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 4.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
• 北宋都城汴梁取消夜禁和里坊制,形成开放式城市布局
。
• 城市建设经验:
• 1.选址——很重视,派遣亲信大臣,勘察地形与水文情
•
况。
•
水源上,保证饮用水;供应苑囿用水和漕运用水
。
• 2.城与郭的设置——从春秋到明清。
•
城市带有氏族聚落的色彩。
• 2.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
•
铁器时代的到来、封建制的建立、地方势力的
崛起———城市发展高潮。
•
新的城市管理和布置模式产生: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 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
工业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的宫殿、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 3.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
• 曹魏都城——邺开创里坊制城市格局:
•
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
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组成“里”(北魏后称“坊”)
• 特点:功能要素区划明确,城内交通方便,城市面貌更
•
城:保护国君;郭:看管人民。
• 在汉代以后,主要发展郭包于城之外的形式。
• 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 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
我国境内已发现原始社会城址30余座。
• 技术上:采用夯土筑成。
•
城址中存有大面积的夯土台,推测为统治者的
居住地和活动场所。
•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郑州商城、偃师商
城、湖北盘龙商城、安阳废墟中还具有成片的宫殿
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 5.绿化:
•
城市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北方以槐、榆为多,南
方则柳、槐并用,由京兆尹负责种植管理。
•
都城中轴线上御街的绿化布置:路中设御沟,引
水灌注,沿沟植树。
• 6.城市防火:
•
五代与北宋建都后,城内每隔1里设负责夜间巡逻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 3.道路系统布置: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布局。
•
地形平整和完全新建的城市——均齐方整的布置
方式(隋大兴城)
•
改建或有山丘河流的城市——根据地形随宜变通
,
不拘轮廓的方整和道路网的均齐。
•
城市道路宽度≤150m,宋以后砖石路面广泛应用
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
“市”环以高墙,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பைடு நூலகம்
汉代,列侯封邑达到万户允许单独向大街开门——
封建专制主义在城市形态上突出表现。
• 城市布局较自由:
• 大城包小城——曲阜鲁故都、苏州阖闾故城。
• 二城东西并列——燕下都故城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为壮观。
•
代表城市——唐长安。
• “里”与“市”管制有所放松,夜市屡禁不止。
• 江南的扬州、苏州夜市更是热闹。
• 城市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向里坊制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的军巡铺,并在地势高处砖砌望火楼瞭望,屯兵百余人
,备救火用具。
•
南宋时,军巡铺更密。
•
南北朝以后,都城及州县城设鼓楼、谯楼,供报
时或报警之用。
•
从元大都开始,在城市居中地区建造高大的钟楼
与鼓楼。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北京钟楼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1)新城建成后,旧城废弃不用(隋大兴城)
(2)旧城继续使用,新城旧城长期共存(元大都)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 3.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明初南京和北京)
都城建设的特点:
一切为封建统治服务。围绕着宫廷而展开。
•
在建设程序上,先宫城、皇城,后都城和外郭城
;在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权职能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 筑城的办法: 夏商——版筑夯土城墙
•
唐以后——砖包夯土墙
• 门洞结构:早期采用木过梁,宋以后推广砖拱门洞。
•
水乡城市则设水城门。
• 为了加强防御能力,城市中设有两道城门,形成“瓮城”
•
另外,还设有敌台、窝铺、城楼、敌楼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 战国《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 一夫。”
• ———方形,每面长9里,各开3座城门,城内有9条纵
街,9条横街,纵街宽度能容9辆车并行,王宫居中,宫 左右分布宗庙、社稷,宫前为外朝,宫后设市场,市和 朝的面积各为“一夫”,即100亩。
北京鼓楼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西安钟楼(明)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西安钟楼鸟瞰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西安鼓楼鸟瞰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 7.城市排水:
汉长安——采用陶管和砖砌下水道
唐长安城——在街道两侧挖土成明沟
明代,设沟渠供排泄雨水,并设有街道厅专司疏浚挑挖 之职。
清代,设街道厅和值年沟渠河道大臣,负责内城沟渠。
• 8.城市规模宏大:面积与人口都居世界前列。
第二节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
• 1.新建城市(平地起城,先秦时期)
• 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汉以后的都城较多采用)
于南方城市。
• 4.居民的娱乐场所:
• 南北朝至唐 多依靠佛教寺院及郊区的风景区。
名胜和私家园林也是春游的胜地。
•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东京清明时节市民到郊
外春游的盛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