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觉验光》PPT课件
▪ 在日常的工作中大家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由于调节的干扰,使得 近视眼的检查结果比实际值偏深,远视眼的结果比实际值偏浅
▪ 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过矫”了 ▪ 屈光不正与调节的关系
▪ 远视眼 —— 看远时,物像落在视网膜后,为了看清需要调节;看近时需要 进一步的调节
▪ 近视眼 —— 看远时,物像落在视网膜前,调节可使物像更模糊,故不调节; 看近时不用调节或所用调节比正视眼低
▪ 先加后换的原则更换镜片(尽量创造雾视的环境)
具体老说就是:负镜和负镜之间的更换,先取下原镜片再加上
新镜片;正镜和正镜之间的更换,先加上新镜片再取下原镜片
编辑课件ppt
20
编辑课件ppt
21
双色试验
▪ 不同颜色可见光的波长不同,通过同一折射界面时,其 偏折的程度也不同,因而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散开为七 种不同的颜色,此现象称为“色散”
▪ 红色光波长长,折射率小,聚焦远;紫色光波长短,折 射率大,聚焦近;这种不同颜色光在轴上成像的位置差, 叫做色像差
编辑课件ppt
22
思考7:最后这-0.25D球镜是否应该加上去?
思考8:初次MPMVA的结果为?
编辑课件ppt
18
பைடு நூலகம்
注意事项
▪ 过度的雾视,使得视标过于模糊,即使被检眼产生了明 显的调节,被检者也不能察觉出物像模糊程度的改变
解决方法:将视力雾视到0.2~0.5,刚好能分辨出 视标的方向,但保持视标是模糊的
编辑课件ppt
19
单眼注视状态下,调节松弛会受到阻碍
解决方法:进行双眼的同时雾视,在双眼平衡中会用到
对于儿童、青少年、远视者,雾视法放松调节的 效果不理想
解决方法:用药物麻痹睫状肌——也就是常说的散瞳验光
如果被检眼有较大的散光,散光轴位和度数的不准 确会对雾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解决方法:精确散光后,再次进行雾视
客观检查的结果 OD -3.50/-1.50×10
步骤1:将-3.50球镜和-1.50柱镜放在试镜架上,柱镜的轴位在10度,矫正 视力1.0
思考1:已经测出准确的度数,可以配镜了,是吗?
思考2:如果不是,那应该怎么做?
步骤2:人为地加+1.50D的球镜,这时试镜架上的度数为-2.00球镜和1.50柱镜,矫正视力为0.6
12
操作方法
▪ 以客观验光的结果为基础 ▪ 逐渐增加正球镜,直到视力下降到0.2~0.5 ▪ 一般先单眼进行,再双眼进行 ▪ 所增加的正球镜的度数就称为雾视量 ▪ 一般常用的雾视量为+1.00~+2.00DS
编辑课件ppt
13
雾视后,应尽量的鼓励病人看清视标 这一过程可以迫使被检眼尽量的放松调节
编辑课件ppt
15
如何去判断MPMVA的终点呢?
变小变黑法
当增加-0.25D球镜时,病人也许会感觉“更好”了, 但视力并没有再提高,实际上视标变得“更黑更 小”
所加的这-0.25D球镜就是不合理的,应该去掉,保
红绿色留法上(一个双度色数实为终验点)球镜度数
编辑课件ppt
16
操作实例
患者,男,24岁
步骤5:再增加-0.25D的球镜,这时试镜架上的度数为-1.50D 的球镜和-1.50D的柱镜,矫正视力为0.4
依此类推 当加到-2.75D球镜和-1.50D柱镜在试镜架上时,矫正视力可以达到1.0
步骤6:再增加-0.25D球镜,这时试镜架上的度数为-3.00D球 镜和-1.50D柱镜,矫正视力仍为1.0
编辑课件ppt
10
雾视法
人为的在被检眼前加上一定度数的正透镜,使平行光线 入射被检眼后,焦点或焦线移到视网膜前,形成暂时性的人工 近视,这种方法就称为雾视法。
雾视后,类似于近视眼的情况,调节只会令视标 更加模糊。因而,被检眼为了使物像看得更清晰些, 被迫放松调节
编辑课件ppt
11
雾视法
编辑课件ppt
▪ 在眼睛前放置一些镜片,使得无穷远的物像与视网膜 形成光学上的共轭关系
▪ 检查的是人眼,而不是光学仪器 ▪ 目的:确定能够使病人获得清晰和舒适的视力的
眼镜片的方法
编辑课件ppt
3
优缺点
▪ 优点:
▪ 验光结果更加接近病人的需要 ▪ 注重双眼视觉
▪ 缺点:
▪ 检查程序比较烦琐 ▪ 需要病人较好的配合 ▪ 受到一定的限制
思考3:雾视量是否足够?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步骤3:再增加+1.00D的球镜,这时试镜架上的度数为-1.00球镜和-1.50 柱镜,矫正视力为0.2
思考4:这样的雾视可以了吗?接下来做什么?
思考5:预计应增加多少负球镜编辑,课就件p可pt 以达到最好矫正视力?
17
步骤4:增加-0.25D的球镜,使视力增加一行。这时试镜架上的度数为1.25D的球镜和-1.50D的柱镜,矫正视力为0.3
主观验光
编辑课件ppt
1
验光三阶段
▪ 第一阶段:客观验光
▪ 客观的收集病人屈光状态的情况 ▪ 对结果进行预测和判断
第二阶段:主观验光
改变检查视标、调整镜片
引导病人对镜片的每一变化做出自己的主观判断
根据病人的反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阶段:试戴调整 、确定处方
编辑课件ppt
2
主观验光概念
▪ 充分运用心理技巧的多步骤的检查过程 ▪ 验光的方法
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逐渐减少雾视量,使视力慢慢提高达到最佳矫正视力 每次只增加-0.25DS的球镜度数
注意:每增加合理的-0.25D球镜
视力理想应该提高大约一
行
编辑课件ppt
14
目的:通过这样的步骤,找到一个能达到最佳矫 正视力的最高正镜度数
MPMVA
对于近视眼,是指能达到最佳矫 正视力的最低负球镜度数 对于远视眼,是指能达到最佳矫 正视力的最高正球镜度数
编辑课件ppt
4
影响主观验光的因素
▪ 患者的智商 ▪ 过往经历 ▪ 习惯性的视觉感知经验 ▪ 受教育程度 ▪ 身体状况 ▪ 对“强迫选择”的反应 ▪ 环境因素
编辑课件ppt
5
环境要求
▪ 独立的验光室 ▪ 安静 ▪ 标准距离 ▪ 可调照明
编辑课件ppt
6
内容
▪ 球镜度数的精确
▪ 消除眼的调节张力
柱镜轴位、度数的精确
散光的矫正
双眼平衡
编辑课件ppt
7
仪器设备
▪ 镜片箱 ▪ 试镜架 ▪ 视力表(红绿视标、散光表) ▪ 综合验光仪 ▪ 交叉圆柱镜 ▪ 瞳距尺或瞳距仪、手电筒
编辑课件ppt
8
常用方法
▪ 雾视法 ▪ 双色试验 ▪ 散光表法 ▪ 裂隙片法 ▪ 交叉圆柱镜法
编辑课件ppt
9
雾视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