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编第二章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课件
新编第二章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课件
PPT学习交流
16
(三)敏感期的意义
• “老妈妈正在火炉旁打毛线袜子。由于年事已高,眼神不 济,经常脱针而不察。等到织完之后,袜子上有多处脱针, 因此袜子就不耐穿。与此同理,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错过了 敏感期的某一部分,但还是可以长大成人。然而未能够充 分发挥本身具备的能力,本来应该获得的强而有力的完整 形象将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想。”
PPT学习交流
5
儿童观
• 是成人对儿童的看法及态度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 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教育同儿童发展之 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是形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 育实践的前提。
PPT学习交流
6
蒙台梭利儿童观
• 是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 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观点,又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实验 研究以及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命哲学的 理论加以阐述和发挥的。
PPT学习交流
15
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 1.语言敏感期(0-6岁) • 2.秩序敏感期(2-4岁) • 3.感官敏感期(0-6岁) •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 5.动作敏感期(0-6岁) •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 7.阅读敏感期(4.5-5.5岁) • 8.文化敏感期(6-9岁)
PPT学习交流
10
(三)儿童秩序感的培养
• 1.物品摆放的秩序性 • 例如:室内活动区域按顺时针方向有序地摆放。从日常生
活练习领域——感官教育领域——数学教育领域——文化 艺术教育领域。活动区域材料用具的摆放井然有序。 • 2.蒙氏教具本身的秩序性 • 如长捧:由10根从100 cm递减到10 cm长的红色角棒组成, 角棒粗细相同,长短不同,可用来帮助幼儿认识长短、比 较长短
PPT学习交流
11
• 3.蒙氏教学中的秩序性
• (1)有序的练习
• 如使用勺练习“舀”的动作:大勺舀米→小勺舀玻璃 球→小勺分纽扣。
• (2)有序的展示方法 如教师展示切香蕉的方
法是:
①把切香蕉的托盘从橱柜里取出,搬运到桌子上。
②分别取出砧板、小碟、牙签盒和刀,摆放好后洗手。
③取一张餐巾纸铺于砧板上,把香蕉平放于餐巾纸上。
PPT学习交流
13
二、敏感期
• 敏感期是指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中某事物的感知 极其敏锐,产生无法抗拒的冲动,而且相应器官的机能也 急速发展的时期。
• 敏感期最早是由荷兰生物学家德佛里在研究动物时发现的。
PPT学习交流
14
(一)敏感期含义
•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敏感期,即在
某一特定的时期幼儿有某种心理倾向性,从而使
儿童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刻对一定的事物或活动
表现出积极性和兴趣,并能有效地认识事物和掌
握活动,而过了这一时期上述情况便会消失而且
不再出现。
蒙台梭利曾以蝴蝶幼虫为例对敏感期加以说明。她说 有人做过实验,某种蝴蝶刚孵化出来的幼虫最初只吃 小树枝顶端的嫩芽,原因不是它生来知道自己所需的 嫩芽位于小树枝的顶端,而是因为它生来最初的日子 里对光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性,而这种对光的强烈的感 受性自然地引导幼虫以独特的方式爬往明亮的地方, 最后到达小树枝的顶端,从而得以享用嫩绿的幼芽。 但是,当蝴蝶的幼虫不再需要择食嫩芽的时候,它对 光的敏感也就消失了。也就是说,蝴蝶幼虫对光的敏 感时期结束后它就可以吃较为厚硬的树叶了。
原有的物体有序排放的记忆。
PPT学习交流
9
(二)内部秩序感
• 关于内部秩序感,蒙台梭利认为大自然已经给儿童提供了 一种特殊的敏感性,这一特性能使他感受到身体的各种姿 势和位置。
一位英国保姆请假离开一段时间,她找了个能干的保姆顶 替她几天。但这个替代保姆再给小孩洗澡时遇到了很大的 困难。无论什么时候,小孩一洗澡就会变的绝望和不安, 直到原来的保姆回来,小孩才又开始喜欢洗澡了。 经过比较她们发现,第一个保姆给小孩洗澡时,是右手靠 近他的头,左手靠近他的脚;第二个保姆恰好和她相反。 这种情况反映了内部秩序敏感期的力量,在这段时间里, 大自然正在发挥着创造作用。
• 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可以追溯到他出生的第一个月
一个6个月大的小女孩呆在一个房间里,一位妇女走了进来 并把阳伞发在了桌子上,这个孩子看了一会儿阳伞,然后 哭了起来。那位妇女以为她要阳伞,就把阳伞微笑的送到 她的面前,但小女孩推开阳伞哭闹的更厉害了。正当妇女 和小女孩都焦躁不安时,小女孩的母亲把阳伞拿走并放到 了另一个房间里,小女孩立即安静下来。使她不安的原因 是那位妇女把伞放在了桌子上,这严重打乱了这个小女孩
• -----蒙台梭利Βιβλιοθήκη PPT学习交流17
三、有吸收力的心理
• 儿童拥有独自学习的能力,他有一颗能够吸收各种知识的心灵。我们 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儿童阶段形成的,而且是在人生头三年形成的。
• ——玛利亚•蒙台梭利
PPT学习交流
7
一、儿童的秩序感
• 儿童具有双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与儿童 对他所在环境的体验有关;还有一种是内部的秩序感,它 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 这种敏感必可以称为“内部定位”。——玛利亚•蒙台梭利
PPT学习交流
8
(一)外部秩序感
• 蒙台梭利认为外部秩序是各种物品与环境的关系,即每种 物品在环境中应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④拿刀,按画在香蕉上的控制线切香蕉,切好后把香蕉一
块一块放进小碟中。
⑤取毛巾把刀刃擦干净后,把刀合上放好。
⑥取切好的香蕉块剥皮后放于另一小碟中,插上牙签并把
香蕉皮丢掉。
⑦收拾整理用具,并放加原处。
⑧洗手,品P尝PT香学习蕉交。流
12
• 4.蒙氏工作常规的秩序性 • 维持作息时间的规律性和地点相对固定性
第二章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PPT学习交流
1
• 教学目标: • 1. 掌握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 2. 了解蒙台梭利的教师观。 • 3. 理解蒙台梭利的教学观。
PPT学习交流
2
• 回忆讨论蒙台梭利的生平和对世界幼儿教育的贡献
PPT学习交流
3
第一节 蒙台梭利儿童观
PPT学习交流
4
• 一、儿童的秩序感 • 二、敏感期 • 三、有吸收力的心理 • 四、儿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