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学试题库头颈部肿瘤

肿瘤学试题库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肿瘤
X型题
1. 鼻腔发生的肿瘤有ABCDE (5.
2.2)
A.嗅神经母细胞瘤
B.恶性淋巴瘤
C.葡萄状肉瘤
D.恶性肉芽肿
E.内翻性乳头状瘤
2. 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有ABCDE(
3.2.1)
A.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B.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C.腺癌
D.未分化癌
E.泡状核细胞癌
3. 声门上癌的特点有ABCDE(3.2.2)
A.患者多为老年人
B.多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C.常发生于吸烟者
D.常在早期发生淋巴道转移
E.肿瘤发展较快
填空题
1. 喉癌临床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型。

(2.2.1)声门上型 声门型 声门下型 跨声门型
2. ______型喉癌易引起呼吸困难。

______型喉癌易于漏诊误诊
(2.2.1)声门下型 声门上型
简答题
1. 鼻咽癌主要有哪些病理类型?(
2.2.1)
答:鳞癌、腺癌、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
2. 简述鼻咽癌的生长扩散规律。

(2.
3.1)
答:鼻咽癌的扩散有其规律性。

较早期的鼻咽癌局限在鼻咽部,可称之为局限型。

随着肿瘤的生长,癌肿可向邻近的窦腔、间隙和颅底直接扩散。

结节型或菜花型肿瘤可向鼻咽腔内突出,而浸润型、粘膜下型和溃疡型多在粘膜下层生长。

癌肿可长入鼻腔、口咽部,并可扩展到咽旁间隙,翼腭窝或侵入眼眶内。

癌肿可直接向上方扩展,破坏颅底骨和颅神经。

鼻咽癌的颈部转移是通过淋巴引流系统,而远处转移可通过淋巴系
统再进入血液循环或癌细胞直接侵及周围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而转移至远处脏器。

3. 简述鼻咽癌的治疗原则(6.2.1)
答:首选放射治疗,对于有颈部转移灶较大者、放射治疗后复发者及有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可加用化疗。

论述题
1. 鼻咽癌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3.3.1)
答:(一)鼻部症状:早期常于抽吸时有血性鼻涕或痰内带血丝,一般出血量不多,晚期可有大量出血及鼻阻。

(二)耳部症状:癌肿阻塞或压迫咽鼓管而出现耳闷、耳鸣及听力减退,常伴有鼓室积液。

晚期肿瘤可循咽鼓管进入中耳,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改变,分泌物常带血。

(三)颈淋巴结转移:常为患者最早发现的症状,占40%。

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多位于胸锁乳肌后缘,乳突尖下方,下颌角后上颈上深淋巴结,以后渐侵及颈后三角区颈部淋巴结,质较硬,固定,边界不清。

(四)头痛:常因肿瘤侵蚀破坏颅底,在颅内蔓延或累及颅神经而引起。

至晚期、疼痛往往顽固而剧烈。

(五)颅神经症状:肿瘤可循咽隐窝上方的破裂孔进入颅内侵犯Ⅲ、Ⅳ、Ⅵ颅神经时,引起眼肌瘫痪,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眼球突出、视力下降。

也可侵犯Ⅴ、Ⅳ、Ⅶ颅神经,引起神经性头痛,面部麻木,下颌歪斜,咀嚼困难。

如颈深淋巴结转移压迫第Ⅳ、Ⅴ、Ⅵ、Ⅶ颅神经或交感神经受累,引起各种咽喉麻痹症状,出现吞咽和感觉障碍、声嘶、伸舌偏斜、甚至发生Horner综合症。

(六)远处转移症状:晚期可转移身体其他部位,如胃、肝、肺等而出现相应症状。

2. 鼻咽癌为什么首选放射治疗?(6.2.1)
答: 1)解剖位置特殊。

鼻咽癌发生在位置隐蔽,空间狭小。

其后壁为颈椎,顶壁为颅底,破裂孔多组颅神经及重要动静脉出入颅腔,两侧壁有大动脉、静脉和淋巴组织,手术容易损伤这些重要结构,所以由于解剖上的限制,难以进行肿瘤根治性手术。

2)病变发展迅速给手术带来困难与限制。

肿瘤向上扩展进入颅中窝,损害多组颅神经,向颈深上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率高达60%-80%,也可同时向颅内和颈部转移,还可向远处如肝、肺、骨等转移。

鼻咽癌多属于恶性程度高的未分化或低分化癌,早期被确诊的仅占4%-7%,就诊病人多属中晚期。

3)放疗效果良好。

其5年生存率达51.2%,放疗可保留原有结构,创伤小。

3. 鼻咽癌放射治疗有什么后遗症?(6.3.2)
答: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随生存时间的延长,受照射部位的组织和器官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不可逆的放射后遗症。

严重者可致残,甚全死亡。

因此放射治疗应尽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尽量避免严重放疗后遗症的发生。

(1)口干:放疗的长期副作用,最常见也是影响病人口常生活最大的就是口干。

这是由于放疗使唾液腺损伤而唾液分泌量减少所造成的。

少数病人在治疗后会有少量的唾液分泌恢复,但大部分的病人会有口干的情况,影响口腔卫生和进食。

(2)放射性中耳炎:是较常见的后遗症之一。

放疗后期患者出现耳痛、鼓膜穿孔、溢脓、听力下降等,应及时控制感染,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可行鼓膜抽液和用氯霉素、2%双氧水或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

(3)放疗性龋齿和放射性骨髓炎骨坏死: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因唾液腺损伤而唾液分泌量减少、变稠,口腔pH值发生变化,利于细菌生长。

加之射线的直接损伤,使牙齿变黑、碎,形成残根。

放射性骨髓炎及骨坏死,常见于口腔卫生差或反复根尖感染、齿根脓肿者。

(4)头颈部蜂窝组织炎、软组织水肿及纤维化:头颈部皮肤皮下组织受照射后1-2月,常有额下、颈部水肿。

半年左右可自行消退,轻者无需处理,可以利用张嘴运动及颈部运动来减轻程度。

重者或伴明显喉水肿时,予以消水肿处理。

随放疗结束时间的延长,头颈部受照射软组织纤维化、血液、淋巴循环障碍,局部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急性蜂窝组织炎,伴全身性炎症反应,严重者可致死亡,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

药物:多用红霉素、青霉素,重者加用激素。

放疗后2年左右因颈部软组织、咬肌、颞颌关节纤维变.出现颈部变硬、活动障碍。

软腭、会厌硬化者发生进食呛咳。

蜂窝组织炎反复发作.会加重张口困难,严重者说话及进食均发生困难。

防治方法:防止头面部感染的发生。

嘱患者坚持张口练习及颈部各向活动,也可配合使用活血化淤中药。

(5)放射性颅神经损伤及放射性脑脊髓病:放射性颅神经损伤多发生在放疗后3-5年,后组颅神经损伤多见。

放射性脑损伤,部位以双额叶最多见。

放射性脊髓病,一过性早期放射性脊髓反应,发生在放疗后1-10个月不等,临床表现为低头时背部或四肢触电样感觉。

经适当药物治疗后可在半年左右症状消失。

晚期放射性脊髓病,潜伏期1年以上。

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无力,浅感觉减退至消失,最终瘫痪,发展迅速者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合理设计射野。

将脑脊髓受量控制在允
许范围内。

对某些剂量偏高者都给予营养神经,扩张血管药物,补充维生素配合活血化瘀中药,必要时加用激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