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椎X线诊断 (1)

颈椎X线诊断 (1)


2.分析关节错位的类型,错位的程度。 3.分析脊椎整个退变的情况。
分析判断椎体退变的步骤

1):分析退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如果没有我们还要继续查明其他原因。 2):判断此退变的程度,以便于我们以后的治疗。

3):如果退变的部位有错位,那么我们就可以做正骨 治疗。
一般情况我们可以拍摄正侧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加 拍张口位观察环枢关节错位情况,斜位片来观察椎间孔 的退变情况,如果伴随颈椎失稳的情况,我们要加拍过 伸和过屈的功能位。




3.钩突:正位片钩突呈三角形,钩椎关节宽约2mm;侧位 片呈扇形,占椎体上缘后段的1/3~1/2;斜位片在椎间孔 的前下方。钩突关节退变发生的较早,反映退变也较灵敏, 退变涉及的节段、范围也较大,如椎体退变产生的骨唇常 是2~3个椎体,而钩椎关节退变则可能是变窄(小于2mm)和钩
析介绍可大致有所了解。口诀为:一骨、二弓、 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脱,
八孔、九突、十张口。

1.骨指椎体骨唇增生。X线片上见到脊柱某些节段的椎体上下缘有不 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骨刺是X线照片上所见的形态变化,实际上这种 增生像嘴唇一样突出于椎体的上缘或下缘,故而称骨质唇样增生为好, 简称为"骨唇"。骨唇大多发生在椎体的两侧下缘,其次为椎体的后下 缘及前下缘,后上缘最少。发生在椎体前缘及椎体两侧的骨质唇样增 生,因其邻近无重要神经、血管通过,所以不会引起压迫症状。椎体 后缘突入椎管内的骨唇,在小于3mm以下时也很少会引起对神经的压 迫症状。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因椎管内软组织已存在病变致使椎管 容积已十分狭小,或椎体后缘的十分显著的骨唇使脊髓或脊神经受压 又无退让回避余地时,才会产生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椎体骨唇增 生是人体退变的一种表现,它常随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的存在而 产生。因为该节段主要依靠附着在其上的软组织来维持其稳定性,所 以在活动时容易引起这些软组织的损伤。如前纵韧带或后纵韧带损伤, 韧带从椎体附着处剥离、部分撕脱下来,在韧带下形成小血肿,随着 血肿的钙化、成骨细胞的骨化而逐渐形成椎体的骨唇增生。

7.滑脱在颈椎多发生在C3、4,在一般情况下,
颈椎的滑脱多发生在椎间隙变窄的上方。有的病 人在做前屈和后伸活动时才出现滑脱。因此,有 时须做颈椎的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检查。 滑脱的分级:把滑脱部位的下位椎体的上侧面, 前后分成了三等份,2个椎体滑脱不超过1/3,为 Ⅰ度滑脱;超过1/3未达2/3,为Ⅱ度滑脱;上一 椎体滑脱超过下椎体2/3,为Ⅲ度滑脱。
颈椎X线诊断
平高医院康复科
赵铎
内容提要

颈椎独特的解剖生理功能决定其临床表现的特殊
性和复杂性。许多学者对颈椎功能评价与CT、MRI 等高新技术结合做出各种尝试,但仍找不到一种经大 规模基础和临床研究所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 准确、客观测量颈椎X线仍是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评价
颈椎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就颈椎的X 线测量在





10.张口指观察张口位投照的X线正位片。 (1)观察寰枢椎:寰枢椎为头颅与脊柱的移行部位,在整个脊柱中结构 最为复杂和特殊。枢椎齿状突是枕骨与寰椎连接结构的骨性中轴,而 将其束缚于寰椎前弓内的横韧带是维持寰椎稳定的最重要的结构。当 X线测量寰椎两侧块向外分离移位距离之和大于6.9mm时,说明横韧 带已完全断裂。张口位首先观察齿状突是否居中;寰椎两侧的下关节 面最外缘间的连线叫寰底线,正常时寰底线中点作出的垂直线应恰好 通过齿状突的中心轴线。 (2)看齿状突:看齿状突有无骨折和畸形。齿状突骨折根据其骨折部位 而分成三型。其中I型骨折稳定性好,但不常见。Ⅱ型骨折最多见,但 稳定性差,晚期易发生骨不连。 (3)观察寰椎椎弓:观察有无寰椎椎弓骨折和枢椎椎弓骨折。寰椎椎弓 骨折的同时,若合并齿状突骨折和(或)寰椎横韧带断裂,则不稳定程 度更加严重。正常时,两侧的寰枢关节对称、关节面平行、关节间隙 等宽(约3mm)。 (4)寰齿关节间隙:侧位片可见寰椎前弓与齿状突前缘间距离,成人为 0.7~3mm(儿童不大于5mm),3mm(儿童5mm)应疑有寰齿脱位存在。 寰枢半脱位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生率较高,多数为寰椎向前脱位,有 时也可发生寰椎的后脱位或侧方脱位。当寰枢关节受累时,关节间隙 变窄,而齿状突尖端因肉芽组织增殖相对变长,故可发生垂直性脱位; 当其与寰椎的水平脱位并存时,后果将更加危险
颈椎旋转棘横线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
张口位片

环枢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上部颈椎为寰椎 和枢椎。
寰椎与枕骨相关 节为寰枕关节, 是颅脑与全身衔 接的枢纽。 寰椎与枢椎相关 节称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

在中部

由枢椎的齿状突与寰椎 前弓后面和横韧带构成。 寰椎下关节突与枢椎的 上关节突构成寰枢关节。 关节囊大而松弛,关节 面平坦,活动度较大。 寰、枢椎间无间盘组织, 椎间结构不够坚固 易在外力下发生关节半 脱位。
C3椎体中断后移

8.孔指椎间孔。实际上椎间孔是一个短管,故又叫椎间管, 只是从X线平片上显示的是"孔"。管内含脊神经的前后根、 神经节及节段性动脉、静脉等。主要从斜位片来观察椎间 孔的影像变化。正常颈椎间孔呈长方形或椭圆形,高 10mm,横径5mm,前后壁光滑。椎间隙变窄可造成椎间
孔高度变小。椎间孔前后径变小是钩突增生、关节突增生、
4:看骨质增生的位置


5:看横突的长短变化
6:单椎错位是侧摆,系列侧摆就是侧弯。侧弯分C型和S型。侧 摆式错位伴随有棘突偏歪情况就是混合式错位(侧摆加旋转)。 7:韧带钙化情况

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 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CD连线,并与AB线平行, 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 EF连线,EF线与CD线相交角度, 为该椎体倾斜度。
关节突关节肥大和椎体滑脱的结果。当钩椎关节增生时, 除与正位片相似可见钩椎关节硬化外,还可见增生的边缘 向孔内突出,椎间孔呈狭窄或肾形。关节突关节增生时, 可自椎间孔后方挤压椎间孔。

9.突指关节突关节。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及下位
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若发生病变, 可见关节间隙模糊,关节面粗糙、硬化,关节突 关节间隙狭窄(2mm)和边缘骨刺。关节突关节半 脱位多与椎体滑脱并存,侧位片上显示上关节突 与上位椎体后缘重叠,关节间隙宽窄不一。
骨质增生

2.弓:指颈椎或腰椎的生理弓。正常人从侧位片可见颈椎与腰椎都 有均匀凸向前的生理弧度,即生理弓。在颈椎方面,主要从以下3 个方面来观察生理弓的变化。 (1)生理弓的形态:当颈椎某节段有病变出现代偿时可出现生理弓 变直、反屈、"S"形弯曲(2个弧度)或过度前屈。
(2)测量弓顶位置:从齿状突尖至C7椎体后下缘划线,正常生理弓 的弓顶应在C5椎体后上缘。如果弓顶不在C5椎体后上缘而在其下 者为弓顶下移,或在C5椎体后上缘以上者为弓顶上移,均提示颈 椎某节段有病变存在的可能。 (3)弓顶距离的测定:从齿状突向C7椎体后缘作一连线,弓顶的椎 体后缘至连线之间的距离,为弓顶距离,正常为12mm±5mm, 小于7mm为生理弓平直,大于17mm为生理弓过度前屈。

寰枢两侧间隙应左右对称
旋转移位
颈椎正位片

1:观看棘突,关节突,横突的连线是否在一条连线上。
2:看其棘突的连线是否与一旁的侧旁线(横突的连线)是相互平 行且距离相等的。如果仅仅是棘突偏歪,偏向一侧,是旋转式错 位。如果棘突是居中的,而三点同时向一侧偏歪,则是侧摆式错 位。 3:观察椎间隙情况,观察左右钩椎关节是否对称,钩突是否有退 变(变尖)。
突的肥大、增生或尖刺状增生。钩椎关节退变两侧常不一 致,有的一侧为重,有的只发生于一侧。两侧钩椎间隙明 显不对称示该节段颈椎不稳定,存在左右侧摆。

4.颈项韧带钙化主要从侧位片上进行观察。以项韧带钙化 最多见,多发生在C 5、C6后方,呈长圆形;其次为前纵 韧带钙化;再次为棘上和棘间韧带钙化;最后为后纵韧带 钙化。显著的后纵韧带钙化,可导致脊髓的受压而产生相 应的症状。有时也可见到黄韧带钙化的影像。黄韧带在腰

颈椎X线解剖——颈椎正位片
C1
C2
钩突关节
C3
钩突
C4
横突
C5
C6
C7 T1
颈椎X线解剖——颈椎侧位片
横突
颈椎X线解剖——张口位
张口位 1、枢椎之齿突 2、寰枢之外侧块 3、寰枢关节 4、枢椎之椎体 5、第3颈椎)
斜位片
观看颈椎X线口诀

颈椎的X线平片的一般征象,通过以下口诀的分

6.旋指颈椎旋转。在X线片上显示为: (1)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中心轴线的连线 上,而偏向一侧。某一节椎骨的棘突中心点偏离各棘突中
心连线≥3mm,表示该节段颈椎有轴向旋转。

(2)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影。 (3)关节突:出现双突的影像。 以上3个影像出现在某一二个节段时才有临床意义,说明 这一二个节段出现了异常。如果在X线平片上颈椎所有节 段的椎体后缘都出现双边,或关节突都出现双突影像,提 示摄片时病人身体有移动。

在外侧





齿状突与寰椎前弓 的后壁、侧块的内 侧壁均保持一定的 距离





一、齿状突居正中,两侧有一等宽的间 隙,如一侧间隙变窄,且上宽下窄,或 下宽上窄,说明环椎向侧方旋转移位, 或枢椎向侧方旋转移位,如此间隙虽窄 但等宽,说明环椎向对侧侧方移位,或 枢椎向同侧侧方移位,或环椎和枢椎有 旋转移位。 二、如在齿状突前下侧,有白色钙化带, 说明环椎向前侧移位,或者枢椎向后侧 移位时间较长 三、环枢关节间隙正常时两侧是基本对 称的,长、短、宽、窄都对称。如一侧 间隙变窄,另一侧间隙变宽,说明环椎 向窄的一侧倾斜;如两侧间隙同时变窄, 说明该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挛缩;如一 侧间隙变窄,说明环椎向对侧侧方移位; 如两侧间隙同时变窄,说明有旋转移位。 四、如齿状突变短,说明枢椎俯旋移位; 如齿状突变长,说明枢椎仰旋移位。 五、如齿状突被大量的钙化影覆盖,说 明十字韧带长期张力很大,原因有环枕 关节轻度前移,或枢椎仰旋移位。 六、枢椎棘突的中点正常在齿状突的中 线上,如枢椎棘突中点偏离齿状突中线 则说明枢椎有旋转移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