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ppt
可施加阻力,利用拮抗肌之间的交互
抑制和相继诱导配合外感受器刺激,
如听觉、视觉、触觉。
3. 偏瘫的康复治疗
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措施应早 期介入,但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
预防并发症 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1)体位治疗:患侧卧位 ;健侧卧 位 ;仰卧位。 (2)按摩 (3)被动运动
本病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脑受损症状的局灶性。
二.起病急骤。
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
识、运动、知觉、认知、语言、 精神情绪方面。
易发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心脏病 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病 糖尿病 不良饮食习惯等
偏瘫(hemiplegia):
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名称而是个综
合征。依脑损伤的部位,临床上可
3)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①维持性训练 ;
②使用辅助器具 ; ③健侧代偿作用 ;
④家庭环境改造;
⑤职业、社会、心理康复。
4、其他康复方法: 1)物理治疗; 2)传统康复治疗 。
5、 偏瘫常见合并症及治疗
1 ) 肩 关 节 半 脱 位 ( 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 GHS)又称不整齐肩(the malalingned shoulder)
肌张力和诱发正确的动作。用肌肉牵拉
和轻轻拍打肌腹、将患者置于某一体位、
控制关键点、通过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机制来促进抑制活动。
(2)
Brunnstrom方法:
在最初应用共同运动、联合反应、
和反射活动,来促发恢复进程的开始,
然后不断修正运动模式,使之成为更复
杂的功能性运动,同时也应用本体感受
性刺激和皮肤刺激以辅助促通神经和肌
2.偏瘫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本质:
CVA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
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运动系统
失去其高位中枢的控制,从而原始的、
被抑制的、皮层以下中枢的运动反射
释放、引起运动模nstrom
提出偏瘫恢复六阶段的理论, 阶段Ⅰ 驰缓期 阶段Ⅱ 痉挛期 阶段Ⅲ 联带运动期 阶段Ⅳ 部分分离运动期 阶段Ⅴ 分离运动期 阶段Ⅵ 运动大致正常。
三.偏瘫的康复治疗
1.偏瘫康复治疗的目标、机理及训练原则
CVA的康复治疗的目标。
偏瘫的恢复机理,
脑组织和血管病变的恢复
功能重组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功能再训练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
主要条件,这是一个再学习过程,一种
运动技巧的获得需要多次重复。
功能恢复的生物学基础有3种假说:
(1)机能代偿 (2)联系再通说 (3)功能再通说
偏瘫的训练原则 2. 偏瘫功能训练治疗技术 Rood、Bobath、Brunnstrom、Kabat-
Knott-Voss(又称PNF技术)等技术,
又称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NDT)和神经生理学疗法
(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NPT)。
(3)约有75%的患者上肢功能障 碍,约36%病人病后6个月时 上肢无功能,其中12%最初 上肢无功能的病人可恢复良 好。 (4)瘫痪恢复的顺序是先下肢后 上肢。上肢肩早于手。
上肢联带运动模式
肩胛带 肩关节 肘关节 前 臂 腕关节 手 指 屈肌联带运动 上抬、后撤 屈曲、外展、外旋 屈曲 旋后 掌屈 屈曲 伸肌联带运动 前突 伸展、内收、内旋 伸展 旋前 背伸 伸展
4级
5 级
痉挛减弱,基本脱 离共同运动,出现 分离运动。 1、上肢外展90º (肘伸展,前臂旋 前)。 2、上肢前平举及上 举过头(肘伸展)。 3、肘伸展位,前臂 能旋前、旋后。
痉挛基本消失,协 调运动正常或接近 正常 。
1、 用手掌抓握, 能握住圆柱及球形 物,但不熟练
2、能随意全指伸 开,但范围大小不 等。
2)
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恢复期一般可分为软瘫期、痉挛
期和改善期 。 运动训练大体按照运动发育的顺
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
(1)床上训练:
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身躯等体位 变换,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 伸髋练习(双侧桥式、单侧桥式动 作),上肢活动,下肢活动以及洗漱、 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0 1 2 3 4 5 6
1 2 3 4 5
偏瘫运动功能障碍与下运动神经元损
伤本质不同。
(3)主要评定方法
Brunnstrom Bobath Fugl-meyer MAS、MRC(PNF) 上田敏评价法等 Brunnstrom运动部分的评价可简化 为下表:
Brunnstrom运动评价表
脑血管意外偏瘫的康复治疗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物理康复科
董继超
一.脑血管病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A):
又称脑卒中或中风(stroke),
是一组起病急、血管源性、引起持
续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
中风按病理诊断分: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脑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 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三大类。 脑梗死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 attacks,TIA),脑血栓 (cerebral thrombosis),脑栓塞 (cerebral embolism),腔隙性梗死 (lacunar stroke)。
它们的主要共同特点是:
(1)感觉输入应用
(2)反射利用
(3)人类正常发育顺序应用
运动训练大体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和 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
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
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位
平衡→步行来进行。
(1)
Bobath方法:
又称神经发育方法。特点是利用正
常的自动性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来调节
(2)坐起训练:从卧位到床边坐位,
坐位耐力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
(3)从坐到站起训练:
(4)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 :
(5)步行训练:
①步行前准备运动。 ②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然后扶杖步行 (四足杖→三足杖→单足杖)到徒手步行。 ③改善步态的训练 。 ④上下台阶训练。 ⑤复杂步行训练。
(6)上肢及手功能训练: ①肩关节和肩带的活动 ; ②肘关节活动 ;
下肢联带运动模式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足 趾 屈肌联带运动 伸肌联带运动 屈曲、外展、外旋 伸展、内收、内旋 屈曲 伸展 背屈、内翻 跖屈、内翻 伸展 屈曲
上 1级 2级 肢 手 下 肢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开始出现共同运动 无主动手指屈曲 或其成份,不一定 引起关节运动 最小限度的随意运 动,并开始出现共 同运动或其成分
3级
痉挛加剧,可随意 能全指屈曲,勾状 1、 随意引起共同 运动或其成分 引起共同运动,并 抓握,但不能伸展, 有一定的关节运动 有时可由反射引起 2、坐位和立位时, 伸展 髋、膝、踝可屈曲 痉挛开始减弱,出 能侧方抓握及拇指 现一些脱离共同运 带动松开,手指能 动模式的运动;1. 半随意的、小范围 手能置于腰后。2. 的伸展 上肢前屈90°(肘 伸展)。3.屈肘 90°,前臂能旋前、 旋后 1、开始脱离共同运 动的运动。 2、坐位,足跟触地, 踝能背屈 3、坐位,足可向后 滑动,使屈膝大于 90°
伸肌优势)
脑血管病偏瘫的痉挛模式
头部:头部旋转,向患侧屈曲使面朝向健侧 上肢:肩胛骨回缩,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肘 关节屈曲伴前臂旋后(某些病例前臂旋前)腕关 节屈曲并向尺侧偏斜 手指屈曲、内收 拇指屈曲内收 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后旋 下肢:患侧骨盆旋后、上提 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足跖屈、内翻 足跖屈曲、内收(偶有大趾伸展表现出明显的 Babinski征者)
③腕关节屈伸及挠、尺侧偏移 ;
④掌指、指间关节各的活动 ;
⑤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
动作训练 。
(7)作业治疗训练:
①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②工艺治疗; ③生活自理辅助器的应用。
④家务劳动及户外活动的训练等。
(8)康复训练中注意事项: 脑血管意外复发 心血管合并症 摔到至软组织损伤或骨折 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血压 收缩压超过24.0kPa(180mmHg), 有心绞痛发作或严重心率失常时 应暂停训练
从共同运动到分离 运动: 1、立位,髋伸展 位能屈膝。 2、立位,膝伸直, 足稍向前踏出,踝 能背屈 。
6 级
1、能进行各种抓 握;2、 全范围的 伸指;3、 可进行 单个指活动但比健 侧稍差 。
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1、立位髋能外展 超过骨盆上提的范 围。 2、立位,髋可交 替地内、外旋,并 伴有踝内、外翻 。
肉。
(3)
Rood方法:
又称多种感觉刺激疗法,其核心是利
用多种感觉(冷、温、刷、振动、扣
打、牵张、压迫等)对于不同种类的
神经纤维(A、B、C三类,A类又分为
α、β、γ、δ群)可以产生不同的
促通效果。
(4)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
(PNF):
是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促使某
些特定共同运动模式中肌群的收缩。
2)肩痛:
3)肩-手综合症: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
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
RSD)。
4)肌肉的废用性萎缩;骨质疏松(三个月可
见);异位骨化;起立性低血压(姿势血
压调节反射);挛缩;骨折;脑卒中偏瘫
患者体力下降;肢体痛等。
6.心理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