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上)
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上)
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思考:你对“三岁看大”的理解? (即早期的行为可以预示以后的行为 吗?)
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结论: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 研究对象的年龄阶段而定 。
五、不同情境中行为的一致性争论
一个人的行为是一定情境下特有的,还是在 各种场合下都会表现出来?
极端环境论者认为情境决定行为;而强调生 物学因素和儿童内部特征的人则期待儿童行 为表现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在众多的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儿童成长的
不同阶段,这些生态环境对他的影响是不同的。
就目前而言,普遍得到关心的环境因素通常涉 及独生子女家庭的环境影响因素、寄宿制对儿 童心理成长的影响、网络化社会这种全新的环 境因素对不同年龄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等。
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狭义的
发展心理学。着重在于揭示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并探讨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 的规律,具体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 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5.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 童(0—17、18岁)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总体而言,人类个体的发育成熟大约为17、18岁。在发展 心理学家眼里,从出生到成熟被视为广义的儿童期,对 这一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就构成 了“儿童发展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框架。
3、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4、儿童心理学工作者应着力做的两件事
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最优异的遗传素质 如何为每一个儿童创造能充分发掘其潜能的优 良环境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连续论者认为: 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是一步步往前推 移而非突然的改变,可以用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 来说明发展的变化。
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 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 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 取决于成熟。在发展的进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 自我调节能力。
(三)相互作用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 2、皮亚杰的基本观点:
假设个体天生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图式,在个 体与外部环境作用时,利用“同化”与“顺应” 的机制,不断改变和发展原有的心理图式,最 后达到较高层次的结构化,使儿童对环境的适 应能力也越来越强。
பைடு நூலகம்
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
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
例
如:
对儿童语言获得而言,争论的焦点在于,为什么儿童 能在出生后的短短三、四年内,就能基本上掌握并运 用本民族的语言?母语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为什么 儿童语言发展会经历如此相似的历程?围绕这些焦点 问题,有人提出存在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也有人提 出模仿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巨大作用。
(1)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反映形式
(2)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和内容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1)反映的形式:观念的 (2)反映的内容:主观色彩
(3)反映的作用:主观能动性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综上,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健 全的人脑为心理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是心理形 成的前提条件;而客观现实和人类必要的实践活动则制约 着心理的丰富程度和完善程度,是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决定 因素。
2、环境决定论
华生: “给我一打个健全的婴 儿…”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 儿,和符合我的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 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 何类型的专家 ――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 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 禀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1930)。”
5、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以及探究不同的外在 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 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 难或暂时的障碍。
第二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4.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重 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 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
从系统研究的角度看: 通过对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考察动物心理如何 演化到人类心理;以及人的心理又如何从原始、低级的 心理状态演化到现代、高级的心理状态,是广义的发展 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又称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都属于广义的发展心理学范围内。
心理过程 (动力)
(前提) 意志过程:意志性的心理过程 (基础和动力的集中表现) 个性心 理 (结果)
伴随注意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的实质
①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人的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
2、 成
熟
何谓“成熟”? 一般指个人身心发育的完成。 心身成熟意味着儿童期的结束,成年期 的开始或继续向成年期过渡。
3、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
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是揭示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1)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基础)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为代表。持此主张的 理论家认为,发展的动力来自外部环境,环 境塑造人的行为,儿童是被动的,对儿童的 认识持消极的态度。
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尊重儿童,将其当成是一个有自己的气质特点、 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探究性的独立的个 体。 重视鼓励和表扬 重视开发儿童的“优势领域” 充分发挥儿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但必须注意到 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
儿童个体间的差异如何造成?这些差异怎样才 能得到准确的评估?如何科学地解释儿童彼此 之间的个体差异?
案例分析
小虎,不满 9 周岁,但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 1 岁半 起就非常喜欢识汉字、认图形,从 1 数到 100 时才 23 个月。3岁时,自己就会读小人书了。幼儿园小班没 呆多久就去了大班。在大班同样没过多长时间就随 同班的孩子一起进了小学,当时只有5周岁。教过他 的老师都说孩子特聪明,学习成绩也好,已经跳过 两次级了。最近,班主任老师还建议让他提前去读 中学。
比较心理学主要研究低级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类人猿心 理的发展历程,以揭示动物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 大致图景。
民族心理学主要研究生活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各个民 族的心理并加以对照,以勾画出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大 致轮廓。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从个体研究的角度看:
探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
(二)共同决定论(折衷主义的发展观)
观点: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
代表人物:“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
辐合论的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
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
成所造就的。
斯腾
发展=遗传*环境 发展=遗传+环境
鲁克森伯格
成熟势力说
简称成熟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
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一)发展的“机能理论” 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代表。持此主张 的理论家认为,发展的原动力来源于有机体 的内部,儿童生下来后,就积极探索周围的 世界,主动与别人交往。他们对儿童的认识 是积极乐观的。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二)发展的“机械理论”
高尔顿: 英国名人家谱分析
“322/977”VS “1/977”
——《遗传的天才》
霍尔 “一两的遗传 胜过一吨的教育”
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 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 中选出 977 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 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 332 人也同样 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 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 在随后进行的对名人的孩子与教皇的养子进行 比较调查还发现,教皇养子成名的比率不如名 人之子多,高尔顿认为教皇养子的环境条件与 名人之子相仿,因而名人之子成名更多的原因 在于遗传而不是环境。
阶段论者认为:
发展是一连串的突变,每一次突变后,儿童都将 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这些层次可用阶段 性发展曲线来表示。
阶 段 性 ? 连 续 性 ?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乳儿期(1个月—1岁)
婴儿期(1岁—3岁) 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 童年中期(6、7岁—11、12岁) 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
小虎智力测验的结果表明:
知识面很宽,显示出对外在世界的广泛兴 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对数字及语词都甚为敏感, 接受能力强,计算反应快而准,语言理解深刻 且表达丰富;在需要动手操作的智力测验项目 上反应平平,有些方面不如一般儿童。 综合言语与操作两方面的评价,他的智商 水平是中上。
孩子性格评估的结果显示,他比较缄默孤独,易出现 情绪反复,较任性散漫,难与大集体同步,只有在压 力之下,才会对自己有所约束,同时他还有一定的紧 张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