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复习学案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由于碳链骨架不同的异构现象称为 ;碳链相同,官能团位置不同的异构现象称为 ;有机物分子式相同,官能团不同的异构现象称为 。
常见的官能团异构一、甲烷 烷烃甲烷空间构型为 ,键角 ,碳原子间以σ键结合。
电子式 ,结构式 CH 4与Cl 2发生一氯取代的一系列反应方程式:; ; ; ; 烷烃通式 ;环烷烃通式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烷烃的状态、熔沸点和相对密度呈现规律性变化;状态由 到 到 ;熔沸点由 到 ;相对密度由 到 ,但都小于 。
通常状况下,烷烃很稳定,不与 、 或 起反应。
烷烃在空气中都可以燃烧,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和 :烷烃的燃烧通式在相同情况下,随着烷烃分子里碳原子数的增加,燃烧越来越不充分,燃烧火焰明亮,甚至伴有黑烟。
所以,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数越多,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或氧气的量越大。
在 下与Cl 2、Br 2等卤素单质发生 反应,生成种数更多的 和 气体:C n H 2n+2 + X 2C n H 2n+1X + HX ,但随着氢原子数目的增加,产物越来越复杂,实际利用方面的意义越来越小。
分子里 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它烷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或固体。
注意:新戊烷在常温常压下也是气体。
烷烃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液态烷烃本身就是有机溶剂。
写出:—CH 3、—OH 、OH -的电子式: 二、乙烯 烯烃组成通式 可能的类别 典型实例 C n H 2n+2 烷烃 CH 4与CH 3CH 3 C n H 2n 烯烃、环烷烃 CH 2=CHCH 3与C n H 2n-2 炔烃、二烯烃、环烯烃CH ≡CCH 2CH 3、CH 2=CHCH=CH 2与C n H 2n-6 苯及其同系物 与C n H 2n+2O 醇、醚 C 2H 5OH 与CH 3OCH 3C n H 2n O醛、酮、烯醇、环醚、环醇 CH 3CH 2CHO 、CH 3COCH 3、CH 2=CHCH 2OH 与、 C n H 2n O 2羧酸、酯、羟基醛、羟基酮CH 3COOH 、HCOOCH 3与HOCH 2CHOC n H 2n-6O酚、芳香醇、芳香醚、与C n H 2n+1NO 2 硝基烷、氨基酸 CH 3CH 2—NO 2与H 2NCH 2—COOHC n (H 2O)m 单糖、二糖葡萄糖与果糖(C 6H 12O 6)、蔗糖与麦芽糖(C 12H 22O 11)乙烯结构简式,官能团,结构特点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方程式:化学性质:1. 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
现象:2. 使溴水褪色。
方程式:与水反应;与HX反应3. 加聚反应烯烃通式;二烯烃通式;给CH3CH=C(CH3)CH3命名烯烃的燃烧通式1,3-丁二烯的1,2加成1,3-丁二烯的1,4加成1,3-丁二烯的加聚反应由于所产生的异构现象,成为顺反异构。
三、乙炔炔烃乙炔结构简式,键角,官能团,结构特点化学性质:1. 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
现象:2. 使溴水褪色。
方程式:与HX反应乙炔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在适当条件下,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乙炔的方程式:注意:1. 连接好装置后,首先要。
2. 电石和水的感应很剧烈,为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常用代替水,并使用来控制液体流下的速度。
3. 制取乙炔时,为防止产生的泡沫进入导管,应。
4. 实验室中不可使用启普发生器或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实验装置制取乙炔。
其主要原因是:a.b.c.5. 在隔绝空气的前提条件下,用生石灰和焦炭在高压电弧的作用下制备电石,反应方程式为:。
这样制得的电石中常含有CaS、Ca3P2等杂质,故所得的乙炔中常含有H2S、PH3等气体杂质。
6. 一般用溶液除去乙炔中的H2S、PH3等气体杂质。
7. 制取乙炔的原理是用金属碳化物的水解来实现的,金属碳化物的水解的实质是“等价代换”。
炔烃通式;炔烃的燃烧通式四、苯芳香烃苯是结构,键角,碳原子间以大π键结合。
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通常情况下,苯是色,带有气味的体,有毒,水,密度比水。
熔点5.5℃,沸点80.1℃。
若用冰冷却,苯凝结成无色晶体。
键长关系:σ键大π键C=C C≡C,大π键是之间的独特键。
苯不能被氧化,一般也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但可以溴水中的溴。
苯的溴代反应,参加反应的溴是,不能用。
溴苯是色液体,密度比水,溴苯中含有溴可用除去。
苯的硝化反应,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苯的同系物通式;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注:苯环侧链上的烷基不论长短,被氧化后都生成羧基(—COOH),两个侧链被氧化后生成两个羧基,从这里可以看出苯环的稳定性。
Cl2,上的氢被取代−Fe−−→Cl上的氢被取代−,光照−−−→2苯的同系物中,由于侧链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活化,与HNO3反应时,能发生邻、对位取代,而苯主要发生一元取代。
五、溴乙烷卤代烃溴乙烷结构简式,官能团,色体,密度比水。
溴乙烷的水解(取代)反应应用:检验卤代烃中卤族元素的种类步骤:1. ;2. ;3.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归纳:(1)水解反应条件:强碱的溶液;(2)消去反应条件:①强碱的溶液;②发生在的碳原子上,这些碳原子上一个连接卤原子,另一个至少连接一个原子。
思考:用CH3CHClCH3合成CH3CHOHCH2OH。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卤代烃是,溶于水,易溶于。
在卤代烃分子中,是官能团。
由于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使共用电子对偏移,C—X键具有较强的,因此卤代烃的反应活性。
六、乙醇醇类乙醇是色透明的具有味的易挥发的液体,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用作萃取剂。
1. 与金属钠反应;断键位置:2. 与氢卤酸反应;断键位置:3. 催化氧化;断键位置:催化氧化规律:A. CH3CH2OH―――→B. (CH3)2CHOH―――→C. (CH3)3COH―――→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要有至少一个原子,无氢则不能发生催化氧化。
4. 消去反应;断键位置:消去反应规律:(1)分子中至少有两个碳原子,仅有一个碳原子时不能消去。
如CH3OH;(2)羟基所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要有氢原子(β-H),否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饱和一元醇通式七、苯酚纯净的苯酚是色(露置在空气中)、有气味的体。
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易溶于1. 氧化反应:易被空气氧化显,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2. 弱酸性(俗称)(1)与NaOH反应与Na2CO3反应+ CO2 + H2O →结论:酸性比较。
苯酚酸性极弱,使指示剂变色。
(2)与Na反应。
比乙醇、水与Na反应3. 与浓溴水反应4. 显色反应:遇Fe3+显色。
5. 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八、乙醛醛类乙醛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叫做)。
物理性质:色、气味的体,与水。
1. 加成反应( 反应):与H2加成乙醛与卤素发生的是反应,而不是反应。
2. 催化氧化3. 被弱氧化剂氧化(1)银镜反应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滴加,直到生成的沉淀,得无色透明溶液,此溶液称为银氨溶液。
(2)Cu2O反应4. 被强氧化剂氧化:使溴水、KMnO4酸性溶液褪色。
甲醛常温下为色,的体,溶于水。
40%的甲醛溶液俗称为,具有能力。
从结构上看,甲醛可视为含有醛基的特殊结构。
HCHO与银氨溶液反应HCHO与新制Cu(OH)2反应1mol HCHO~mol Ag;1mol HCHO~mol Cu2O,这与其它的饱和一元醛有区别。
饱和一元醛通式九、乙酸羧酸乙酸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物理性质:色、气味的体,挥发。
1. 弱酸性:酸性比碳酸,具有酸的通性。
乙酸与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 酯化反应( 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规律:酸脱醇脱制取乙酸乙酯实验中的相关问题1. 浓H2SO4的作用是什么?2. 盛反应液的试管为什么要向上倾斜45°?3. 导管末端能不能插入Na2CO3溶液中? 为什么?4. 能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溶液?5. 实验中为什么用小火加热保持微沸?6.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7. 如何分离出酯?饱和一元羧酸通式写出分子式: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乙二酸;(俗称酸);苯甲酸(俗称酸)写出乙二醇与乙酸完全酯化的反应方程式:甲酸,俗称既有醛基,又有羧基,所以甲酸既有的性质,也有的性质。
十、酯低级酯的密度一般比水,溶于水,有气味。
1. 水解(取代)反应:主要有两种——酸性水解、碱性水解。
通式:酸性水解(可逆):RCOOR1 + H2O碱性水解(不可逆,趋于完全):RCOOR1 + NaOH2. 甲酸酯的特殊性: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酯化反应的规律总结:1. 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2. 一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2CH3COOH +3. 多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4. 多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此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到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
如:+ + H2O(普通酯)+ (环酯)(高聚酯) 5. 羟基酸自身的酯化反应此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到普通酯、环状交酯和高聚酯。
如:2(普通酯)2(交酯)n(高聚酯)有机合成归纳总结:官能团的引入1. 引入碳碳双键(C=C):、、2. 引入卤原子(—X):、、3. 引入羟基(—OH):、、、官能团的消除1. 通过可消除不饱和键;2. 通过可消除羟基;3. 通过可消除醛基;4. 通过可消除卤原子。
反应条件或反应物可能官能团浓硫酸稀硫酸NaOH水溶液NaOH醇溶液H2、催化剂Cu/O2、加热Cl2/Br2、FeCl2/Br2、光照NaHCO3Na2CO3Na银氨溶液/新制Cu(OH)2溴水(褪色)KMnO4(H+)(褪色)溴水(白色沉淀)/Fe3+(紫色)A(氧化)→B(氧化)→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