本身,在
这里,精神被当成一种能够产生我们一切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爱尔维修看来
其实就是肉体的感受性,即感觉,他将唯物主义感觉论作为其哲学的基础。
1.唯物主义感觉论是哲学的基础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启蒙的时代,当时由于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牛顿
修认为,感觉是一切认识的来源,人是在感觉的作用下,感受到外界对象对我们
的刺激,并由记忆将其保存起来,从而形成我们的思想的,而记忆无非是持续、
减弱的感觉,所以,是感觉产生出我们的一切的思想,因此,当精神作为思维能力本身时,精神说到底就是感受性和记忆。当精神作为思维能力的结果时,爱尔
维修认为它是人们各种思想的集合,人的精神与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合的,而人们
它在一切生灵的眼前改变了一切事物的形式。”
2.建立科学伦理学体系是哲学的最终目的
爱尔维修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基础上构建精神哲学,研究人的精神和思想,其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伦理道德科学。他将精神视为思维能力,但并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关于心理上、意识中的活动,在爱尔维修的观念里,精神与唯物主义感觉论基础上的利己主义伦理学有密切关系,他关于精神的所有理论和观点都是为他的伦理道德科学服务。
爱尔维修在《论精神》中从两个方面来定义精神(mind) :“人们要么是把精神
看成思维能力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之下,精神只不过是一个人的各种思想的集合),
要么是把它看成思维能力本身。”这两个方面是分别从精神本身和与社会相联系
的精神两个角度来阐释精神的。就精神本身而言,它被看成是思维能力本身,也尔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