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牙体牙髓病ppt课件
第四章 牙体牙髓病ppt课件
一、可复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 一过性刺激痛,不持续,冷刺激更敏感。 无自发性痛,无夜间痛 有近髓腔的牙体病损或深牙周袋及咬合创伤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 慢性牙髓炎 残髓炎 逆行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
发病急 典型的疼痛症状:
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加剧;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疼 痛不能定位 有近髓腔的深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损害,或有深牙周袋, 或牙冠有充填体存在。 探痛明显,可探及微小穿髓孔 温度刺激反应及其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 晚期炎症患者,有一定的叩痛
中龋
牙本质浅层 形:龋洞形成 质地:牙本质软化 颜色:黄褐色或深褐色 不同程度的主观症状 对酸甜食物较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
感觉 冷刺激尤为明显,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牙颈部的龋坏症状较为明显
深龋
牙本质深层 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但于邻面的深
龋洞不容易探查到 食物嵌入痛,较中龋时剧烈 遇冷、热、酸、甜时疼痛较为剧烈,去除
刺激,症状立即消失
浅龋 中龋
牙本质层
深龋
龋病的治疗
一 保守治疗 化学疗法 再矿化疗法 窝沟封闭
二 修复性治疗
窝沟封闭术(pit and fissure sealing)
是用窝沟封闭剂将可疑龋窝沟/较深的窝沟 封闭,使窝沟与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菌、食物残 渣及其酸性产物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达到预防龋 病的目的。
龋损所备的洞。 Ⅵ类洞:为发生于所有牙自洁区的龋损所备的洞称
为Ⅵ类洞。
窝洞预备的原则
去净龋坏组织 保护牙髓组织 尽量保护健康牙体组织 预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第二节 四环素牙
因服用四环素族药物而引起的牙着色病 变。
病因机制 : 牙的发育矿化期服用四环素族药物。
孕期,婴幼儿期给药
表现及特点 : 主要是着色,有时合并釉质发育不全。 7岁后给药一般没有影响。
临床特征:
1. 牙齿硬组织出现色 形 质的改变 2. 病程发展缓慢,破坏不能自行修复 3. 只发生在暴露于口腔的牙齿组织上 4. 发病率高, 流行区广
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发病率位居前列 病程进展缓慢 不危及生命 不易引起重视
龋病临床表现及分类
按进展速度分类
(1) 急性龋
又称湿性龋,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 特点:病变进展快,易发生牙髓病变
猛性龋或猖獗龋或放射性龋
(2) 慢性龋
进展较慢,又称干性龋,临床多见 静止龋
(3) 继发龋 治疗后,修复体与牙体间出现微渗漏,或
治疗时未去净病变组织
按损害解剖部位分:
1 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2 根面龋:老年人多见 3 线形釉质龋:一种非典型性龋损,上前牙唇
不同程度的酸痛,尤其是对机械刺激敏感。 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 患者多能指出患牙,可定位性。 治疗:脱敏治疗;牙髓治疗。
第五节 牙隐裂
牙冠表面非生理性细小裂纹,上颌磨牙多 见。
牙结构的薄弱处,创伤合 临床表现:浅者无症状,较深者有冷热刺
激痛,咬合痛,牙髓炎症状 诊断方法:涂布碘酊;探针加压或撬动;
咬棉签 治疗:调合;充填或牙髓治疗
第六节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牙髓病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疾病。而根尖 周病指发生于牙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包括 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的各类疾病。
病因:1 细菌感染 2 物理因素:外伤,温度刺激等 3 化学因素:充填材料,化学处理剂引起 4 免疫因素
牙髓病
可复性牙髓炎 不可复性牙髓炎 牙髓坏死 牙髓钙化
硬组织:牙釉质 牙本质
牙体组织 牙骨质
软组织:牙髓组织
第一节 龋病
龋病的历史: 龋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有文字
以来即有有关龋病的记载。甲骨文中即有 将龋病以象形文字的“虫”字和“齿”字合并组 合成“龋”字的记录。所以民间一直将龋病称 为“虫牙”。
龋病的定义
牙体硬组织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发生的 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dental caries,tooth decay
闭锁型 溃疡型 增生型
慢性牙髓炎
共同点:无明显自发痛 病程较长 长期冷、热刺激痛史 可有咬合不适或轻度叩痛 可定位患牙
不同点:
闭锁型:
可探及深龋洞、冠部充填体或 其他近髓的牙体 硬组织疾患,探诊反应较为迟钝,去净腐质后无 肉眼可见的穿髓孔,温度测试和电测验反应迟钝 ,可有轻度叩痛。
溃疡型:
患者常有食物嵌痛史,去净腐质后有穿髓孔,浅 探不同,深探剧痛并伴有出血,温度测验表现为 敏感。一般没有叩痛。
增生型:
多见于青少年患者,患牙龋洞大而深,有红色的 牙髓息肉,探之无痛,但易出血。
残髓炎
根管治疗后残留的少量根髓发炎引起。 临床症状类似慢性牙髓炎:自发性钝痛、
放射性痛、温度刺激痛 多有咬合不适感 患牙牙冠有做过牙髓治疗的充填体,温度
治疗 : 复合树脂修复 烤瓷冠修复 漂白
四环素牙
第三节 楔状缺损
牙唇、颊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 缺损,因为成楔形,才称为楔状缺损。
第一前磨牙多见 病因:横刷法刷牙多见 临床表现 治疗:脱敏,充填
第四节 牙本质过敏症
不是独立的疾病,多种牙体疾病共有症状。 刺激痛,刷牙、吃硬物、遇到冷热酸甜食物时有
面新生线处
按病变深度分类 1 浅龋:牙釉质龋 2 中龋:牙本质浅层 3 深龋:牙本质深层
龋病的诊断
浅龋:釉质层多见
色:窝沟龋一般呈黑色,平滑面龋一般呈白垩色或黄褐色斑 点状
窝沟龋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 形:一般无太大的形态变化 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主观症状 对冷、热、酸、甜刺激亦无明显反应 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
before
after
修复性治疗
步骤 1 备洞
窝洞的分类、命名、结构 备洞的原则 2 术区隔离 :棉卷隔离,橡皮障隔离 3 窝洞封闭、衬洞及垫底 :隔绝外界和修复 体的刺激 4 充填
窝洞分类
G.V.Black 分类:
Ⅰ类洞:为发生于所有牙面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的 洞。
Ⅱ类洞: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的洞。 Ⅲ类洞:为发生于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所备的洞。 Ⅳ类洞:为发生于前牙邻面累及切角所备的洞。 Ⅴ类洞:为发生于所有牙颊唇、舌、腭面颈1/3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