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架转换层

钢架转换层

(一)、转换层反支撑施工工艺
本工程公区部分层高较高,天棚有钢架转换层,就造成吊杆长度普遍大于1.5 米,由于其长细比过大,很容易导致吊顶龙骨系统失衡、造成吊顶表面凸凹不平、甚至安全隐患等问题。

本工法介绍了通过钢骨架网格与原结构连接,在指定高度位置形成可以供吊顶系统安装龙骨的次结构层,从而形成安装转换支撑系统。

1、工法特点
解决了大空间吊杆长度大于 1.5 米时其"长细比"过大,而导致受到水平向力或轴向压力时容易失衡的问题。

吊顶内的灯具、管线等静态轻量设备(如:吊顶内管线等可以固定,但空调风管不可以)可以直接固定到此转换支撑系统结构上,无需单独设吊装支架,节约材料。

常规吊顶反支撑的做法容易被吊顶内较大的设备管路等阻挡,支撑只能倾斜一定角度安装,但容易导致龙骨受力不均匀,在吊顶完成后影响平整度,本吊顶转换支撑在同一空间内是一个整体系统,有效与吊顶内设备结合避免冲突,形成的网格受力均匀,给轻钢龙骨吊顶的安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层结构。

2、工艺原理
根据吊顶龙骨的安装规律,本工程钢架设计图纸经设计师批准后进行施工,在适当标高形成可以供龙骨生根的钢骨架网,将吊顶龙骨的生根点由原结构转换至设计标高处。

转换支撑钢结构网格的设计尺寸可以根据实际吊顶龙骨的排布确定,一般横向角钢用于安装吊筋,间距在 900~1200mm,纵向角钢支撑只起到系统稳定作用间距在1500~3000mm 之间,竖向角钢间距 1000~1500mm,竖向角钢通过角钢角码、膨胀螺栓与结构顶连接。

3、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转换支撑设计→钢骨架加工→测量放线→与结构连接→钢骨架网格焊接→防锈处理→吊顶施工
(2)施工方案
1)测量放线
首先严格审核原始依据包括各类设计图纸,现场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等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图纸数据步步有校核。

一切定位放线工作要经自检,实测时要当场做好原始记录,测后要及时做好记号,并要保护好。

现场测量放线实施的首要工作是熟悉施工现场并对原建筑的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并弹出基准线,并逐步核实图纸尺寸数据,发现误差及时调整修正施工图纸。

放线结束后应及时组织建设单位和监理方技术人员进行复查,达到要求后方可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并绘制吊顶排版图。

根据吊顶排版图和龙骨的安装工艺,布置龙骨安装方向和排版,以此为依据,结合原结构顶可利用固定点的位置,进一步对钢骨架转换支撑进行排版设计并编制方案。

2)钢骨架焊接安装
根据现场编制焊接方案下料,并按照尺寸分类堆放。

骨架焊接安装流程及施工要点:角码固定(网架结构底座固定)→竖向角钢焊接→平面钢骨架网格焊接→焊点防锈。

用角钢做角码,膨胀螺栓固定于原混凝土结构顶面。

如果原结构层为钢架结构,可以结合钢架可利用的固定点位置调整转换支撑的固定点,采用钢板焊接等方式固定。

竖向角钢焊接:按图纸设计要求,用镀锌角钢焊接在安装好的角码或底座上,焊接点采用满焊。

竖向角钢焊接完成后,应在横向
和纵向拉线(或拉钢丝)检查,确保角钢顺直。

焊接完成的角钢焊接部位应及时做防锈处理。

平面角钢网格焊接:平面角钢焊接时,首先应符合此时的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预留出轻钢龙骨及罩面板的安装空间。

相邻两排横向角钢的间距不应超出吊顶轻钢龙骨吊筋间距的允许范围(900mm—1200mm),并且每间隔 1500mm—3000mm 加一道通长的角钢做纵向加固,以保证吊顶的整体稳定性。

钢架结构转换的固定点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根据网架结构的设计确定。

竖向角钢(或圆钢管)与纵横向向角钢网格的连接可采用钢板连接件焊接。

钢架焊接完成后,应按照原编制方案校核,并检查焊点防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