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Erythema:红斑2、PUV A光化学疗法(psoralen-ultraviolet-A,PUV A)机理:内用或外涂光敏剂后照射UV A,诱发光毒性反应治疗皮肤病适应证:银屑病、白癜风、蕈样肉芽肿、斑秃、特应性皮炎等副作用:白内障、皮肤老化、皮肤癌等禁忌证:妊娠、光敏性疾病、白内障、儿童3、Nikolsky sign: 用于检查水疱和大疱的位置在表皮内还是在表皮下压疱扩展推疱移动疱壁撕裂表皮搓脱4、wheal5、同形反应6、吉-海反应由于青霉素注射后引起大量螺旋体迅速死亡释放出大量异种蛋白(内毒素),可引起机体发生急性超敏反应,叫Jarisch Herxheimer反应。
在用青霉素治疗心血管或神经梅毒前1日开始口服0.5mg/kg.d强的松连续3天以减轻J-H 氏反应。
7、丘疹与斑块丘疹(papule):局限性、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直径小于0.5或1cm。
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颜色、形状或表面状况可不同。
丘疹可因局部细胞增殖、炎性细胞浸润或代谢产物积聚而形成斑块(plaque)为直径大于1cm的扁平、片状、实质性或浸润性的隆起性损害。
其可由较大丘疹扩大发展而来或由多数丘疹融合而成。
其形成原因同丘疹。
8、风团与荨麻疹风团(wheal or hive)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性的扁平或圆顶隆起性损害,常呈淡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可有红晕,边缘不规则可呈伪足状。
风团的形态、大小、数目不一,消退后不留痕迹。
9、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及Auspitz征皮疹表面银白色鳞屑(silvery white scale),搔刮成层如蜡滴,称为蜡滴(wax flakes)现象发亮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点状出血10、皮肤划痕症11、Lichenification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 :皮肤因反复搔抓、摩擦等机械刺激而形成肥厚性斑块状损害,皮沟变深、皮丘隆起似皮革状,可伴色素沉着苔藓样变病理特点为表皮角质层和棘层增厚,真皮炎症细胞浸润12、Ramsay-Hunt综合征:当膝状神经节受累而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患者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1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第一次总论1.表皮和真皮的层次(组织学照片)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真表皮连接乳头层真皮网状层真皮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约为28天2.皮肤的屏障功能:双向性和多功能性双向性:对外:防护物理性损伤;防护化学性刺激;防御微生物作用对内:防止机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丢失多功能性:水合作用;机械屏障;通透性屏障;防水屏障;抗微生物屏障;抗氧化屏障;抗紫外线辐射屏障;抗炎症屏障角质层是决定表皮屏障的重要结构!!3.皮肤病及性病的临床表现症状:瘙痒;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全身症状体征:4.原发损害(primary lesion):皮肤病理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最早损害。
⑴.斑疹:斑疹(macule)为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
其大小、形状及颜色不一,边界也不一定规则。
斑片(patch)为直径大于1cm或2cm的斑疹。
出血斑;色素减退斑;色素沉着斑⑵.丘疹:局限性、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直径小于0.5或1cm。
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颜色、形状或表面状况可不同。
丘疹可因局部细胞增殖、炎性细胞浸润或代谢产物积聚而形成⑶斑块(plaque)为直径大于1cm的扁平、片状、实质性或浸润性的隆起性损害。
其可由较大丘疹扩大发展而来或由多数丘疹融合而成。
其形成原因同丘疹。
⑷结节:真皮或皮下组织⑸风团(wheal or hive)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性的扁平或圆顶隆起性损害,常呈淡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可有红晕,边缘不规则可呈伪足状。
风团的形态、大小、数目不一,消退后不留痕迹。
⑹水疱(vesicle)及大疱⑺脓疱(pustule)为内含脓液的局限性、隆起性、腔隙性损害。
⑻囊肿(cyst)小结:结节与丘疹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较后者深而大。
有时将表皮局限性增生伴真皮炎性浸润形成的稍大隆起性硬性丘疹也称结节,如结节性痒疹。
将较大的结节(直径超过2-3cm者)称为肿块或肿物。
☐空腔性损害:水疱(vesicle)、脓疱(pustule)、囊肿(cyst)。
☐平面损害:斑疹(macule),有时结节(nodule)、肿瘤或囊肿不高出皮面。
☐隆起性、非空腔性损害:丘疹(papule)、斑块(plaque)、风团(wheal)、结节或肿瘤。
5.继发损害(secondary lesion):由原发损害经病情发展转变而来,或由原发损害经搔抓、感染、治疗或组织修复而产生。
(1)鳞屑(scale)即皮肤碎屑或碎片,为即将脱落或堆积增厚的表皮角质层细胞,由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引起。
(2)浸渍(maceration)(3)裂隙又称皲裂(fissure or rhagades)(4)痂(crust)是由皮损表面渗出的浆液、脓液、血液、坏死组织和药物混合后干涸结成的附着物。
(5)表皮抓破或抓痕(scratch mark or excoriation)(6)糜烂(erosion)(7)溃疡(ulcer)(8)瘢痕(scar or cicatrix)(9)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 :皮肤因反复搔抓、摩擦等机械刺激而形成肥厚性斑块状损害,皮沟变深、皮丘隆起似皮革状,可伴色素沉着苔藓样变病理特点为表皮角质层和棘层增厚,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有组织缺损的继发疹:裂隙、糜烂、溃疡、抓痕(表皮剥脱)。
☐高出皮面的继发疹:鳞屑、痂、苔藓样变、瘢痕。
☐可低于皮面的继发疹:瘢痕、萎缩、硬化。
☐其它:浸渍。
6.皮肤损害的检查:视诊;触诊;玻片压诊;刮诊;嗅诊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掌握1.皮肤病的外用药物治疗(种类、剂型和治疗原则)。
2.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的适应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一.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一)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病因、发病机制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 drugs);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维A酸类药物(retinoids)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过敏瘙痒者:止痒剂(二)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皮损特点1.急性皮炎无糜烂渗液──粉剂、洗剂、湿敷2.急性皮炎糜烂、大量渗液──溶液湿敷3.亚急性皮炎少量渗液──油剂或糊膏4.亚急性皮炎无渗液──乳剂5.慢性皮炎——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6.单纯瘙痒无皮疹时──乳剂、酊剂、振荡剂(三)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用药),药物(时间、部位、次数、不良反应)二、系统药物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 drugs)✧组胺受体:四种✧抗组胺药通常指H1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三代✧皮肤科适应证:各种瘙痒性皮肤病。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皮炎湿疹、慢性单纯性藓、药疹、异位性皮炎、瘙痒症等。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二.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ultroviolet ray)生物效应: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维生素D3合成、抑制细胞过度生长、镇痛、止痒、促进色素生成、促进上皮再生、免疫抑制等按照波长分为:UVC,波长180~280nmUVB,波长280~320nmUV A,波长320~400nm窄谱UVB(narrow-band UVB,NB-UVB)➢滤除其他波长紫外线所产生的波长为311nm左右的窄谱中波紫外线➢机制:诱导T细胞凋亡、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下调炎性细胞因子、促进黑素细胞活性➢适应证: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MF➢副作用:皮肤红肿、瘙痒、色素沉着➢注意事项:眼睛防护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原理:光敏剂(如血卟啉、丫啶橙、美蓝等)聚集于肿瘤组织,在特定波长激光作用下被激发产生单态氧或其他自由基,造成光敏剂所在肿瘤组织坏死➢皮肤科适应证: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癌、Bowen病、恶性黑素瘤、蕈样肉芽肿)、寻常疣、尖锐湿疣、痤疮、玫瑰痤疮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一.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以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并伴有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
二.临床表现:自觉症状:神经痛。
皮疹特点:①疹型演变:红斑─丘疹、丘疱疹和水疱(群集性)─干涸吸收或破裂糜烂结痂,重者有溃疡和瘢痕。
②单侧、带状排列: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于身体一侧。
③好发部位: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腰骶神经。
Ramsay Hunt综合征:当膝状神经节受累而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患者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指当皮损消退后(通常1月后)神经痛仍持续存在,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三.诊断:根据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有明显神经痛等特点,带状疱疹一般诊断不难。
带状疱疹应与单纯疱疹、丘疹性荨麻疹等鉴别。
四.治疗:治疗原则:抗病毒、镇痛、消炎、防止并发症。
全身治疗:抗病毒:阿昔洛韦止痛:萘普生、消炎痛、扶他林、曲马多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疣一.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或黏膜上皮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
临床上常见有四型: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二.临床类型1.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俗称刺瘊或瘊子。
好发年龄: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自觉症状:不明显。
好发部位:手足背及指趾缘等处。
寻常疣的皮疹:正常肤色、灰黄或污褐色的半圆或多角形角化性丘疹,可呈花蕊或刺状,表面粗糙,周围无炎症,触之较硬2.扁平疣(verruca plana):俗称青年扁平疣。
3.跖疣(verruca plantaris):发生于足跖部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一.传染性软疣是由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MCV)感染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表皮增生性皮肤病。
传染性软疣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自身接种或性接触传播二.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周至6个月。
皮疹特点:粟粒至黄豆大的灰白或珍珠色半球形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呈脐凹状,可排出或压挤出乳酪样物质(软疣小体) 。
三.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治疗:在无菌条件下,用刮匙将疣体刮除,也可用有齿镊或弯血管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内容物,然后外涂碘酊等。
细菌性皮肤病:脓疱疮➢脓疱疮的临床表现。
➢脓疱疮的局部治疗原则。
一.脓疱疮(impetigo)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主要以皮肤发生脓疱为临床特点的一种急性皮肤化脓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