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气道管理护理技术

人工气道管理护理技术


5、效果评价
湿化效果评价
1、湿化满意 2、湿化不足 3、湿化过度
气管导管气囊的管理
类型 压力 测定方法 充气方法
气管导管气囊的管理(续)
类型:低容高压;高容低压
压力:理想的压力是既能达 到封闭效果又不会造成气管 壁损伤,适宜的压力:18.421.8mmHg酌减[1]
[1]小儿机械通气336.
气管导管气囊的管理(续)
• 7、气囊放气后注意气道吸引 • 8、充分利用管路支架,避免压迫导管 • 9、拔除气管导管后给养或CPAP
机械通气的护理(续)
• (四)观察和护理
• 1、生命体征
• T、P、R、BP
• PIP、PEEP较高
回心血量

尿量减少;
肾灌
• 机械通气时R会被抑制,特别是潮气量大时 会导致自主呼吸停止;
• 皮肤潮红、多汗、表浅静脉充盈 CO2 潴留 意识状态改变甚至昏迷
人工气道管理的 护理技术
1 人工气道温湿化 2 气管导管气囊的管理 3 胸部物理治疗 4 机械通气的护理 5 感染的预防
人工气道温湿化
1、目标
气道温湿化的目标
100%的 湿化, 37℃
2、方法
气道温湿化的方法
恒温湿化 器:
较常用; 湿化效果
好; 注不用加 水; 易被痰栓 堵塞; 儿童不宜 使用
气管内滴注
湿化: 1、间歇-婴 幼儿1ml/
次,q2h 2、持续滴 注-3-4ml/h,
不超过 10ml/h; 0.45%的盐 水胜于NS
雾化吸入
3、湿化不足的危害
湿化不足的危害 1、削弱纤毛运动 2、排痰困难及缺氧
3、引起肺部炎症或感染加重
4、降低肺顺应性
4、湿化过度的危害
湿化过度的危害
长时间吸入超过较高温气体(37℃40℃,相对湿度100%)也会使纤毛系 统受损,肺顺应性下降
机械通气的护理(续)
• 2、一般观察项目 • 日均痰量 • 吸痰次数 • 痰湿化程度 • 呼吸道刺激症状 • 呼吸道阻力情况
机械通气的护理(续)
• 3、胸部体征 • 是否有肺不张及气胸 • 4、R、VT(5-8ml/kg)、MV、PIP • 5、血气分析
机械通气的护理(续)
• (五)气管内吸痰技术 • 1、有效排痰程序 • (1)、评估 • (2)、根据
测定:1、手捏法;2、气囊测定法;3、定量充气 充气方法: 1、最小漏气技术;2、最小闭合技术 放气方法:两人配合;选用可冲洗气囊气管导管
胸部物理治疗
作用 禁忌症
方法 注意事项
胸部物理治疗(续)
作用:促进肺复张,保持肺泡换气;利于引 流;通过变换体位最大限度的增加心肺功能; 改善通气/血流比值; 方法:(略)
禁忌症:严重心血管状况不稳定者,如低血 压、肺水肿、肺出血、咯血;未经引流的气 胸、肋骨骨折者
注意事项:(略)
机械通气的护理
一、气管插管的分类及优缺点 二、检查气管插管位置的方法 三、气管插管的护理 四、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五、气管内吸引技术 六、人机对抗的观察和处理 七、意外拔管的观察和处理
机械通气的护理(续)
• (三)、气管插管的护理 • 1、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导管位置异常并进
行处理 • 2、床头抬高30-45°,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 3、导管做好标记,固定牢 • 4、牙垫选择比导管稍大,避免咬管 • 5、注意口腔护理
机械通气的护理(续)
• 6、若气道阻力过大或者导管过细,死腔量 大,可相应将气管导管远端剪短或减少呼 吸回路上的L接头
机械通气的护理(续)
• (一)、气管插管的分类和优缺点 • 1、分类:经鼻和经口 • 2、优缺点: • 经口—容易,刺激咽喉部,不好固定 • 经鼻—易耐受,留置时间长,便宜口腔护
理,脱管机会少,不易插入,压迫鼻腔易 造成鼻腔损伤和将细菌带入下呼吸道而引 起感染
机械通气的护理(续)
• (二)、检查气管插管位置的方法 • 听诊; • 观察:ETCO2;SPO2; • 胸片—金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