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法学基础理论与应用

02法学基础理论与应用

《法学基础理论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法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是法学知识体系中各法律部门的基础,是法律事务专业必修的基础法学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学习、研究的方法,为学习其他法学部门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法学基础理论与应用》主要讲授了法理学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原理及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重点阐述了法的价值、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等。

通过学习,使中职生系统掌握我国法理学的基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理论,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为学习法律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基础,培养中职生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理解、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1.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学理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自觉地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教学内容结构
《法学基础理论与应用》依据中等法律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性教学。

在内容上由四部分组成,即法的本体(法的性质、法的产生与发展、法的作用、法的体系、法的价值),法的运行(法的创制、法的运行、法律关系),法与社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章节。

内容力求精练、实用、够用,既注重学生知识目标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

课程总学时数144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五、教学实施
(一)学时安排建议128学时。

1.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角色对抗教学法等,开展模拟法庭、模拟解调和仲裁等实践教学活动,将法律原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二)教学方法建议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性教学.
2.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法理知识,做到理论教学和实例、实训相衔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接受知识。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模式,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的特点,以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精选社会典型案例,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

3.教材编写中充分考虑中职生的认知能力,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体现本课程特征,便于学习掌握。

4.教材应紧跟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具有时代性、先进性。

六、考核与评价
1.建立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肯定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性实践活动,并进行正确评价和引导。

3.考核与评价以掌握教学要求的基本内容为主。

最后成绩可以参考如下形式:最后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30%+笔试成绩×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