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11T 721-2010 节水灌溉技术导则

DB11T 721-2010 节水灌溉技术导则

ICS65.020.01
B01
备案号:28407-201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721—2010
节水灌溉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2010-06-28发布2010-10-0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1)
4 水源工程 (2)
5 输配水工程 (2)
6 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2)
7 农艺节水技术 (3)
8 节水管理技术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畦、沟灌溉技术参数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为提高农业节水技术与管理水平,减少农业用水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洪禄吴文勇杨胜利郝仲勇许翠平刘春明廖平安马福生张少文祁兴会宝哲尹世洋原桂霞史海波张晓晖
节水灌溉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节水灌溉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措施及管理节水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辖区的节水灌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20203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 2092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
GB/T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SL 18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 236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T 246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 267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DB11/T 556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DB11/T 558 节水灌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11/T 740 再生水农业灌溉技术导则
3 总则
3.1 节水灌溉包括非常规水源利用、减少灌溉输配水损失、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率、推广农艺节水措施、加强管理。

3.2 发展节水灌溉应分级制定区域规划,并进行水资源论证。

DB11/T 721—2010
3.3 节水灌溉应选用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控制面积大于100hm2应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

3.4 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有关部门认证或检测合格的新型材料及设备,宜采用成熟技术。

3.5 应按照灌溉制度和轮灌制度进行运行管理。

3.6 应建立健全灌溉管理组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4 水源工程
4.1 应根据实际水土资源状况,采用多水源联合调度,优先利用再生水。

水质应符合GB 5084、GB 20922。

4.2 再生水灌区应符合DB11/T 740。

应充分利用当地坑塘、湿地等进行调蓄。

4.3 集蓄雨水灌溉应符合SL 267。

平原区宜采用灌排渠沟、坑塘洼地,山区宜采用修筑小水池、小塘坝等方式收集、调蓄、利用雨水。

4.4 井灌区应防止地下水超采;井渠结合灌区应采取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

5 输配水工程
5.1 井灌区宜采用管道输水方式。

管网的设计、施工及管理应符合GB 50288和SL/T 246。

5.2 输水渠道及防渗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应符合GB 50288、SL/T 246及SL 18。

5.3 再生水灌区的输配水渠道除符合GB 50288和SL/T 246的规定外,还应符合DB11/T 740。

6 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6.1 微灌
6.1.1 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管理应符合GB/T 50485、SL 236、DB11/T 558。

6.1.2 宽行粮食作物、果树及设施中的果菜类、根茎类蔬菜宜采用滴灌;果树宜采用环绕滴灌或小管出流灌溉;花卉、叶菜类、花菜类蔬菜宜采用微喷灌。

6.1.3 滴灌可与地膜覆盖相结合或微喷灌等节水措施相结合,组成复合节水灌溉模式。

6.2 喷灌
6.2.1 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管理应符合GB/T 50085、SL 236 和DB11/T 558。

6.2.2 粮食作物、蔬菜、花卉及牧草、草坪等宜采用喷灌。

6.2.3 喷灌系统宜根据地形、作物、效益及灌溉管理方式选择系统形式。

6.3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6.3.1 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管理应符合GB/T 20203、DB11/T 558和DB11/T 556。

6.3.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以下简称管灌)适用于所有密植、条播作物,也适用于果园。

6.3.3 支管间距宜采用50m~100m,出水口间距应不超出50m。

6.4 地面灌
DB11/T 721—2010
6.4.1 应采用畦灌或沟灌方式,灌溉技术参数宜符合附录A。

6.4.2 畦(沟)入口处宜采用虹吸管(明渠输水的情况)或闸孔管(管道输水的情况)配水。

6.4.3 应结合水源供水情况调整灌溉制度,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宜采用非充分灌溉。

6.4.4 实施地面灌溉前应进行土地平整。

7 农艺节水技术
7.1 应按年度制定用水计划,并落实到农户、地块。

7.2 灌溉应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制定灌溉制度,没有灌溉制度研究成果的作物可参照同类其他作物和实际灌溉经验综合确定。

7.3 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低耗水作物品种。

7.4 行播作物、果树及防护林可采用覆盖保墒技术措施,覆盖材料可采用地膜、秸秆及生物覆盖等。

7.5 露地作物可施用水分蒸发抑制剂、作物蒸腾抑制剂和保水剂(吸水剂)等生化制剂。

7.6 大田作物可采用少耕、免耕、适时深松、轮作倒茬、间混套作等节水耕作措施。

8 节水管理技术
8.1 灌溉用水应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8.2 节水灌溉应按灌水计划进行,灌水过程中应有人看管。

8.3 节水灌溉应逐步实现作物灌溉的精准化、自动化管理。

8.4 农村机井应安装水表,建立水量统计信息系统和管理数据库,采用“一井、一号、一表、一卡、一数”的管理模式。

8.5 计量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DB11/T 721—2010
4
A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畦、沟灌溉技术参数
表A.1 畦灌技术参数表
土壤种类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
灌水要素
畦长
m
单宽流量
L/s﹒m
改口成数
畦长
m
单宽流量
L/s﹒m
改口成数
畦长
m
单宽流量
L/s﹒m
改口成数




≦1/500 15~25 3~3.5 7~8 20~35 2.5~3 8~9 25~40 2.5~3 9~10 1/500~1/200 20~35 2.5~3 7~8 25~40 2.5~3 8~9 30~45 2~2.5 9~10 1/200~1/100 25~40 2.5~3 7~8 30~45 2~2.5 8~9 40~55 1.5~2 9~10
表 A.2 沟灌技术参数表
土壤种类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
灌水要素
沟长
m
流量
L/s
改口成数
沟长
m
流量
L/s
改口成数
沟长
m
流量
L/s
改口成数




≦1/500 30~40 1.0~1.2 7~8 40~50 0.7~1.0 8~9 50~60 0.5~0.6 9~10 1/500~1/200 40~50 0.7~1.0 7~8 50~60 0.5~0.6 8~9 60~70 0.4~0.5 9~10 1/200~1/100 50~60 0.6~0.8 7~8 60~70 0.4~0.6 8~9 70~80 0.3~0.4 9~10
DB11/T 721—2010
参考文献
[1]《现代化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研究》,2005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2005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4]《北京市节约用水若干规定》(市政府令2000年66号),2000年12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

[5]《北京市农村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市政府令[1992]第15号),1992年10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

[6]《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区、未超采区划定范围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京政发[1995]31号),1995年8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