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统编版)】第四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统编版)】第四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

任务五、浏览活动导语,提取共性内容。
【教师提问】请大家联读每个活动的导语部分,提取它们的共性内容。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大家在梳理信息,归纳共性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面对繁杂的信息,找不着头绪。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归纳共性信息的小支架。
沿文脉——找角度——做归纳
【教师明确】
【教师小结】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研究,选好研究对象至关重要,它在某种程度决定着我们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有生活印痕、地域特色:地域特产(上海:老钟表;湖南:老铜壶)、生活记忆(吃:石碾;穿:缝纫机;用:老电话;住:上马墩;行:老自行车;玩儿:小人书、火花儿、留声机)、文化载体(串珠、九宫牌)
总结起来,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地域性、历史感、文化感、生活味。以此为标准,往往能准确选择出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富有研究价值的研究对象了。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学生浏览标题,明确活动类型。
【教师明确】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访谈)——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书)
任务四、浏览活动提示,画出研究流程
【教师提问】逐一浏览每个任务的活动提示,分别画出研究的流程图。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浏览并梳理。
【教师小结】尽管任务类型不尽相同,但每个活动都须涉及“做准备——明对象——定主题——集信息——做整理——成认识”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流程,也是研究的路径。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同学们好!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塑造的钱黙吟先生说“假若北平是树,我就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是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了。”一句话,质朴而又深挚地道出了人与家乡的联系。家乡,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出场的圣地,成长的沃土,皈依的田园。那里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都深藏着我们的精神基因与文化记忆。本单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熟悉的家乡,回顾她的昨天,考察她的今天,展望她的明天,寻一份情感归宿,增一种文化认同。
环节三
任务六:
在我们的家乡里,有很多留下了动人故事、承载着不休(朽)价值的人物、建筑或物件,请任选一类(个)人物,一组(幢)建筑,一种(个)物件,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有的同学脑子里可能马上涌现出某个人、某处记忆深处的建筑或某个熟悉的物件,瞬间将它写了下来,这是一种直觉选择,说明它带给你的体验比较深刻。还有的同学可能会先想想学习目的,然后根据学习目的再做选择,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无论哪一种,都要考虑研究这个事物或人物,能否指向学习目的。在这里,老师还想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掌握做事的方法,做出最优的选择。
【教师小结】这些同学对信息抓得很准,梳理也较为全面。且能够对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建立关联,这样有助于促进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深入思考。
环节二
浏览“学习活动”——了解访谈,明确任务类型
【教师提问】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各类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浏览学习活动中的大标题,明确活动任务类型。
【教师明确】
首先,我们要明确活动学习的目的
系列活动目的: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文化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其次,以此为宗旨先行分类,再细化思考
1.比如人物,我们可以先尝试想清有哪些符合标准的人:
见证历史、讲述文化:历史名人(在世者/已逝者的后代亲友……);手工艺人(蜡染、刺绣、陶瓷、玉雕、中国结、琉璃、木雕、竹编、剪纸……);行业先锋(教育、医疗、环保、旅游、交通、农林牧渔、航空航天……);平凡人物(清洁工、检修员、放映员、园艺师……)
2.通过浏览“学习活动”,明确本单元主要活动任务,初步了解访谈、调查、建言的基本要领。
3.通过精读“活动导言”,联系自身实际,触发生活思考,学习合理、巧妙地选择研究对象。
4.通过了解“学习活动”,了解本单元学习的整体框架,明确具体任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4
环节四
明确“学习活动”——为单元学习做好先期准备
任务七、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最后,我们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布置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画卷,本单元,让我们走进家乡的博物馆,访谈那里的从业者,为他们画张像;发现有趣的文化现象,为它们寻寻因;练就出众的设计能力,领略独特的文化之美。
环节五
单单元活动温馨提示
给出“温馨提示”——开展单元活动的注意事项说明
这里,为同学们顺利、高效开展学习、研究,我们再做一些温馨提示:
1.同学们除了关注单元导语、学习活动外,还应关注学习资源,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相关知识、方法和范例等辅助性学习支架。例如:
第四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四单元起始课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第1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单元导语”,厘清“家乡”这一核心概念,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意义及活动形式。
2.比如建筑,我们可以先尝试盘点家乡哪类建筑符合要求:
具历史感、有文化味:革命遗址(纪念馆、会议遗址……);名胜古迹(园林、寺庙、楼阁、废墟……);人物居所(民居、故居、会馆……);文娱类(图书馆、影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史料类(博物馆、档案馆,校史馆……)
3.比如物件,我们可以先尝试筛选生活中哪些物(件)值得记述。
①家乡(城乡社区)——个体精神生活(鲜活经历,生命印痕、成长记忆)——家乡文化(中国文化重要组成)
参与意识与行动力思考力和表达力
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语文核心素养
③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教师提问】梳理单元导语,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对本单元任务形式、活动目的、活动意义的理解。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有的同学可能用表格的形式,有的同学可能用思维导图的形式。
环节一
读研读“单元导语”——从单元导语中明概念、知目标、晓形式
任务一、读“导语”知目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研读单元导语,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找出单元主题中“家乡文化生活”中“家乡”的所指,并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参与家乡文化生活?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同学们浏览本单元课文,理解“家乡”所指,明确学习意义。
【教师明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