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 DB21T 1719-2009 农产品质量安全稻田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前言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负责讲明。
农产品质安全稻田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稻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的环境条件、稻田工程、水稻栽培、蟹苗暂养、蟹种培养、成蟹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绒螯蟹的稻田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5055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DB21/T 1497 中华绒螯蟹苗种3 环境条件3.1 产地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水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远离污染源。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3 稻田水质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4 稻田条件稻田土质保水、保肥,雨季不淹,旱季不干。
面积依养殖方式、规格而定。
用于培养扣蟹的稻田面积6670m2~10000m2,养殖成蟹的稻田面积6670m2~13000m2为宜。
田块四周应开阔向阳,无树木遮挡。
4 稻田工程4.1 暂养池按养殖稻田面积的10%~20%左右修建蟹苗或扣蟹暂养池。
暂养池环沟的修建按4.2执行。
4.2 修建环沟在稻田四周田埂内侧0.6m处挖环沟,环沟上口宽0.8m~1.0m,深0.5m~0.6m。
进排水口设置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并设防逃网。
4.3 加固埝埂埝埂要加固夯实,埝埂高50cm以上,宽50cm以上。
.4.4 防逃设施在蟹苗、扣蟹暂养池及养殖田块四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作防逃设施,防逃设施要求高出地面50cm~60cm,并向内侧稍有倾斜,拐角处成弧形。
5 水稻栽培5.1 水稻品种的选择选用茎杆坚硬、株型紧凑、叶片窄直、耐深水、耐肥、抗倒伏和病虫害、米质优良、产量高的品种。
5.2 栽培方式水稻栽培采纳常规方法或大垄双行、边行加密的种植方式。
大垄双行两垄分别间隔20cm和40cm,边行加密,即在距边沟1m内40cm垄间加植六穴,沟外距埝埂0.6m内每m2加插10穴。
5.3 施肥施用有机肥或生物肥,不用或少用化肥。
可采纳测土配制生态肥,在旋地前施入总量的80%~85%,余量在分孽期和孕穗期少量多次施入。
6 蟹苗暂养6.1.蟹苗放养6.1.1 蟹苗来源来源于国家级或省级原(良)种场或自育。
外购蟹苗应经检疫合格。
6.1.2 蟹苗质量应符合DB21/T 1497的规定。
6.1.3 蟹苗运输蟹苗装箱前,应在箱底铺一层水草,然后用手轻轻将蟹苗撒在箱中,厚度2cm左右。
运输过程中,幸免风吹、日晒、雨淋和温度过高或干燥缺水。
6.1.4 暂养池消毒5月中、下旬将暂养池注入新水,放苗前两周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75kg/667m2~100kg/667m2。
6.1.5 施肥培水放苗前7d~10d,加注新水10cm,每667m2施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牛粪、猪粪、鸡粪)150kg~250kg。
放苗前,加注通过滤的新水,使暂养池水深达20cm~30cm,调剂水色至黄褐色或黄绿色。
有条件的,放苗前进行一次水质化验,测定水中氨态氮(NH3-N)、亚硝酸态氮(NO2--N)、pH值,如果超标,应赶忙采取换注水等措施调剂水质。
6.1.6 暂养密度暂养密度一样为2.0kg/667m2~3.0kg/667m2。
6.1.7 放苗方法放苗时,先将蟹苗箱在暂养池水中反复浸2次~3次,然后将箱放入池水中的背风处,让蟹苗自动散开游走。
6.2 培养治理6.2.1 饲料投喂蟹苗入池后前3d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若水体中天然饵料不足,可捞取浮游生物投喂,或增补人工饲料,直至第一次蜕壳终止变为Ⅰ期仔蟹。
Ⅰ期仔蟹后改喂新奇的鱼糜、大卤虫等,日投饵量为蟹体重的100%左右,日投饵6次,直至显现Ⅲ期仔蟹为止。
Ⅲ期仔蟹后,日投饵量为蟹体重的50%左右,日投饵3次。
投喂方法全池平均泼洒。
6.2.2 水质调控蟹苗下池后,视池水情形,逐步加入通过滤的新水,保持最高水位。
每隔5d~7d泼洒一次生石灰水上清液,调剂pH值7.5~8.0。
6.2.3 日常治理早晚巡池,观看仔蟹摄食、活动、蜕壳、水质变化等情形,检查防逃设施有无破旧,发觉专门及时采取措施。
6.3 仔蟹分池蟹苗培养到III期仔蟹后即可分池转入稻田扣蟹培养时期。
仔蟹的捕捞以冲水诱集捞取为主。
亦可直截了当将塑料薄膜拆开,让仔蟹自行爬入稻田中。
7 蟹种培养7.1 仔蟹放养7.1.1 仔蟹质量大小、规格平均,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无伤病。
外购仔蟹应经检疫合格。
7.1.2 放养密度每667m2放养III期仔蟹2万只~2.5万只。
7.1.3 放养方法放养时沿稻田四周平均摊开使仔蟹自行爬走。
7.2 饲养治理7.2.1 饲料投喂7.2.1.1 饲料种类饲料种类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
植物性饲料:豆饼、花生饼、玉米、小麦、地瓜、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小杂鱼、螺蛳、河蚌等。
动物性饲料应来源清晰,新奇、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投饲前应洗净后用沸水浸泡3min~5min,或用高锰酸钾20g/m3浸泡15min~20min,或用5%食盐水浸泡5min~10min,再用清水漂洗后投饲。
配合饲料应按照中华绒螯蟹生长营养需求制成颗粒状。
7.2.1.2 饲料质量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
7.2.1.3 投饵方法日投饵2次,早、晚各一次,日投饵量为蟹体重的5%~8%,按照天气、水质、吃食等情形灵活把握。
6月前和9月后投喂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占70%以上,7月~8月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将饵平均撒在坝角平台上。
建议投喂配合饲料或全价颗粒饲料。
7.2.2 水质调控仔蟹入田后,每隔7d~10d注换水一次,在不阻碍水稻生长的情形下,尽量提升稻田水位。
每隔15d 向田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水上清液,调剂pH值7.5~8.0之间,生石灰用量为15g/m3~20g/m3,或用生物制剂调剂水质。
7.2.3 日常治理早晚巡田,观看仔蟹摄食、活动、蜕壳、水质变化等情形,检查防逃设施有无破旧,发觉专门及时采取措施。
7.2.4 蟹种起捕在9月末、10月初起捕,可采取反复冲水、灯光诱捕、地笼张捕或在进排水口处设置陷阱(用浴盆、塑料桶等)等多种方法,以求尽量捕尽。
起捕后的扣蟹可直截了当销售或放入越冬池中越冬。
8 成蟹养殖8.1 稻田工程建设8.1.1 修建环沟按4.2执行。
8.1.2 加固埝埂按4.3执行。
8.1.3 防逃设施按4.4执行。
8.2 水稻栽培按5执行。
8.3 蟹种放养8.3.1 蟹种来源来源于国家级或省级良种场或自育。
外购扣蟹应经检疫合格。
8.3.2 蟹种质量应符合DB21/T 1497的规定。
8.3.3 蟹种暂养在蟹种入暂养池前10d左右,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50kg/667m2~75kg/667m2 (池底留水6cm~10cm深度的水),待药性消逝后,将蟹种用20g/m3高锰酸钾浸浴5min~10min,或用3%~5%食盐水浸浴3 min ~5min后放入暂养池,放养密度3000只/667m2~5000只/667m2;暂养期间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3%~5%,按照水温顺摄食情形随时调整;7d~10d换水一次,换水后用15g/m3~20g/m3生石灰,或用生物制剂调剂水质。
暂养池内应当设隐藏物或移植水草。
8.3.4 蟹种分池放养8.3.4.1 放养时刻5月中、下旬。
在水稻秧苗缓青后,排出田内老水,灌注新水,将暂养池中的扣蟹放入田中。
8.3.4.2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视具体条件而定,一样为500只/667m2~600只/667m2。
8.3.4.3 蟹种消毒放养前用20g/m3高锰酸钾浸浴5min~10min,或用3%~5%食盐水浸浴3 min ~5min。
8.4 饲养治理8.4.1 饲料种类按7.2.1.1执行。
8.4.2 饲料质量按7.2.1.2执行。
8.4.3 投饵方法坚持“四定”投饵。
日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沿环沟“一”字形摊放,每隔1m左右设一投饵点。
投饵应青、粗、精料结合,确保新奇适口,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占25%,青料占35%,日投饵量为蟹体重的5%~10%。
配合颗粒饲料的日投饵量为蟹体重的3%~5%。
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
每天的实际投饵量视摄食、天气情形增减。
建议投喂配合饲料或全价颗粒饲料,8.4.4 水质调控按7.2.2执行。
8.4.5 日常治理结合早晚投饵观看蟹蜕壳生长、活动、水质、病害、敌害等情形,发觉咨询题及时采取措施。
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
8.5病害防治8.5.1蟹病防治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主动治疗的原则。
操作认真,尽量幸免蟹体受伤;蟹苗、蟹种下池前进行消毒。
常见蟹病及其药物治疗见表1。
其他蟹病的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 的规定。
表1 常见蟹病及其药物治疗病名症状防治方法休药期d注意事项烂肢病蟹的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1、全池泼洒土霉素,使水体成1g/m3~1.5g/m3;土霉素≥30土霉素勿与铝、镁离子及病迟缓,摄食减少或停止摄食,最后死亡。
2、每千克体重口服土霉素80mg~100 mg,每天一次,连用4d~6 d。
3、全池泼洒生石灰,浓度为15g/m3~20g/m3,每周1次,连泼2~3次,6d~7d一次。
卤素、碳酸氢钠、凝胶合用水肿病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亮状,厌食,活动迟缓或不动,终至死亡。
1、全池泼洒土霉素,使水体成1g/m3~1.5g/m3;2、每千克蟹用土霉素100mg~200mg,每天一次,连用5d~7d。
土霉素≥30土霉素勿与铝、镁离子及卤素、碳酸氢钠、凝胶合用黑鳃病初期病蟹部分鳃丝变暗褐色,随着病情进展全部变为黑色。
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显现哀息状。
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5g/m3~20g/m3,每天1次,连续2天。
聚缩虫病大量寄生,可见病蟹体表有许多灰白色绒毛状物,在水中尤为明显;病蟹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手摸体表及附肢有滑腻感。
用3g/m3~4g/m3的碱性绿或3g/m3~7g/m3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
8.5.2水稻病虫害防治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T5055中6.5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