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病(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3年)。
肺痿是临床表现为气息短促,动则气喘加重,干咳少痰或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2002年4月发布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诊断。
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标准可分为有外科(开胸/胸腔镜)肺活检资料和无外科肺活检资料。
(1)有外科肺活检资料
a•肺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特点。
b. 除外其他已知病因所致的间质性肺疾病,如药物、环境因素和风湿性疾病等所致的肺纤维化。
c. 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气体交换障碍。
d. 胸片和高分辨CT(HRCT可见典型的异常影像。
(2)无外科肺活检资料(临床诊断)缺乏肺活检资料原则上不能确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但如患者免疫功能正常,且符合以下所有的主要诊断条件和至少3/
4的次要诊断条件,可临床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
a. 主要诊断条件:①除外已知原因的弥漫性间质性肺(ILD),如某些药物毒性作用、职业环境接触史和风湿性疾病等;②肺功能表现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VC 减少,而FEW FVC正常或增加)和/或气体交换障碍[静态/运动时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 - a) Q)增加或单次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DLco)降低];③胸部HRC■表现为双肺网状改变,晚期出现蜂窝肺,可伴有极少量磨玻璃影;④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检查不支持其他疾病的诊断。
b. 次要诊断条件:①年龄> 50岁;②隐匿起病或无明确原因进行性呼吸困难;③ 病程》3个月;④双肺听诊可闻及吸气性velcro音。
(二)证候诊断
1.燥热伤肺证: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干咳无痰,或少痰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偶见痰中带血,咳嗽剧烈,阵咳,咳甚胸痛,口鼻咽干,可伴有发热、恶寒。
舌尖红,苔少或薄黄,脉细略数。
2•痰热壅肺证: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呼吸急促,咳嗽痰多,白粘痰不易咯出,或咯吐黄痰,心烦口苦,身热汗出,大便秘结。
舌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3•气虚血瘀证: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干咳无痰,心慌乏力,口唇爪甲紫暗,肌肤甲错,杵状指,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涩。
4•肺肾不足、气阴两虚证: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干咳无痰或少痰,气怯声低,神疲乏力,汗出恶风,腰膝酸软,形瘦便溏,五心烦热。
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燥热伤肺证
治法:清肺润燥,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叶、杏仁、沙参、淡豆豉、梨皮、浙贝母、麦冬、炙杷叶、天花粉、炙紫苑、五味子、蝉衣、百部等。
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等。
2 •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推荐方药:清肺化痰方加减。
黄苓、鱼腥草、金养麦、栝楼、半夏、海浮石、桑白皮、炙紫苑、杏仁、麦冬等。
中成药: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等。
3. 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散瘀。
推荐方药:西洋参、三七粉、山萸肉、五味子、紫苑、麦冬、白果、红景天、炙甘草等。
中成药:补肺活血胶囊、扶正化瘀胶囊、诺迪康胶囊等。
4. 肺肾不足、气阴两虚
治法:调补肺肾,养阴益气。
推荐方药:党参、仙灵脾、补骨脂、山茱萸、云苓、生熟地、赤芍、紫苑等。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
(二)根据病情选用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
清热化痰:痰热清注射液等。
活血化瘀:丹参注射液等。
益气固本:生脉注射液等。
(三)其他疗法
1中药穴位贴敷:平衡阴阳、调护表里。
适用于易感冒、咳嗽频繁的患者。
推荐
穴位:肺俞、膏肓俞、膈俞、天突等。
2•艾灸疗法: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适用于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的患者。
推荐穴位:肺俞、膏肓俞、大椎、足三里、气海等。
3•中药沐足:行气活血、温阳通络。
适合于四末青紫,瘀血较重的患者。
4•拔火罐:祛湿逐寒、消瘀散结。
适用于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的患者。
主要选择背部太阳经及肺经循行路线运用闪罐、走罐、留罐等多种手法治疗。
(四)内科基础治疗
1氧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
2 •糖皮质激素:已使用激素者,继续维持原治疗,或减量治疗。
(五)护理调摄
1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2•适当活动。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证候积分:
稳定:证候积分下降10%
有效:证候积分下降30%
2 •生活质量评价
(1)圣乔治问卷评分:
稳定:评分下降10%
有效:评分下降30%
(2)6分钟步行实验:
稳定:提高10%
有效:提高30%
(3)呼吸困难评级:
稳定:维持原评级。
有效:下降1级。
3•胸部CT肺功能+弥散功能评定标准
(1)稳定:符合以下2项以上条件
A. TLC(肺总量)或VC (潮气量)变化<10%或变化<200ml;
B. 单次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DLcc)变化<15%或变化<3ml/(min ?mmHG)
C. 在心肺运动试验中氧饱和度(SaO)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无变化(SaO变化<4%, P(A〜a)O2变化<4mmHg或0.53kPa)。
(2)有效:
X线胸片或高分辨CT(HRCT肺部病变减轻;
符合以下2条以上的生理功能改善指标:
A. TLC(肺总量)或VC (潮气量)增加》10%(或至少增加》200ml),
B. 单次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DLco)增加》15%,或至少增加》3ml/(min ?mmHG)
C. 在心肺运动试验中氧饱和度(SaO)升高或正常(SaO升高》4%)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升高(较前次升高》4mmH)
(二)评价方法
根据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表、血气分析、胸部CT (有条件需选择高分辨CT)、肺功能+弥散功能、6分钟步行实验、呼吸困难评级、圣乔治问卷评分等变化评价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