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三全管理
• 管理对象全面 • 管理范围全面 • 参与管理人员全面
PDCA循环管理(戴明循环)
• P (计划 PLAN) :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 行假设。
•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 • C (检查 CHECK) :评估结果。 • A (处理 ACT) :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返回到计划阶段,或
• 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 潜力,而教育的任务便是发挥、加强、培 养这种创造力。陶行知曾说过,教育虽然 不能创造什么,但却能启发、解放儿童的 创造力。
• 如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六大解放
• (拆表故事) •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 •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 •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 • 四、解放儿童的嘴 •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 •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
• 逆反:一种心理现象,对事情所做的反应 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 受挫后,不仅是一意孤行,而且根据自己 的理解和情绪,对正确的方面盲目的持反 抗、抵制与排斥的态度
• 从众与逆反在班级管理中常常能看到,可 以利用从众心理来建立和发展班级组织、 教育学生个体,但也要警惕从众的负面效 应(例子)
导者的意图(推销);如果下属有能力但无意愿,
则领导者需要运用支持与参与风格(参与);如
果下属既有意愿又有能力,则领导者不需要做太
多工作(授权)。
情境领导理论提示班级管理 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应 随着情境的改变、依据班级活动 的具体特点,特别是学生的年龄 特征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状态采取 有区别的领导和管理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 (班主任培训;班级管理模式)
22
• (二)人际关系理论 • 针对古典管理理论过于强调制度化管理,
把人当成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经济人”, 忽视人的社会需要等缺陷,20世纪30年代 起开始流行人际关系学说提出的一套全新 的管理理念。
• 梅奥,美国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 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 工厂进行的实验,即霍桑实验
作和责任
20
• 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 础。
• 因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 标准化的管 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 作效率的手段。
• 科学管理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经验管理 模式向依靠知识的科学管理模式过渡
21
• 我国的班级管理大多仍是经验型管理 • 用科学化、标准化的手段来进行班级管理,
们这个学校是教育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大创举。还特地写了
一首诗:一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
先生,先生不在学校在。陶行知还亲自为学校起了个名字,
叫做“儿童自动学校”,还写了两幅字:一副是《手脑相
长歌》,一副是《自立歌》。
•
收到来信,孩子们高兴的抢着传看。有个孩子提出:
大孩自动教小孩,难道小孩不能教大孩吗?后来陶行知知
23
梅奥的观点
•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 金钱的“经济人”
•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 非正式组织
• 3)新型的领导通过增强员工满意程度来 提高人们的士气
• 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 1)强调员工的动机、工作满意度、非正式 组织的意义等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价值
• 2)在人和组织之间,人际关系学说更看重 人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教育学理论与班级管理
(一)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
(三)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治理论
的
一
人
个
,
不
怎
读
能
陶
做
行
一
知பைடு நூலகம்
名
,
中
不
国
学
老
陶
师
行
?
知
(三)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治理论
• 在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正带领学生学习 “小画家”一课。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 大雪将整个原野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都出来了, 纷纷用爪子作画。老师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提 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儿 , 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怕 冷,所以呆在家里没有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 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之后,老师又问 全班同学:谁知道正确答案?这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再 也没有人起来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来告诉你 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不可能出来。
是处的学生,她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
时刻获得成就感。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
她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
又不会回答问题!”她很震惊,可她毕竟是有经
验的老师,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
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
亮。”可是这个学生哥并没有买她的账:“我很
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
(一)从众与逆反
• 在学校时学校要求穿校服以示团结一致, 集会时要求整齐划一,重视集体凝聚力与 良好班风的形成等等这些都是利用了人们 的从众心理。
• 从众: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 变。(小笑话)
• 从众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顺从和接纳
• 顺从: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从众行为 (由 明确命令所引起的顺从可称服从,内心会 坚持自己的观点,保留自己的意见)
就这样,孩子们开始自己办学了。他们推选了胡同柄、 陈云金、陈仪珍等10位同学担任小先生,农民也推选了陈 金禄等10位老农帮助管理学校。1932年9月4日,以孩子 们当老师、古庙当教师、老农当校董的一所学校诞生了。
•
陶行知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马上派人到晓庄来看望
孩子们。并写信鼓励他们:你们不要小看自己做的事,你
者如果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
班级管理
• 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 满足家长要求、下一阶段学校教育的要求、
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 班级管理应该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人人为班级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负责 • 注重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找原因,定措施,
以追求不断改进 • 三全(对象、范围、参与人员)
道后,在发表这首诗时把“大孩自动教小孩”改为“小孩
自动教小孩”。
• 学校自治的含义及好处P10
二、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如 何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科学,他有助于 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在这里,我们选择从众与逆反、群体影响、 冲突与和解三方面社会心理学理论进行简 要介绍。
谐与友谊而郁郁寡欢
高效团队的特征:
• 清晰的目标 • 相关的技能 • 相互的信任 • 统一的承诺 • 良好的沟通 • 谈判的技能 • 恰当的领导 • 内部和外部的支持
(四)情境领导理论
•
美国组织行为专家赫塞和布兰查德提
出的情境领导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是通
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选择的
过程根据下属的成熟度—一个个体能够并
• 3)人际关系理论家坚信,只有充分调动人 的工作积极性,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25
• (三)群体发展阶段与高效团队理论
• 群体的发展一般会经过五个阶段:形成阶段、 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和解体阶段
• 案例:分班
26
1、形成阶段:人们或因分配或因希望得到其 他利益(如地位、归属感等)而加入群体。
愿意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程度而定;当下
属的成熟度越来越高时,领导者不但要不
断降低对他们活动的控制,还要不断减少
关系行为。
•
具体来说,如果下属既无能力又不愿意承担
一项任务,领导者需要提供清晰和具体的指令
(告知);如果下属没有能力但有意愿,领导者
则既要表现出高度的任务取向以弥补下属能力的
缺乏,又要表现出高关系取向以使下属“领会”领
• 班级PDCA 计划 • 制定班级plan 班级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 全体学生老师DO IT • CHECK 目标的实现情况,评估结果 • ACT重新制定或者标准化
案例(三点)
• 小强——调皮,不听管教(责任) • 小红——努力学习,当课代表(竞争意识) • 班级前三——自由选择座位; • 单科成绩最高——不写作业机会(好处)
2、震荡阶段:凸显内部冲突的阶段 直到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明朗的领导层级, 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达成了共识
• 3、规范阶段:群体表现出内聚力,群体结 构比较稳固
• 4、执行阶段:群体结构发挥着最大作用, 并得到广泛认同;群体的主要精力进入到 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
29
5、解体阶段:群体为解散做好准备。善后工 作取代高工作业绩成为群体关注的头等大事, 群体成员的反应各不相同,或为取得的成就 心满意足,或可能为失去群体中所获得的和
• 接纳:真诚、内在的从众行为,即不仅在 行动上而且在信念上与社会压力保持一致 (发自内心的接受) (例子不同)
• 什么情况下从众程度高?P10
•
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
她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
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她
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
• 同时,还要充分尊重个体的自由感,以预 防逆反以及反叛的出现。
三、管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
• (一)科学管理理论(泰罗) • 第一,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 第二,合理地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 • 第三,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
照科学方法来工作 • 第四,管理当局与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
2.班里有个叫王浩的学生,因为小时候发烧,耳朵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