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讲:战略环境分析-吴晓波

第2讲:战略环境分析-吴晓波


供方
同行企业间的竞争
买方
替代品
09全校公选课
xbwu@
18
(1)买方议价能力
买方的惯用手法
压价、高质高服务要求
(2)供方议价能力
供方的惯用手法
提价、低质低服务要求
结构性因素
批量 产品占买方预算的比重 产品的标准性和差异性 买方转换成本 买方赢利状况 买方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对买方产品/服务的影响 购买者所掌握的信息
循环论证之嫌疑 考虑横向跨越问题(cross-sectional problem),而没有 考虑纵向问题,缺乏动态性。 提供给经理人制定战略的建议十分模糊。
McWilliams & Smart(1993)指出
模型会误导经理们关注行业层次上的特征,鼓励他们 消耗资源从而影响行业结构,但是他们的企业并不从 这样的变化中单独受益,因此允许竞争对手搭便车。
产业变化推动力
长期增长率、创新频度、成本与效率、政府法规、用户偏好
产业特征与战略焦点(与产业生命周期的联系?)
价格-成本-规模-利润关系、政府调控
产业吸引力影响因素
壁垒、现有竞争状况、变化中的机会与威胁
09全校公选课 xbwu@ 17
波特的五力模型
潜在的 进入者公选课 xbwu@ 8
2. 战略-环境互动框架
09全校公选课
xbwu@
9
战略环境分析
核心竞争力 核心业务 必须投入 SWOT PEST 五种力量
公司战略
09全校公选课
xbwu@
09全校公选课
结构性因素
供方产业的垄断程度 供方产品的可替代性 是否供方的主要客户 供方产品是否主要投入品 供方转换成本 供方赢利状况 供方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供方所掌握的信息
xbwu@ 19
(3)新进入者威胁
带入新的资源
(4)现有竞争对手 的竞争
09全校公选课 xbwu@ 6
海权论:核心观点
(一)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 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拿破仑 几次企图渡过海峡征英皆告失败後,于一七九八年征埃时,其海军在 尼罗河口海战时遭英国纳尔逊将军所率领的舰队重创,地中海制海权 尽失,本国与埃及远征军的交通线被切断而告失败。 (二)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 主 (三)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敌人抗衡,发 挥海权之力量。 (四)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与西兰岛控制北海与波罗的海的航道咽喉; 直布罗陀海峡紧扼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苏伊士运河为地中海与印 度洋的海运衢道,若能掌握这些战略要地,就可发挥以海制陆的优势 。 (五)成为海权国的必要条件:海军条件、海运条件、海外商业条件 (六)定位取舍:一国很难同时发展海权和陆权,需要集中国力发展 海权!!!(英国 vs. 法国)
09全校公选课
xbwu@
20
行业壁垒与企业赢利的关系
风险且高收益 风险和低收益
资产专一性、 内部战略关 系、情感障 碍、政府和 社会制约 退 出 障 碍

稳定且高收益
低 高
稳定和低收益
低 进入障碍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资本需求、 转移成本、促销渠道、政府政策
09全校公选课 xbwu@ 21
09全校公选课 xbwu@ 5
海权论:海权依托的六项环境要素
(一)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 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 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 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 (二)地形: 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 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 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 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 身海洋,如法国。 (三)国土之大小: 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 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 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 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四)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 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 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 的比例。 (五)国民性: 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 。人人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海商与海军的结合,再 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 (六)政府的政策: 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英国的 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 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
生产要素驱动阶段(Factor-driven) 投资驱动阶段 创新驱动阶段 财富驱动阶段 (Investment-driven) (Innovation-driven) (Wealth-driven )
09全校公选课
xbwu@
28
钻石模型(Diamo09 Model)
竞争对手分析三方面的要素
对手所追求的市场份额 对手追求的市场总体地位目标 对手采取的wu@
25
波特的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理解竞争 对手的战略
估计谁将成为重 预测竞争对手 要的行业竞争对 的下一轮行动 手
•竞争范围 •战略意图 •市场份额目标
30
中国特色“山寨机”
4.1 资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竞争战略 高于平 均回报 竞争优势 来自核心 竞争力
发现核心 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能力 一组资源
四种持久 性竞争优 势的标准 有价值的 稀有的 难以模仿的 不可替代的
xbwu@
价值链 分析
结构性因素
退出壁垒 产业增长的速度 产品差异 产业的供需状况 战略利益 竞争格局

价格下降、守成者成本上升、 力争改善自身的处境 产业利润率下降
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 资本需求 转换成本(转移成本) 分销渠道 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 政府政策
(5)替代产品的压力
替代产品定义了现有产品可谋取利润的上限 替代品的识别与抵制 对替代品的分析
是否有改进价格/性能比的潜力? 替代品是由什么样的厂商所生产的?
Far
Close
09全校公选课
xbwu@
22
波特理论的不足?
缺乏标准去评价什么行业是有吸引力的行业 Black & Boal(1994)提出:
09全校公选课 xbwu@ 23
五种力量分析的改进与应用
改进
考虑互补企业的影响 考虑政府管制的影响
应用之一:行业(或细分市场)的选择 应用之二:改变各种竞争力量 应用之三:利用各种力量的变化
09全校公选课 xbwu@ 24
3.4 竞争环境
•竞争地位/形势 •战略姿态 •竞争战略
09全校公选课
xbwu@
26
总结:外部环境分析的框架
总体环境 经济
环境
总体
总体
行业环境
社会
环境
人口
环境 全球
文化
策 政 律 法 环境 总体
09全校公选课
竞争环境
技术 总体环境
xbwu@
总体
环境
27
3.5 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1990)将国家经济发展分成 四个阶段:
09全校公选课 xbwu@ 7
海权论: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海权控制陆权的地带,是争夺的重点目标 (一)海峡:海峡是交通枢纽地带,掌握海峡即可控制敌人之海上运 输,阻止其海权之发展。如俄国波罗的海出大西洋之交通线受制于松 德海峡;从黑海出地中海又受制于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 致使其海权发展自帝俄迄今仍无法独霸于世。 (二)半岛:半岛伸入海中可享海上交通、运补之利,亦可发挥陆海 协同作战之效果。如十九世纪拿破仑时代的西班牙半岛战争,英藉海 上运补远优于法军藉陆路运补,致法军在半岛战争中失败 (三)岛屿:岛屿如获有优势的空权与海权,则可发挥其控制陆权之 战略据点价值。如日本、台湾地区、菲律宾各自拥有坚强的空权与海 权,才使中国无法向太平洋及印度洋伸展 ,其战略位置举足轻重。 地中海北岸的一系列岛屿亦是以海制陆的战略据点,为世界霸权争夺 的对象。
企业策略 企业结构 与同业竞争
机会
生产因素
需求条件
相关与 支援产业
政府
09全校公选课
xbwu@
29
4. 企业内部环境与价值链分析
4.1 资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4.2 价值链分析 4.3 外包 4.4 核心竞争力:注意和提示 4.5 SWOT分析框架
09全校公选课
xbwu@
09全校公选课
总人口数 年龄结构 通胀率 利率 贸易赤字或顺差 反垄断法规 税法 妇女就业 多种就业方式 对工作生活质量的态度 产品创新 技术应用 重要的政治事件 关键的全球市场
xbwu@
民族构成 收入分布 个人储蓄率 商业储蓄率 国内生产总值 劳工训练法规 教育政策及相关思路 对环境的敏感度 工作和职业取向的变化 喜好的产品和服务变化 新的通信技术 民间和政府研发费用的流向 新型工业化国家 不同的文化和政治体制
10
3.
外部环境分析
3.1 企业外部环境分层 3.2 总体环境 3.3 行业环境 3.4 竞争环境 3.5 国家竞争优势
09全校公选课
xbwu@
11
3.1 企业外部环境分层
经济
人口
行业环境
社会文化
竞争环境 法律政策 全球环境
技术
09全校公选课
xbwu@
12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不可知性
对外部环境的未来变化做出正确的预见,是战略能够 得成功的前提,但不确定性又是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 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