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
直流极谱法的局限性
1.用汞量和时间——直流极谱法获得一个极谱波需要数百滴汞,而
且施加直流电压的速度缓慢,约0.2V· min-1。费汞又费时间。
2 .分辨率 —— 直流极谱波呈台阶形,当两物质的半波电位差小于
200mV时两峰重叠,无法测量,因此分辨率差。
3.灵敏度——直流极谱法的充电电流大小与由浓度为10-5 mol· L-1的
极谱分析
悬汞电极 石墨电极 铂电极
伏安分析
伏安法 极谱法
通过电解过程中获得的电流-电位 或者电位-时间的曲线来进行分析 的方法。
伏安法-电位分析-电解分析区别:
方 法 测量物理量 电极面积 电位分析 电位、电动势 -电解分析 电重量、电量 大面积 伏安法 电 流 小面积
待测物 极 化 电流 浓度 无浓差极化 趋于 0 -尽量减小极化 有电流 较高浓度 完全浓差极化 有电流 稀溶液
因此
i ZFf ZFDA [M
Z
]-[ M
Z s
]
对于平面电极,扩散层厚度为
Dt
当电极电位负至产生极限扩散电流时,电极表面去极化剂 浓度趋近于零,若扣除残余电流,则
id zFAD
1/ 2
[M ] t
z
对于滴汞电极
汞滴面积
A 0.85m t
2 2 3 3
滴汞电极上扩散层厚度
(2) 充电电流(电容电流)
充电电流来 源于滴汞电 极与溶液界 面上双电层 的充电过程
滴汞电极的双电层
充电电流产 生的影响
限制了普通极 谱法的灵敏度
充电电流: ~10-7A ≈扩散电流(10-5mol· L-1)
消除方法
1)作图扣除 2)脉冲极谱
(二) 迁移电流
产生原因: 电极与被分析离子间的静电力推动被 分析离子向电极迁移或离开电极。
计算。 1)直接比较法
hx c x cs hs
2) 校准曲线法
id Kc
校准曲线
不同浓度Cd2+的极谱图
3) 标准加入法
试样
试样 标样
h kcx
Vx c x Vs cs H k Vx Vs
VV ch sc ss sh cx c x kk H H (V (V VV ) hV hV xx s) s xx
id = 607n D1/2 m2/3 t1/6 C
滴汞电极 上的平均 扩散电流 (mA) 溶液中分 析物的扩 散系数 (cm2.sec-1)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一)残余电流
(1) 电解电流
产生原因
溶剂或试剂中的微量杂质、溶解 氧在滴汞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1纯化试剂 2预电解 3通氮除氧
消除方法
极化电极与去极化电极 如果一支电极通过无限小的电流,
便引起电极电位发生很大变化,这样
的电极称之为极化电极,如滴汞电极,
反之电极电位不随电流变化的电极叫
做理想的去极化电极,如甘汞电极或 大面积汞层。
被测离子: Cd2+ 5.0×10-4 mol/L 支持电解质:KCl 1 mol/L 动物胶: 几滴 1% 通入N2 溶液静止
去极剂产生的电解电流相当,因此灵敏度低。设法减少充电电流或增大 电解电流,提高信/噪比,是提高测定灵敏度的重要途径。
4.ir 降——使用两支电极,当溶液的 ir 增大时,并且有电解电流通
过饱和甘汞电极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极化,此时测得的极谱波是 i-V曲 线而不是 i de 曲线,这将引起半波电位 1/2 负移,总电解电流减小以 及极谱波变形等, 采用三电极系统可以克服 ir 降等影响。
i
C
D
iL
A
B
ir
1/2
/V(vs.SCE)
电流上升部分:继续增加电压,或 DME更负。从上式可知, cs 将减小,即滴汞电极表面的Cd2+迅速获得电子而还原,电
解电流急剧增加。由于此时溶液本体的 Cd2+ 来不及到达滴
汞表面,因此,滴汞表面浓度cs 低于溶液本体浓度c,即cs c,产生所谓“浓差极化”。
(1) 快速扫描时,汞滴附近的待测物质瞬间被还原,产生 较大的电流,图中b~c段; (2) 来不及形成扩散平衡,电流下降,图中 c ~d段; (3) 形成扩散平衡, 电流稳定,扩散控制, 图中 d ~e段;
三、 脉冲极谱法
M ( Hg ) pX b
0.0592 id i de (1 2 )c lg z i Dc 0.0592 0.0592 0.0592 (1 2 )c (1 2 ) s lg lg K稳 lg[ X ] p z Ds z z
(1)半波电位与金属离子浓度无关 (2)半波电位与配位剂浓度和配离子稳定性有关 (3)可用于测定配离子组成和稳定常数
极限扩散电流部分:-0.70~-1.1V
Cd2+到达电极表面的速度受扩散速度控制,扩散速度又与扩散 层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Cd c = 电极表面的浓度梯度为: x 电极表面
2
]-[Cd 2 ]s
电极反应速度比扩散速度快,则扩散电流大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i
[Cd 2 ]-[Cd 2 ]s
i
产生原因:汞滴表面电荷 分布不均匀 表面张力不
极谱极大
均匀
汞滴切向运动
消除方法: 加少量的表面活性物质
加入可使表面张力均匀化的极大抑制剂,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物质如明胶、 PVA、Triton X-100等。
(四) 氧波
第一个波: φ1/2= -0.05V
O2+2H++2e→H2O2(酸性溶液)
扫描电压:在直流 可调电压上叠加周期性 的锯齿型电压(极化电 压)。 示波器 X轴坐标:显示扫描电压; Y轴坐标:扩散电流(R一定,将电压转变为电流信号)。
单扫描极谱分析过程
扫描周期短,在一滴汞上可完成 一次扫描,电压和电流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
ip 峰电流; Ep 峰电流位。
ip c
定量依据
d. 金属与汞生成汞齐,降低其析出电位,使碱
金属和碱土金属也可分析。 e. 汞容易提纯(但有毒)
极谱分析过程
极谱分析: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 电解分析。 特殊性:使用了一支极化电极和 另一支去极化电极 在溶液静止的情况下进行的非完全 的电解过程。 伏安分析法:以测定电解过程中 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 方法; 极谱分析法:采用滴汞电极的伏 安分析法;
可逆金属离子的极谱波方程
(1) 溶于汞的金属离子的还原波方程 溶液中只有氧化态的金属离子,
它在滴汞电极上还原生成汞齐:
M
z
ze Hg
M ( Hg)
de
0.0592 [ M z ]s ' lg z [ M ( Hg)]s
i Ks [M
z
] [M
z s
]
i Ka [M ( Hg)]s 0
空气饱和溶液 完全除氧溶液
0.1 mol· L-1KCl的极谱图
O2+2H2O+2e→H2O2+2OH-(中性或碱性溶液)
第二个波: φ1/2 = -0.9V(vs. SCE)
H2O2 +2H++2e→ 2H2O(酸性溶液) H2O2 +2e→+2OH-(中性或碱性溶液)
消除氧波的方法
1) 通入惰性气体
=
'
Ka 0.0592 lg z Ks
'
0.0592 lg z
DR DO
de
0.0592 id i 1 lg Z i 2
还原波方程
(2)配离子极谱波方程
以金属配离子还原至金属状态,溶于汞并生成汞齐为例,其可逆电极 反应可表示为:
( z pb ) p
MX
ze Hg
第十二章 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
历史:
1922 年捷克斯洛伐克人 Jaroslav Heyrovsky 以滴汞电极
作工作电极首先发现极谱现象,并因此获1959年Nobel奖。随
后,伏安法作为一种电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各种介质中 的氧化还原过程、表面吸附过程以及化学修饰电极表面电子
转移机制。该法亦用于水相中无机离子或某些有机物的测定。
60年代中期,经典伏安法得到很大改进,方法选择性和
灵敏度提高,而且低成本的电子放大装置出现,伏安法开始
大量用于医药、生物和环境分析中。此外伏安法与 HPLC 联
用使该法更具生机。 目前,该法仍广泛用于氧化还原过程和吸附过程的研究。
极谱和伏安法分析装置
小面积工作电极 电解池 参比电极 待测溶液
{
滴汞电极
伏安和极谱分析技术的发展
发展方向
改进和发展 极谱仪器
催化极谱 络合物吸附波 溶出伏安
{
提高灵敏度 提高分辨率 单扫描极谱 循环伏安 脉冲极谱 提高样品有 效利用率
二、 单扫描极谱法
1. 原理与装置
单扫描极谱法(也称为直流示波极谱法):根据经典 极谱原理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快速极谱分析方法。其基本 原理如图所示。示波器显示电压和电流信号大小。
待测物 消耗量 极小 完全消耗 极小
一、 直流极谱法
(a)
(b)
图5.1 直流极谱法装置示意图 (a)二电极 体系(b)三电极体系
滴汞电极的特点
a. 电极毛细管口处的汞滴很小,易形成浓
差极化;
b. 汞滴不断滴落,使电极表面不断更新, 重复性好。(受汞滴周期性滴落的影响,汞 滴面积的变化使电流呈快速锯齿性变化); c. 氢在汞上的超电位较大;
i K s [Cd 2 ]-[Cd 2 ]s
[Cd 2 ]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