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PPT课件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
5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体会诗人在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 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 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 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的诗歌中, 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这 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 乡时写的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 的村落。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 为“三苏”。
题西林壁
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
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
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这首诗作者究竟是在哪里写的,请同学 仔细听解读。
1、诗的前两句写的什么内容?
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移步换形的美丽风光。
2、后两句告诉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已经陷入困境,看起来已经绝望了,而忽然又绝处逢生,出现新的
契机,使人增加了信心。
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 2、完成《课堂作业》
3、选做题:(1)选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游记。
(2)针对两首古诗中的名句,选择一句,写写
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受。
莫: 不要
浑: 浑浊不清
豚:猪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足: 充足、备足
疑: 以为,怀疑
莫笑农花明又一村。
第三、四句写什么? 这个村子美不美? 有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三、四两句连起来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 去处。但同时,也蕴涵了一定的人生哲理。现在常常用来形容事情