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植桃树栽培管理技术

密植桃树栽培管理技术

第一章密植桃树栽培管理技术第一节栽培模式采用株距为1米、行距为3米,亩栽222株的主干形栽培模式。

第二节主干形的树体结构及特点一、树体结构中心主干直线延伸,成年后树高3米左右,无主枝结构,中心主干上离地40厘米左右以上密布侧生结果枝组,拓展度控制在50厘米以内,株间持有20厘米的间隙。

着生在中心干上部与下部的侧生状结果枝组,生长势力与大小基本均匀,主干与枝组间的夹角较大,在75度以上。

二、特点1、成形快,早高产。

定植芽苗,当年树高可达2米以上,第二年可达3米以上,而且能基本成形,第二年即能结果,第三年亩产可达1吨左右,成年后亩产可达2--3吨。

2、果实大、品质好。

通过合理留果,保持适当的叶果比例,则果实个头大。

自上而下,叶片都能得到充路的光照,结果部位与中心干的距离较一致,且离得近,所以果实品质一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风味浓郁。

3、结构简单,修剪容易,修剪时主要是搞好夏季的摘心和冬季的回缩,便于掌握。

第三节园地选择桃园应建立在交通方便、地势高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便于灌溉,土壤的PH值在7左右,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地方。

第四节品种的选择品种是否确当,关系到今后是否能早投产、效益高,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具备:一是果形大,外观美,内在质量高;二成熟时间能避开水果大量上市的高峰;三是自花授粉结果能力强,进入结果期早的品种。

如春雪、中油4号、丽春、中油10号等。

第五节定植一、定植前的大田准备深翻土壤,进行晒垡,改善土壤的熟化理化性状,然后按照定植行距,主干形的通常栽植行株距密度是1米×3米,开好畦沟,畦面整形龟背形,并做到三沟配套。

二、苗木的选择苗木以芽苗为佳,必须选择根系发达,茎干粗壮,芽头饱满,无病虫害,嫁接处愈合良好的苗木。

成品苗可以留50---60厘米定干。

三、定植时间以秋未冬初定植为最佳,秋季桃树落叶开始休眠,根的生理活动也逐渐缓慢,此时进行定植对根的影响少,由于离萌芽时间长,根系与土壤密结程度高,随着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根系就能活动生长,有利于早发新根和地上部的正常发芽,有利于前期的新梢生长,是早期高产的关键之一。

四、栽植技术在栽植之前1个月以上挖好定植穴,栽植时做到深穴浅栽,穴深60厘米,宽60厘米,将穴内挖出的生土与熟土分别堆放在穴的二旁。

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约15千克)与生土拌和后回入穴内,稍加踏实,然后再将熟土回入穴内。

栽植时,根系应自然伸展,防止弯曲,接芽面上东南,扶正苗木后进行填土,填土时切忌架空,使根系与土壤密结,并及时浇透水,定植后的次日用双脚将根周土壤踏实,再进行培土,栽植深浅与苗木原来的根茎稍高于畦面,避免栽植过深。

并立支柱,保证主干与地面垂直生长。

第六节管理技术一、第一年管理主干形栽培的关键时期在第一年,定植的当年,要尽量促进主干的延伸生长,同时要促进副梢的充分发生。

因此除了定植时必须施好腐熟的有机肥之外,在生长阶段,必须做到以氮为主的薄肥勤施,否则,在主干中间的局部区域长不出副梢,而形成空干。

在主干上离地面40厘米之内的副梢,易于变弱,结实后易垂地而腐烂,因此在出现之初即可疏除,以上的副梢绝对不能疏除。

但要及时进行摘心,这是主干形栽培的成败关键,副梢的摘心有三个作用:一是避免副梢生长过粗过大,而影响上部副梢的发生,形成局部空干并抑制主干的延伸生长;二是促使副梢靠近主干分枝;三是缓和副梢生长,促进花芽分花。

新植桃苗成活后会发出3--4个新梢,当新梢长到20--30厘米时,选择一个生长旺盛、直立的作为主干培养,并绑缚在支柱上。

其余2--3个新梢在基部留2--3片叶摘心。

当主干上的一次副梢长度达到20厘米时,在基部留2-3个叶片进行摘心,可长出1-2个二次副梢,其上的腋芽一般都可形成花芽,成为第二年的结果枝。

摘心后长出的二次副梢,如果长势强的话,可在基部留2-3个叶片再进行摘心,抽生的三次副梢可形成良好的中短果枝。

摘心时应按付梢生长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地进行,一般需要3次左右,6月份是摘心的重点时期。

据观察摘心后在7月上旬以前长出的二次副梢,才能形成花芽。

其后摘心所发的二次枝,大部分是只有叶芽,而没有腋芽。

因此摘心时间的掌握应宁早不可迟。

为抑制副梢生长过旺过长,还可用拉枝的方法,使直立的副梢转变成水平状态,经处理后,大多数副梢会缓和生长,花芽形成也好。

也可以采取副梢基部转枝、扭枝等办法缓和生长势,只要副梢管理进行得适当,就大大地减轻了冬季的修剪工作量,修剪时主要是对过密的侧枝进行必要的疏除。

第二年主干需继续延伸,因此主干的延长枝绝不能短截,要保证主干延伸的优势,对着生在主干上部的侧枝,在冬剪时,在基部留2-3芽进行短截,次年新梢抽生后及时进行摘心,使抽生的副梢生长缓和形成花芽。

为了促使花芽形成,可以在7月中旬喷施150---200倍多效唑,注意不要喷主干延长头,如果长势旺盛,可以间隔10天再喷一次。

夏季从5月份开始,要防治好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主要是直立中干的嫩梢,如果直立干的新梢遭到危害,那么横向枝就有了势力,生长就特别旺盛。

这样中干既长不稠,还给控制横向枝带来负面影响。

防治梨小时间要长,从5月份一直到9月初,具体用药,灭幼脲3号和菊脂类农药,但间隔期不能超过10天,否则容易被梨小危害桃梢。

二、第二年管理经过一年的生长,树高一般可达2米左右,但尚未达到计划高度,因此管理重点仍然是培养树形,同时要适当地结果,否则会造成树势过旺扰乱树形,但过量结果又会影响主干延伸和上部副梢的发生。

在管理过程中,除了继续搞好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外,对树体的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促进主干的直线延伸,其高度应超过计划高度50厘米左右,如果计划高度是3米,即让其延伸到3.5米之后,再通过挂果实现缓和树势,树势缓和后,逐渐落头降低高度。

二是,二年生时,随着主干的延长生长,主干上的副梢,也会随之萌发抽生,对生长势强的副梢,采用同第一年一样的方法进行摘心,培养成结果枝,生长较弱的副梢可不予摘心,摘心的时期也应在6月份进行,否则会影响二次枝花芽形成。

三是,只要夏季摘心搞好了,二年生的冬季修剪量也很少,但结果后的弱枝组要进行回缩,方法是回缩到后部弯曲处长出的长果枝分枝处,以保持靠近主干结果。

四是,合理留果,第二年的留果量每株挂果控制在25-30个左右,主干的上部不能挂果,在花前将花蕾疏除,以保证树体的正常生长,对下部侧枝(结果枝)上的果实在5月下旬-6月初,大小果基本明显分离时,对挂果多的幼树要进行疏果,以疏去结果枝后部的果实为主,留下前面的果实,在果实重量的作用下。

使结果枝弯曲下垂,这样,顶端的长势受到抑制,在弯曲处背上可抽出较好的新梢,其上形成花芽,供次年结果,同时,还可在下部长出几个短果枝来,冬季修剪彩时在弯曲处进行短截。

对几个短果枝在花前进行疏去花蕾,又可长出新梢其上形成花芽,下年进行更新回缩,这样可保证靠近主干结果。

三、第三年以后的管理经过二年的精心管理,树高一般可达3米左右,其后的管理要围绕稳定树势,更新结果枝组为重点,树高达到3米后,要让主干顶部结果,这样长势会缓和,此时回缩,但不会冒条徒长,也可持续挂果几年后,再行落头,降低高度。

三年生树如果夏季管理得当,冬季修剪量也很少,但随着树令的增长,要逐渐更新枝组。

修剪措施上一是以疏枝为主,疏除竞争枝、强旺枝、过密枝,令主枝、中心干单轴延伸,控制上强,保持上稀下密,主枝与主干、枝组与主枝的粗度比分别控制在1 ∶(3 ~ 4)和1 ∶ (4 ~ 5)。

主枝、枝组过粗时,疏去其上部分枝梢或加大枝角,削弱其长势。

中长果枝甩放结果后,利用基部抽生的新中长果枝结果。

二是回缩或疏除结实后下垂接近地面的枝组;三是结果后过弱的枝组进行更新复壮;四是侧枝过大,互相交叉时,采取疏除或回缩,使之互不干扰,各占一方,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

三年生以后,桃树主干形栽培在修剪时的核心任务,要根据枝的长度和势力,调节结果量和修剪量,实现稳定产量、稳定树势、更新复壮结果枝组和靠近主干结果之目的。

四、花果管理为提高坐果率在初花期、盛花期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或0.3硼砂+1.8爱多收6000倍液,也可喷多元素叶面肥。

注意枝条生长动态,枝梢若出现旺长现象,立即喷15%多效唑200-300倍液控制旺长,特别是硬核期前后一定要控制旺长,防止生理落果过重。

在硬核期后生理落果后,立即进行疏果定果。

在果实刚开始着色时,采取吊枝、拉枝、摘除遮光叶等措施促进着色。

依据各品种最佳采收期进行采摘卖果。

第二章肥水管理一、定植当年定植前挖60厘米×60厘米的定植沟,表土、底土分开堆放,沟底铺10厘米左右厚的杂草或秸秆,将表土与有机肥混合后填入沟内,回填完毕浇一水沉土。

然后按1米的株行距进行定植,定植完再浇一小水。

待土表半干时,进行地膜覆盖保墒。

当新梢长至10厘米左右时开始追肥,每亩施尿素15千克,施肥厚立即浇水或雨后追施,每20天左右施一次,至6月上旬共追4-5次尿素;6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追施多元复合肥。

每亩施15千克。

结合喷药或单喷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或喷氨基酸叶面肥600倍液等。

秋季在定植沟一侧树冠外檐下,挖60厘米×60厘米的条沟施基肥,每亩施优质烘干鸡粪1500千克、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等。

二、结果树每年秋季结合深翻改土,开沟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适量化肥。

每亩施优质烘干鸡粪1500千克、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15千克、硫酸亚铁15千克。

春季萌芽前施催芽肥,以尿素为主,每亩施15千克;落花后幼果期施花后肥,每亩施尿素15千克;硬核期前期施硬核肥,以多元复合肥为主,每亩施20千克;中、晚熟品种在果实膨大前,追施膨果肥,每亩施多元复合肥20千克。

所有施肥后立即浇水。

根据墒情及时浇好萌芽水、花后水、硬核水、膨果水、封冻水等,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涝。

生长季节为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叶面喷施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氨基酸600倍液等。

第三章、病虫害综合防治第一节桃树炭疽病本病是江南地区桃树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桃果和枝梢,严重时果枝大量枯死,果实大量腐烂。

一、危害症状小幼果染病后很快干枯成僵果悬挂枝上;较大的果实发病后病斑凹陷、褐色,潮湿时产生粉红色黏质物(病菌孢子),病果很快脱落,或全果腐烂并失水成为僵果悬挂枝上。

枝条发病主要发生在早春的结果枝上,病斑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伴有流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也密布粉红色孢子,当病斑围绕枝条1周后,枝条上部即枯死,病枝末枯死部分,叶片萎缩下垂,并向正面卷成管状。

二、发病规律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在病枯枝和病僵果上越冬,次年早春产生孢子,侵染结果枝,以后陆续向花、果传播,加重为害。

阴雨连绵、天气闷热时容易发病,在连续阴雨或暴雨后常有一次暴发;园地低温、排水不良、修剪粗糙、留枝过密及树势衰弱和偏施氮肥时,容易发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