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铯(Cs)在自然界中只有一种稳定同位素13355Cs ,核泄漏事故中会产生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3455Cs 、13755Cs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33B .13455Cs 、13755Cs 的性质相同 C .13455Cs 的电子数为79 D .13455Cs 、13755Cs 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A 【解析】 【详解】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依照该元素在自然界中的稳定同位素的质量计算的,铯(Cs)在自然界中只有一种稳定同位素13355Cs ,则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33,A 正确;B .13455Cs 、13755Cs 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有差别,B 错误;C .电子数等于质子数,13455Cs 的质子数为55,则电子数为55,C 错误;D .13455Cs 、13755Cs 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不是同素异形体,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
2.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0.1mol·L -1 氨水的 pH =11: NH 3·H 2O ⇌ NH 4+ + OH -B .Mg 和 Cl 形成离子键的过程:C .电解 CuCl 2 溶液: CuCl 2 == Cu 2+ + 2Cl -D .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H 3COOH + C 2H 518OH ∆垐垐?噲垐?浓硫酸 CH 3COOC 2H 5 + H 218O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选项,温下,0.1mol·L -1 氨水的 pH =11,说明氨水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 NH 3·H 2O ⇌ NH 4+ + OH -,故A 正确;B 选项,Mg 和 Cl 形成离子键的过程:,故B 错误;C 选项,CuCl 2 == Cu 2+ + 2Cl -是CuCl 2电离方程式,故C 错误;D 选项,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因此CH 3COOH + C 2H 518OH ∆垐垐?噲垐?浓硫酸CH 3CO 18OC 2H 5 + H 2O ,故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
【点睛】酯化反应一定是羧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醇中的氧生成在酯中,羧酸中羟基中的氧在水中。
3.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固氮”的锂-氮二次电池,用可传递 Li +的醚类物质作电解质,电池的总反应为6Li +N 2 固氮脱氧垐垎?噲垐? 2Li 3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固氮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固氮时,电流由锂电极经用电器流向钌复合电极C .脱氮时,钌复合电极的电极反应: 2Li 3N - 6e - =6 Li ++N 2↑D .脱氮时 ,Li +向钌复合电极迁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固氮时为原电池原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 错误;B.固氮时,Li 电极为负极,钌复合电极为正极,电流由钌复合电极经用电器流向锂电极,B 错误;C.脱氮时为电解原理,钌复合电极为阳极,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钌复合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Li 3N - 6e - =6 Li ++N 2↑,C 正确;D.脱氮时,钌复合电极为阳极,锂电极为阴极,Li +(阳离子)向锂电极迁移,D 错误; 答案选C 。
4.电解质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用0.100mol·L -1的KOH 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mL 、浓度均为0.100mol•L -1的盐酸和CH 3COOH 溶液。
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②代表滴定CH 3COOH 溶液的曲线B.在相同温度下,P点水电离程度大于M点C.M点溶液中:c(CH3COO-)+c(OH-)-c(H+)=0.1mol·L-1D.N点溶液中:c(K+)>c(OH-)>c(CH3COO-)>c(H+)【答案】D【解析】【详解】A.醋酸为弱电解质,滴加KOH,变为CH3COOK是强电解质,故导电率增加,即曲线①代表滴定醋酸的曲线,故A错误。
B.相同温度下,P点溶质为KCl,不影响水的电离,M点为CH3COOK,其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M点大于P点,故B错误。
C.对于M点,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OH-)-c(H+)=c(K+)=0.05mol·L-1,故C错误。
D.N点的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醋酸钾和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CH3COO-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发生水解,所以c(K+)>c(OH-)>c(CH3COO-)>c(H+),故D正确。
答案:D。
5.25℃时,向0.1mol/LCH3COOH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固体,恢复至原温度后溶液中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CH3COOH的K a=1.0×10-4.7B.C点的溶液中:c(Na+)>c(CH3COO-)>c(OH-)>c(H+)C.B点的溶液中:c(Na+)+c(H+)=c(CH3COOH)+c(OH-)D.A点的溶液中:c(CH3COO-)+c(H+)+c(CH3COOH)-c(OH-)=0.1mol/L【答案】D【解析】【详解】A、CH3COOH的()()()-+33c CH COO c Ha=c CH COOHK⋅,取B点状态分析,()()-33c CH COOc CH COOH=1,且c(H+)=1×10-4.7,所以Ka=1×10-4.7,故A不符合题意;B、C点状态,溶液中含有CH3COONa、NaOH,故c(Na+)>c(CH3COO-),溶液呈碱性,c(OH-)>c(H+),pH=8.85,故此时c(CH3COO-)远大于c(OH-),因此c(Na+)>c(CH3COO-)>c(OH-)>c(H+),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电荷平衡,c(Na+)+c(H+)=c(CH3COO-)+c(OH-),B点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所以c(Na+)+c(H+)=c(CH3COOH)+c(OH-),故C不符合题意;D、在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0.1mol/L,A点的溶液中,c(H+)> c(OH-),c(CH3COO-)+c(H+)+c(CH3COOH)-c(OH-)>0.1mol/L,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6.以下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当的是酒精NaOH溶液浓硫酸浓硝酸A B C D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 酒精是液体,应该放在细口瓶中,故A错误;B. 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细口试剂瓶,且瓶塞用橡皮塞,因为氢氧化钠要腐蚀磨口玻璃塞,故B正确;C. 浓硫酸装在细口试剂瓶中,故C正确;D. 浓硝酸见光分解,因此浓硝酸装在细口棕色试剂瓶,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点睛】见光要分解的物质都要保存在棕色瓶中,比如浓硝酸、氯水、硝酸银等。
7.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耗煤国家,下列加工方法不属于煤的综合利用的是A.干馏B.气化C.液化D.裂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煤的综合利用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加工等途径,回收和利用煤中的各种有益组分,以获得多种产品的方法,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均属于煤的综合利用;而裂解是石油的综合利用的方法。
故选:D。
8.常温常压下,下列气体混合后压强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NH3和Cl2B.NH3和HBr C.SO2和O2D.SO2和H2S【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完全反应后容器中压强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没有发生变化,A.氨气与氯气常温下反应:8NH3+3Cl2=N2+6NH4Cl,氯化铵为固体,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发生变化,故A不选;B.氨气与溴化氢反应生成溴化铵固体,方程式为:NH3+HBr=NH4Br,溴化铵为固体,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发生变化,故B不选;C.二氧化硫与氧气常温下不反应,所以气体物的量不变,压强不变,故C选;D.SO2和H2S发生SO2+2H2S═3S↓+2H2O,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发生变化,故D不选;故选:C。
9.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变为电能,X 为电池的负极B.镀铂导电玻璃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I-C.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2Ru3++3I-2Ru2++I 3-D.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基本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示意图,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变为电能,根据电子的流向,电极X为负极,电极Y为正极,故A 正确;B、根据示意图,I3-→I-,化合价降低,应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根据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2Ru3++3I-2Ru2++I 3-,故C正确;D、根据示意图,I-和I3-的浓度基本不变,故D正确。
答案选B。
10.在一定温度下,某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其反应过程对应的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不正确的是A.E a为催化剂存在下该反应的活化能,E a′为无催化剂时该反应的活化能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E a-E a′C.活化分子是能最较高、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D.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使平衡不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E a为催化剂存在下该反应的活化能,E a′为无催化剂时该反应的活化能,故A正确;B.生成物能量高于反应物,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E a′-E a,故B错误;C.根据活化分子的定义,活化分子是能最较高、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故C正确;D.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故选B。
11.联合制碱法中的副产品有着多种用途,下列不属于其用途的是A.做电解液B.制焊药C.合成橡胶D.做化肥【答案】C【解析】【分析】联合制碱法是以食盐、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来制取纯碱。
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第二个过程是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可回收循环使用。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联合制碱法第一个过程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可作电解液,第二个过程滤出氯化铵沉淀后所得的滤液为氯化钠溶液,也可做电解液,故A正确;B.联合制碱法第二个过程滤出的氯化铵沉淀,焊接钢铁时常用的焊药为氯化铵,其作用是消除焊接处的铁锈,发生反应6NH 4Cl+4Fe 2O 3═6Fe+2FeCl 3+3N 2↑+12H 2O ,故B 正确;C .合成橡胶是一种人工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联合制碱法中的副产品都为无机物,不能用于制合成橡胶,故C 错误;D .联合制碱法第二个过程滤出氯化铵可做化肥,故D 正确; 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