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突破一、记叙文结构构思法:1.题记:用最为精练或精警的句子,揭示或提示文章的中心主题(先表个态)2.典型场景1:从前铺部分选择一个富于动态的场景作简要的细节描写(吸引读者,引起悬念,暗含事件起因)[以描写为主//点]3.插入:补充说明事件起因,或者插叙能够映衬主题,而又不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任意内容(补充交代,映衬主题)[以记叙&议论为主//面]4.简叙过程:简要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经过(简要记叙,交待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之经过,选择写出的内容要有阶段性特征,不要事无巨细地一统拖)[以记叙为主//面]5.典型场景2:最能表现主题的部分,选择一个典型场景作细致的细节描写,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力争做到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表现主题)[以描写为主//点]6.后续交待:简要补充交待后来的相关事情,交待事件的结局(进一步渲染主题,但要行文简洁,切忌拖泥带水)[以记叙&议论抒情为主//面&点]7.卒章:即卒章显志,揭示主题,照应标题或题目(谈感悟,抒真情,注意“豹尾”,切忌“尾而不结”)[以议论&抒情为主//面]二、散文写作技巧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
这就需要大胆无忌。
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
又如刘半农所说,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
还如一些人所说,“我是怎样一个人,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
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
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
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
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这就是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
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
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
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
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
散文一开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种突如其来的悲喜交集的感情体验中,由此生发联想——小时候跟着妈妈赶集差一点丢失,四十年代初一度离开部队,“文革”中被迫放下笔等。
最后又面对横江截流的宏伟场面,激情满怀。
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
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
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
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
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
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
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
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
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
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
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它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议论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三种。
下面将几种散文的常见模式列出,供大家参考使用。
记人散文模式【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
我和该人,重点在后。
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
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
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
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议论散文模式【开头】1诠释题目所示的话题。
2过渡到自己所切入的特定角度。
【中间】1从自己切入的特定角度议论话题,以时间、空间、事理、逻辑、情感或其它为标准,分成几个层次或几个方面来议论。
2.如果可能,在议论中饱含以鲜明的爱憎情感。
3.奇思妙想,文采斐然;鉴古析今,论世品人;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结尾】回应开头,抒发人生感慨。
三、文体辨析1议论性散文和记人记事性散文形式灵活,便于抒发见解和感受,容易显示自己的文采和个性,已成为高考作文的新宠;因此,尽管湖南省对“文体规范”有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评卷过程中,往往还是对它们“高抬贵手”了,有的甚至还因为文采突出而获得较高分数。
2.然而,我们还是有必要明确一下它们与“规范”的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a 议论文VS议论性散文: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有观点有论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有时还下辖三两个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组成结构清晰的系统;后者,有观点无论证,观点很多,且随意散乱,几乎是“想到哪说到哪”,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和结构系统。
b 记叙文VS记人记事散文: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围绕一个主要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来写,其它事件极少写到,写到也只在主要事件过程中插叙,起陪衬和补充作用;后者,可能写不止一件事,写事也不一定完整地写发生发展过程,写的几件事相互间地位一般来说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在谁的过程中插叙。
例文品读:助长(记叙文,重场景抓升华)“学强,快看妈妈给你带什么回来了?”随着钥匙转动的声音,传来妈妈欣喜的叫喊。
学强慢慢地抬起他已经很沉重的头,两只黯淡无神的眼睛透过500°的眼镜片,带着些恐惧和担心向外望去。
“天哪,又是参考书!”学强看着妈鼓囊囊的包,心里发出沉重的叹息。
“儿子啊,这可是最新的高考信息题,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含金量很高的哦!”妈妈兴高采烈地把那一本本砖头厚的书往学强早已不堪重负的书桌上堆着……“儿子啊,咱们的希望可都在你身上了啊,可得认真地读。
这些习题都得好好做完。
听妈的,不会错,哦……”学强呆呆地听着,一声不吭。
只有那快被书山压垮的书桌似乎在发出无声叹息。
据说“学强”这个名字,是他父母苦想三天三夜的结晶。
用他妈的话来解释是“别的不强可以,学习就必须得强,逼也得逼出个名牌大学生来。
”就这么着,“学强”在父母的重望之下诞生了,而且他天生聪明乖巧,于是父母望子成龙的劲头更足了。
从小学起,就大本大本地买那些价值昂贵的参考书。
靠着那些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和不停的念叨维持着儿子的学习生涯。
如今,寄托着重望的学强,已是高三学生了,当然更成了家中的“保护重点”。
“儿子,你可千万得争气啊,爸爸供你读书不容易啊!”“儿啊,绝不能松劲,知道吗?好好地做题,念书,啊……”学强在父母的夹击中麻木地写着,算着。
他干疲的身躯摇摇晃晃的,显出弱不禁风的样子,这跟他的年龄很不相称,跟他的书橱也不相称,跟他早早架上鼻梁的眼镜更不相称。
时间一天天过去,万人瞩目的高考来临了。
“叮铃铃”,电话响了。
“喂,”学强妈放下手中为儿子精心准备的菜肴,拿起了话筒,“什么,学强他昏倒在考场里?怎么可能,他昨晚上精神还很好的呀!昨晚上,我还要他做题做到十二点呢,今天,怎么会……什么?他昏迷中还叫着‘大学,我的名牌大学’……医生说是心理负担过重又疲劳过度造成的神经错乱……天哪,天哪,我的儿啊!”学强妈妈发疯般地跑出门去……高考过了几天了,学强妈妈仍陪在病房里,通红的眼睛诉说着她心中的痛苦。
“阿姨!”邻居的一个小女孩饶有兴趣地拿着一本书问起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强妈接过书——《紫微杂说》,一行字赫然映入眼帘:“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
”“天哪!”学强妈一声尖叫,书,应声落地……谈意气(议论文,有观点有论证)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洗礼,那么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以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豪杰,立一世伟业,那么舍我其谁、勇战八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
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
——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
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
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的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火海,因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
——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
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地窥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徉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之中。
于是我们看到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到吴健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到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根本。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
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针,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桨,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默读山水(议论性散文,有观点无论证)山是哲人的思想,水是旅人的灵魂,山傍水转,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于是,每一个红霞满天的晨昏,我便用心默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