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世界眼中的中国参考文献:[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中信出版社 2007年7月第1版书号:ISBN978-7-5086-0961-4/F,1198[中]汪斌《全球化浪潮中当代产业结构的国际化研究》中国哦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中]阎学通《国际政治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书号:ISBN7-301-09014-5/D,1174[中]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逻辑》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1版书号:ISBN-5017-6714-9/f,5348[中]刘祖云《中国社会发展三论:转型·分化·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书号:ISBN978-7-80203-793-3/D,248摘要不得不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中国的发展是迅速的。

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的变化就在身边,这是摸得着,看得见的。

对于世界人来说,中国出现了一个“两极分化”的现象,对于那些了解中国的人来说,中国已经不同于以前了,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可是对于那些不了解中国的人来说,中国就是一个如同清朝民国时期那样贫穷和落后,缺少现代化的气息。

这不是世界人的错误,而是我们中国自身的错误。

虽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中国在其他国家人眼里却依旧是一种古老而又守旧的国家。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国现在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局面。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很高,但是,人均水平却非常低;中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人民心中对中国的现状都有些不满意。

在国际上而言,中国虽然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可是对于中国能不能在联合国中取得一定的决策权这个问题不得而知。

那么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中国这些年的成长和在世界上的影响。

对于我们国人来说,中国从成立到现在的发展是坎坷的,因为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的大旗下走了不少的弯路。

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在逐步的发展和前进。

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农村孩子就开始辍学干活挣工分,人们心中总是充满着希冀,希望有一天能填饱肚子,可是事情总是没有那么容易实现。

成长其实最重要的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们把中国放在东亚这个大环境中,看中国的对外贸易如何发展。

在汪斌所写的关于全球化经济浪潮一书中,他是这样说东亚的区域贸易的。

东亚在进图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域内相互贸易不断扩大和域内各国贸易依存速度迅速提高,由此促进了域内各产业结构体演化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一变化的背景从东亚区域外部来看,主要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和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浪潮,从区域内部来看,主要是伴随亚洲NIES(新兴工业化经济群)汇率上升,工资成本上涨从而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ASEANA(东亚国家联盟)和中国大陆转移(《全球化浪潮中当代产业结构的国际化》)。

中国在这一次的经济浪潮中,吸收了外来的技术和资金,用中国自己的劳动力开始了创造自己的劳动财富。

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在这种新的理念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

加之中国国内有大量的矿资源,依托当地的丰富资源来发展经济成了中国发展的主线。

但是就是因为这种成本低,技术落后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众多环境问题的出现,可持续发展的议题提上议程。

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讲到。

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够腾飞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整。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是以“全能管理者”来定位自己的,它初了承担任何一个政府都不许承担的经典职能外,还承揽了本不属于政府职能范畴的事务。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国家政府起源于社会阶级矛盾,政府的原初职能定位仅在于缓和矛盾,调解纠纷,制止冲突,并对斗争中处于弱势的阶级和人群给予必要的辅助和扶持。

(《中国政府传统的行政逻辑》)中国在十年文革后满目疮痍,但是为了尽可能快的实现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政府不断强化自己的职能作用,增强手中的行政权力,试图用行政强力推进现代化发展。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复苏得很快,而且有了不小的发展。

这都是政府职能的贡献。

国际上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政治的发展。

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让中国在世界上有地位。

中国是在联合国中存款最多的一个国家,而那份巨额存款让所有的国家既羡慕而又望而生畏。

这份威胁在我们的第一大国美国那里也是如此。

中国是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是最大的债务国,作为老大的美国有时候也不得不向中国低头。

加之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让中国跟所有国家的关系都非常好。

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第一大国,很注重与第三世界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这让中国的威望在不断提高。

提到中国的威望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美国。

美国是战后居主导地位的国家,是发达国家中的老大。

美国之所以在战后可以发展的如此迅速,主要依赖于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其发展国际竞争型企业帮助很大,美国的产业并未受到战争的破坏,又拥有一个广大且富裕的国内市场,再加上不少为了供应战时需要的兴建的厂房和设备以及在缺乏国际外竞争的情况下,是适时迎合了刚萌芽的国际市场需求。

另外,庞大的国防计划也提供了核心科技研究所需要的经费,满足了高科技产品如飞机、电子产品的需求市场。

(《国家竞争优势》)美国依靠其强有力的优势地位,在世界上经济处于前列地位。

在全世界是老大的地位。

我觉得,探讨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最主要的应该是中国与美国的关系。

众所周知,中美关系其一直都不是那么的友好。

尼克松的访华虽然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美国还是没有真心的想和中国搞好关系,而且,中美的矛盾应经成为最大的矛盾之一。

美国想要称霸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从冷战后称霸与反称霸的矛盾就不断地在演化。

而且,有书作说:“美国称霸与大国反霸是世界主要力量间的普遍矛盾。

”那么,这个“大国是否也暗含中国呢?书中还说:“美国称霸与大国反霸的矛盾对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外交政策已构成重要影响。

美国依靠其超强实力,在冷战后经常采取单边主义政策,这种单边主义政策不仅严重伤害了与他政治对立的国家的战略利益,而且也伤害了广大中小国家甚至其军事盟国的战略利益。

”毋庸置疑,这个“绝大多数”国家中肯定包含了中国。

再看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中国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人口众多,消费能力比较强,在一些一线城市消费水平也是很高的。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无疑拥有一种广阔的市场,加之中国自身的科技并没有多么发达,所以外来的货物相当的受欢迎。

像是日本的三星,夏普,松下,韩国的LG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相当可观。

总体来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可以说是很好的。

而对于现在蔓延的中国威胁论,那也只不过是美国的虚张声势,中国仍旧以他的步调走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我之所以说这些就是为了说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主要矛盾地位,而主要矛盾就是与美国的矛盾。

虽然美国称霸证词与其他几个强国的战略利益都有矛盾,但是与中国的矛盾最为突出。

其根本原因并不是中国的实力远胜于其他几强,而是双边层面的矛盾多和排斥性强。

比较而言美国称霸的目标与中国的矛盾多于其他国的排斥。

在经济方面,中国与美国矛盾的核心是市场准入问题,这一点与欧洲相同,而俄罗斯与美国在经济上则没有这么尖锐的矛盾。

从国际层面上看,中国与美国在政治、安全、经济都有战略性的矛盾。

而日本、欧洲和俄国分别在经济或安全一个方面与美国有战略性的矛盾。

(《国际政治与中国》)中美关系牵扯的东西其实很多,美国作为老大,他们总想从中国这里得到一些利益,但是中国方面却又是不轻易松手,矛盾一点一点激发,一点一点演化。

美国一味地让人民币升值目的就是限制中国的出口,解决自己的进口。

中国官员很清醒,人民币升值势必引起通货膨胀,我们不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们在维护我们尊严的同时要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

中国自身的问题在我的印象中,中国威胁论这个名词出现已经很长时间了,因为中国的壮大真的是太快了,所有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都是刮目相看。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在讨论中国是否可以替代美国成为世界的第一强国。

这个问题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我一直觉得中国不能超越美国,因为中国自身存在太多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为什么只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老大了。

在社会主义的体制下,中国的很多的措施都是受限制的,因为,搞不好就被贯上资本主义的帽子。

当然这是文革期间的现象,以中国的现状看来,现状并没有那么多的右倾左倾主义。

中国的弊端,首先我们还是要从政府说起。

前面我们说到中国政府承担了很多本不属于政府管的事务,从好处来说是强力推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问题就在于,政府的权力太大了。

政府权力过大就引起政府要吸纳大量优秀的人才,这一点当然是好的,但是关键在于政府考核人才的方式是严格的,但是并不是公平的。

当今做一个公务员并不容易,因为,流行一个这样的说法,政府部门没有人你就不要想在官场混。

政府在有些地方是黑暗的,是腐败的。

制度的不完善和政府职责负担过重导致贪污腐败盛行。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政府,那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不能实行,政府面临的将是艰难的抉择。

第二,中国分离主义实力阻碍中国的统一。

中国的分离主义对对然存在于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但是最为危险的和现实的威胁是台湾的分离主义,台湾分离主义的主要力量汉人而非少数民族,因此台湾分离主义的政治危害性比少数民族地区的分离主义更大。

台湾分离主义对中国构成的威胁并非分离主义本身,而是美国对台湾分离主义政权的军事支持。

这个我们在前面也分析过美国与中国的矛盾。

的确,美国干涉台湾事务干涉的太多,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我想台湾也不会到现在都回不到母亲的怀抱。

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不完整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台湾的回归迫在眉睫。

(《国际政治与中国》)第三,在中国存在一个典型的结构性弱势群体。

经济上,农民遭遇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的双重困扰。

一方面国民的收入分配向其他群体倾斜,农民与其他群体相比存在着明显的“相对贫困”。

另一方农民的收入很低存在着“绝对贫困”。

政治上,农民存在着“结构性缺席”,缺少自己的利益代表组织,缺少政治影响力。

“结构性缺席”是一种形象化说法,他主要指广大的农民缺少自己的利益代表和传递利益的正式渠道,被排斥在主流的政治生活外。

社会层面,农民遭受广泛的社会性和制度性歧视,无法享受其公民资格应有的权利与机会。

很多人对农民都有歧视性心理觉得他们没有文化不讲卫生,都是粗人。

现在这些有些狭隘的思想影响着农民地位的提高。

在制度上,户籍制度就人为的创造了一个国家两种公民的神话。

(《中国社会发展论:转型·分化·和谐》)结束语在我看来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大的国家真的需要太多的努力。

虽然在国际上中国拥有的权利和地位已经超越了其他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迫使中国在太多方面需要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